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玮
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考察,发现“技术理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完全控制社会,提出发达工业社会沦为全面的“单向度”。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众多学者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有了较深刻的研究,但研究大多局限在《单向度的人》一书。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的研究还需要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宏观视域下展开。并且,研究还需要联系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之前的《爱欲与文明》一书和之后的《革命与造反》一书,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单向度的人”思想。虽然马尔库塞关于超越“单向度的人”的革命新理论具有乌托邦的色彩,但是这一思想本身对我们认识现代化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等,都可以划归到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上列代表学派,“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具体见解上均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存在冲突和相互批判”,〔1〕但它们之中始终围绕着一个共同轴心或核心立场,即人本主义。就核心观点,首先,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聚焦马克思异化理论,着重阐释了人的主体性、人的存在和人与世界的本质问题,将人置于历史和哲学的中心。其次,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以人本主义的尺度,深刻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最后,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不同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以意识、心理、文化革命等为重心的“总体革命”方式,并就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作出了人道主义色彩的设想。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最具代表性的是卢卡奇物化与物化意识以及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提出。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掩盖和统治的物化现象,商品结构成了社会的一般原则和操纵力量。“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2〕物化现象不断加剧以至于普遍化,最终导致物化的内化,人自觉、非批判地接受物化的现象和结构,形成物化意识。物化和物化意识使得“人的存在和历史进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丧失了内在的、有机的、具体的总体性”。〔3〕因而,恢复总体性的认识、恢复总体性原则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是卢卡奇提出的扬弃物化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卢卡奇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生成是扬弃物化,从而恢复总体性的需要。“当资本主义最终的经济危机爆发时,革命的命运(与此相关的人类命运)将依赖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成熟,也就是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4〕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停滞了马克思本人立足于实践研究人、强调人的特殊性的内容,而是把具体的人变成了抽象的符号。“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偶然性方面抛弃了人类生活的一切规定性……结果它完全失去了人的含义。”〔5〕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萨特就“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最高价值”。〔6〕同时,萨特也明确表明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脱离了人的具体实践和历史进程,是一种悲观的人道主义,带有某种抽象人本学的特征。面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和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内部的理论缺陷,萨特强调建立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是建立一种以人的具体活动或个人实践为基础的历史的人类学,突出每一个个体的自由、特殊性、个性等。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同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就是从异化出发来考察人的本质。但是,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缺乏应有的心理学见识”,〔7〕更多强调经济、政治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人的内在需要、感情、性格等心理因素。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从弗洛伊德学说中汲取合理成分。弗洛姆注重对现代人的深层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异化性质的揭示,强调人的主体性。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弗洛姆提出,随着人的生存对自然的超越,人的个体化不断发展,人的自由不断实现,但是人的孤独感也在不断增强。“在日益个人化的过程中,每进一步,人们便遭到新的不安全的威胁。”〔8〕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产生逃避自由的心理,而逐渐放弃个人的独立,投身于对某种权威的认同,以获得安全感。弗洛姆强调,逃避自由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只会使人失去个性和自由,并且把自己的命运交付某种专制体制。面对人的生存困境,人的最佳出路在于建立“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即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
