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烨(泰安东岳中学小学部/山东省泰安市)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展开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既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读写结合是新时代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注重这一点,但一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这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切实提高语文写作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将读写结合教学法进行合理运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关键要素,把“写”和“读”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质量和阅读效率。
众所周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由教师根据教材融入自己的理解以及思想方法来进行讲解,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教师一般都有着教学进度要求,因而大多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外进行拓展的内容比较少。而学生也会由于教学进度较快,对于知识点的吸收并不完全,由此会对接下来的教学效率产生影响。目前,许多语文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许多老教师对新的教学媒体涉猎较少,导致对于新的教学资源使用率较低,但是处于网络时代的小学生又不喜欢传统的讲学模式,而喜欢和他们的时代和身心特征相符的东西,所以陈旧的、单一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新时代的学生,导致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足,导致对学生学习中的体验感的忽视,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也不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导致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的效果不很重视。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做到对学生完全了解,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没有办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没有做好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没有及时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安排,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所以一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完美提升的语文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二者缺一不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门课程紧密相连,教学情境也相互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使阅读为写作服务,使阅读成为写作的瑰宝。在写作课上,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要指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不难看出,写作和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从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少有学生利用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抄袭文章内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掌握得不好。事实上,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抄写来积累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仿写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降低写作难度。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把阅读和作文写作相结合,研究怎样实现通过读书提高写作,以增强读写的教育目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读书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自己的写作基础,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策略和写作计划。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比如,在实践课上,教师让学生把读和写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体会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在任务的设置上也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减少学生任务的规范化、模板化,而是发展行为和思想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就有其存在的意义,教师要认真对待,尊重学生的想法,将课堂教学变为学生学习的天地,学生发展的快乐圣地。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实情实景的体验,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情景,引导学生构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及时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会和思维发散,进而促进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情感倾诉,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磨,方能提升。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习作是“猜猜他是谁”,这是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习作,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预设了许多内容,从第一课时引导写作,第二课时实战演练,到第三课时习作点评,每一课时都作了精心准备。第一课时,激趣热身,选择热门动画片人物,体会猜人物的快乐;精选课文语段《花的学校》中动作描写的句子、《不懂就要问》的语言和外貌描写的句子,重温人物描写方法;选择两个有特点的同学站在台前,找学生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说说他们身上两到三处典型特征;现身说法,让孩子运用一连串动词说一说教师的动作;小组学习,分享自己要介绍的同学;全班互评。第三课时的习作点评是关键,在点评过程中不能吹毛求疵,一定要大力表扬习作中好的地方,鼓励学生去发现好词佳句,让他们体会写作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不满意的地方要委婉指出,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鼓励与赞赏会使孩子爱上创作。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需要为学生们创设轻松的阅读氛围。接着,让学生自主进行整本书阅读,以此帮助他们消除在长篇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浮躁情绪,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老人与海》这本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接着,需要挑选趣味性比较强的章节来给学生们去讲,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由阅读。还应当围绕书中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展阅读。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尽量减少自身的参与度,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自主、轻松的阅读环境。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利用自主阅读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进一步获得体验感,感受阅读的乐趣。通常情况下,阅读无法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对此,教师在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之后,应当进行总结,提取文本中一些有价值、有学习意义的知识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年级,教师对单元教材的整体把控能力,对单元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解读能力、对课堂的预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教师在学生作文的起始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播种好第一粒种子,让它健康、茁壮成长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语文备课组在开学初的集体备课会议中,对读写迁移作了如下安排:依据单元语文要素,找准每个单元、每一课的读写切入点。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案,要求教师尽量以文本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为孩子搭建说话与写话的平台,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写作的米仓,爱上作文。语文写作训练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取,即习作单元课文、课后有练笔资源的课文、需要挖掘练笔资源的课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三年级孩子第一次见到整个单元从精读课文到习作例文都蕴含习作因子的课文。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确定以“观察”为主线,整合单元教学资源,聚焦课文中可以进行写作迁移的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配乐朗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写作的窍门,自然过渡到写话练习。在具体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表达比较直观的,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模仿。如《搭船的鸟》第四节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冲”“飞”“衔”“站”“吞”,可以体会到翠鸟捕鱼动作的快而敏捷、捕鱼技术的高超。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小动物,你观察过它们的外形和动作吗?请模仿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写一写。这样由阅读自然过渡到写作的训练。如果怕学生理解有困难,还可以插入图片或视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直观地领略。有的观察需要具体的场景或者事物的发展变化。如《金色的草地》一文,草地怎么变成金色的?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文中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语段或句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草地早、中、晚的颜色和蒲公英张开和合拢有关,蒲公英的张开与合拢决定草地颜色的变化。草地颜色的特殊变化,可以让学生想到会变色的动植物,这样就可以自然迁移一位特殊的朋友——含羞草,给每一小组分发一盆含羞草,让小组成员观察并说说含羞草触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讨论含羞草变化的原因,小组达成共识,这样既可以训练说话,也可以训练写话,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运用“读”与“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材料来推荐相关的阅读资料,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比如《周末的早晨》,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周末早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都写出来。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观察能力都比较薄弱,难以形成比较丰富的作文。学生的作文也比较空泛。因此,学生的写作技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评估,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判断学生的高低。要培养学生的“累积”能力,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通过与学生积极交流,加强师生间的联系,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读写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珍珠泉》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到别人的身上,让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知识转移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地利用已有的语言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意识。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要积极促使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同时,还要通过二次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在《少年闰土》一章结束后,教师会安排学生继续写下去,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学生去探索作者和闰土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让同学们在教学结束后,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目前,教师对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也不到位,许多学生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累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观念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要让学生在读、写中刻苦练习,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动机。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勤于练习,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所读的内容来记录自己的想法,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明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读写结合的目标,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手段,最终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教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