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2-03-23 20:18赵伟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山东省淄博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 赵伟(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实验小学/山东省淄博市)

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因为心智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在学习及成长期间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一阶段可谓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传统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注重学生的发展,可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在这一环境下自然应当及时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一)引领价值观的形成

道德与法治课程可谓对之前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延续及发展,将德育法治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引领学生养成了尊老爱幼、爱国诚信、文明知礼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遵纪守法、勤俭自强、诚实守信等高尚品格,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从小接受知识,还能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非常有意义。

(二)取材并指导于生活

新教材在新课改环境下明显有所变化,其按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从学生自身生活圈、多样社交圈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取材,同时还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法治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这能从近至远、由表及里逐渐引导学生应用自身生活经验,也能帮助学生学会以广阔的思维方式来体验与了解社会生活,这对于学生今后改造生活而言也意义非常。

(三)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以开放式的模式将教与学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也很好地改善了德与法的学习方式,整个课程教学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反而将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辩论发言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效结合在了一起,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学生个人成长与家长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学会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及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度不足

分析小学教育现状即可发现,部分教师存在学科偏见,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程度不足,他们认为学好文化课才是主要任务,所以对于语、数、英十分注重。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学生语、数、英取得优异成绩,还出现了学科分层,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投入上,道德与法治课程被冷落,整个课程教学可谓流于形式,存在较为明显的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在这一环境下自然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效果自然无法保障。

(二)学生参与度不足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时存在较大的理念偏差,对于学生的教学也大多是以知识性为主,忽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培育,这使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流于形式。因为受传统理念影响,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自然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单一

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况即可发现,因为对于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大多是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这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缺少趣味性及创新性,学生很难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而学生一旦缺少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十分低下,很难实现培养学生正确道德理念、价值观及思想认知的效果,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在实施的时候,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整个教学理论性较强,使学生认为这一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仅会受到影响,整个教学也是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实践于生活中。除此之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学生也接触了各种新兴的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革新速度却较为缓慢,很多小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不同,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自然也就无法提升教学效果。

(五)课堂互动不足

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况,即可发现课堂互动性不足也是教学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有按照计划及思路来有序开展学习,大多是被动地围绕着教师的思路转,即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整个学习思路就到哪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无法按照正常思维模式来学习及记忆,甚至还会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水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革新教学理念,改变之前过分注重理论的教学思想,毕竟虽然理论重要,可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不能完全围绕着理论,还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及思考时间,改变之前填鸭式、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式,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当下新闻热点及时事来为学生讲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总之,教师只有真正重视起来,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才能真正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之后高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对教材的研读水平,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新旧教材定位、内容以及方向都有所不同,身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立足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法治教育理念来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时关注与体现小学生的德育生活,围绕着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而学生也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例如,教师在“拉拉手,做朋友”教学课上,即可为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学会交朋友;而在“请你相信我”的课上,则可以教导学生要待人真诚、言行一致,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与教学中得到成长。

(二)强化教案编写能力,优化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强化自身教案的编写能力,这也是教学优化设计的前提,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合理实施意义非常。教案本就是教师授课计划表及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吸收与消化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体现,很好地反映了教师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教案的编写能力,在课程实践期间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案编写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以此来明确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效果。其次,还需要在课程实践期间灵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资源、课堂经验来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活动类型,同时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升。

以“勇于承认错误”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即可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明确这一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在明确这一目标后,教师在教案编写的时候即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在设计期间围绕具体、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提供良好条件。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为教学创新及优化提供了便利。传统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灌输式教学法为主要方式,即教师会在课堂上直接将教材内容复述给学生,可是大量的文字使学生对于这一课程逐渐失去兴趣,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大大降低。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这能将道德与法治的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化处理,这样就能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因此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教授“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一课时,即可借由网络来为学生搜集不同地区生活习俗的视频或者图片,通过资源整合处理,由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整个课堂自然能够生动有趣,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多方面感官刺激下主动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情感体验,丰富学生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建立在学生情感基础上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并且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小学生年龄尚小,身心各方面发展都尚未成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完成某一件事,这也是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走神的原因。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引发学生共鸣,从而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害人的邪教”的时候,即可在课堂上为学生搜集相关故事,然后在课堂上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自然会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及思想认知的形成。

3.尊重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

不同学生本就是不同个体,身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还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期间借由差异化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而造成的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等情况。

例如,教师对班上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直观化、简单化的教学方式,由此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而对于一些中等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而对于班上的优等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在确保学生掌握与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识及认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联系实际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为了改善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期间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不仅能够优化教学,还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而真正保障教学效果。

例如,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外游玩的时候安全意识不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为学生渗透一些安全教育、法律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为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这样就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学生也能在这一环境下得到成长与进步。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本就是生活经历的总结与归纳,教师在教学期间若能联系实际生活来优化教学,不仅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五)借助榜样力量,带动与感化学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教师还可以借榜样力量来感化与带动学生。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可以从自身着手,以身作则,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影响与感染学生,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看到班级里的垃圾时可以随手捡起,在与他人对话的时候要多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榜样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实践期间不仅要革新教学理念,提高对这一课程的重视程度,还需要立足于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自身教学能力,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生活事例来设计与优化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法治精神,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