法兰克福学派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技术理性的影响而变成一个病态的社会,对“发达工业社会”或者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单向度的人”的思想同样聚焦资本主义技术理性,对“发达工业社会”失去否定性、批判性,社会全面沦为“单向度”,从而人也沦为“单向度”作了深刻批判。可以说,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峰。〔9〕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用“单向度”这一概念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人生存在社会中,应该是“双向度”或“多向度”,不仅追求物质生活,同样追求精神自由,人是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人。但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的进步和财富的增长,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的自由和幸福,人们反而失去了批判、否定和超越的能力,成了“单向度的人”。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从“单向度的政治”“单向度的文化”“单向度的语言”和“单向度的哲学”几个方面全面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
第一,单向度的政治。在政治层面,“发达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使人的自由全面丧失的极权主义社会”,〔10〕政治出现一体化现象。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11〕这种合理性淹没或拒绝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12〕正是因为技术合理性,所以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与传统极权主义完全不同。传统极权主义主要通过暴力实施统治,而发达工业社会的极权主义是一种“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是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生作用的。马尔库塞区分了“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也是“抑制性需要”。这些“虚假的需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抗议,而是由于其导致“阶级差别的平等化”,使得“人们早就已经适应于这种控制的接收器”。〔13〕最终的结果是,“抑制性的社会管理愈是合理、愈是有效、愈是技术性强、愈是全面,受管理的个人用以打破奴隶状态并获得自由的手段与方法就愈是不可想像。”〔14〕在发达工业社会极权主义的控制下,劳动阶级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伴随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生产的工业化,劳动职业的层次趋向同化,劳动者逐渐接受“社会和文明的一体化”。最终,“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15〕
第二,单向度的文化。正如政治领域的一体化,发达工业社会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一体化现象,突出表现是“高层文化”的俗化。“文学的某些重要观念、重要形象及其命运将表明技术合理性的进步正在如何清除‘高层文化’中的对立性因素和超越性因素。”〔16〕在马尔库塞看来,高层文化是一种前技术性文化,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正是前技术社会理念和现实之间不可弥合的巨大距离才滋生这种文化。因此,“高层文化”是否定性的,它们“从已确立的生活形式中摆脱和有意识地异化出来……也是与已确立生活形式相对立的”。〔17〕但是,在发达工业社会,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高层文化”被赋予了商品的形式,从而它的交换价值超越了其本身的真实价值。“高层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现实之间的对立被消除,其超越性因素也随之烟消云散。最终,“高层文化”丧失了自己的否定性力量,成为为现存不合理社会进行辩护的工具。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也遭遇了同“高层文化”相同的境遇,艺术的异化功能消失。艺术异化本应该是对“异化的存在的有意识超越,是‘更高层次的’或间接的异化”,〔18〕而现在社会的吸收能力通过同化其对抗性内容而消去了艺术的这一向度。最终,艺术异化跟其他否定方式一道屈从技术合理性的进程。
第三,单向度的语言。单向度的社会还表现在语言的统一性和技术化。“社会宣传机构塑造了单向度行为表达自身的交流领域。该领域的语言是同一性和一致性的证明……是步调一致地攻击超越性批判观念的证明。”〔19〕即是说,单向度的语言表现出“操作主义”的特征,这种语言使得现象和实在、事实和动因、实体和属性之间的紧张逐渐隐没,语言必然表现和促进理性与事实、真理与被认定的真理、本质和实存、事物与它的功能之间的直接等同。马尔库塞首先揭示了“概念”否定性力量的消解。在马尔库塞看来,“概念”是指称某物的心理表象,人们把它理解、领会并且认作一个反映过程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概念的内容和意义既同于又不同于直接的真实对象。“概念”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而真实事物具有特殊性,特殊是对普遍的某种否定性限定。因此,特殊事物势必通过不断的否定运动,打破自己的暂时存在概念,向着自己的无限不断发展、运动。但是,马尔库塞认为语言出现了功能化〔20〕的趋势,阻碍了概念的发展,它反对抽象和中介,屈从直接的事实,拒绝认识事实背后的因素,并因而拒绝认识事实本身及其历史内容。“一体化、功能化的语言是一种坚决地反批判、反辩证法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操作的、行为的合理性吞没了理性的超越性、否定性和对立的要素。”〔21〕在马尔库塞看来,在发达工业文明极权主义制度控制下的社会,语言已成为一种控制手段。
第四,单向度的哲学。马尔库塞眼中的“单向度的哲学”(“单向度的思想”)本质特征在于其肯定性,也就是丧失了否定性的思想维度。马尔库塞认为“单向度的哲学”的根源起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全面取代柏拉图的辩证逻辑、技术理性取代辩证理性的过程中。辩证逻辑强调辩证法,核心是自否定精神,事物存在的方式本质上是自否定的,即从其潜在状态到其具体、现实的辩证运动。“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22〕而形式逻辑的基本特征是把逻辑判断当作思维的单纯工具或形式技巧,从而把形式与内容完全割裂开来。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的形式逻辑本应该具有批判性,但这里的“形式”是缺乏内容的“形式”,是“中立性”的“形式”。即是说,形式的中立导致其沉迷于现实而浑然不知,成为肯定既定现实的最好辩护,缺乏应有的超越性维度。“在形式逻辑的统治下,本质和现象相冲突的观念如果不是无意义的,就是可以消融掉的;物质内容是中立的,同一原则与矛盾原则相分离(矛盾是错误思考的结果),终极原因被从逻辑秩序中清除了出去。”〔23〕在马尔库塞看来,从否定性逻辑到肯定性逻辑,是技术合理性和统治的逻辑。
正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的副标题——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并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向性,成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手段。实际上,马尔库塞并不是单纯批判科学技术本身,科学技术日益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漠视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已发展成为一种“技术理性”,这种“技术理性”使得整个社会带有极权主义色彩,对社会形成全面的控制,导致人的自由的全面丧失。“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24〕在“技术理性”的控制下,科技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成为社会发展唯一的评判标准,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被满足,人们陶醉在高度发达的物质享受中。但是在这种控制下,人们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思维不断丧失,人们自身的自由发展被彻底遗忘。
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是借助压倒一切的生产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来满足人们的各种虚假的需求而达到的。“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25〕在科学技术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表象上趋向“平等”“自由”,因为人们可以平等、自由地享受各种商品,社会整体实现所谓的“阶级差别平等化”。但这种物质生活层面的相似并不真正意味着阶级差别的消失,反而更加隐藏对人的控制和奴役。与此同时,发达工业社会把“虚假需求”转化成个人需求,把社会需要移植成个人需要,进而把人培养成商品的奴隶,商品出现了异化。更为深刻的是,科学技术控制下的人们已经完全将这种“虚假需求”内化到内心深处,不仅不会抵制,甚至会自觉接受,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完全融入既定的制度中。最终的结果是,个人和他所存在的社会达到了显著的一致化。
综上所述,“技术理性”成为统治人意识形态的工具,使人成为丧失自由的“单向度的人”。一方面,“技术理性”不断抬高科学技术的正向功能,将全部社会力量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人统治自然、人统治人的基础。在此情况下,人的发展必然要服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必然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另一方面,“技术理性”代替传统的意识形态统治,成为为社会统治合理性和科学技术合理性辩护的新的意识形态统治工具。“技术理性”这一新的意识形态统治工具必然要维护现存制度和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从而必然抑制人们心中的反抗情绪,排除存在于个人心中的个性、特殊性和超越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追求自由发展、自由解放的理想被逐渐磨灭、能力被逐渐削弱,人们成为丧失否定性和批判性的肯定性和非批判性存在。在马尔库塞这里,“技术理性”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逻辑,一种理解世界和处理理论知识的方式,说到底是一种肯定性的思维方式。但需要强调的是,马尔库塞虽然激烈批判“技术理性”,但他并不反理性。马尔库塞始终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物,人的理性能够认识人的潜力和人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潜能。即是说,理性本身是批判性的,但“技术理性”把这种批判性降低至肯定性。
关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能否被超越的问题,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论述,但在《单向度的人》之前的《爱欲与文明》一书和之后的《革命与造反》一书中都有详尽描述。超越发达工业社会的“单面性”,马尔库塞的价值旨归是建立“非压抑性”的生存方式。马尔库塞认为,由于异化现象的普遍化和统治力量或统治形式的非人格化,现代人的心理机制的确具有压抑性的本质特征。关于能否建立“非压抑性”的生存方式,马尔库塞认为,压抑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所以非压抑性的生存方式是可以设想的。马尔库塞“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建立是通过他的“爱欲解放论”“艺术革命论”“自然革命论”等新的革命理论展开的。
一是爱欲解放论。马尔库塞认为,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的核心是劳动的解放。在人的所有爱欲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爱欲活动,真正有意义的劳动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泄自己的原始本能,人的本质才能得到实现。并且,人们在劳动中会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从而解放劳动也就是对其他社会活动的解放。由此,马尔库塞提出,将工作转化为消遣,将性欲升华为爱欲。可以看出,马尔库塞把人的解放归结为爱欲的解放在根本上是错误的,他直接忽略了经济、物质条件在人的解放中的地位,并且他将爱欲解放的核心理解为劳动解放的思想还不够彻底。二是艺术革命论。马尔库塞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的观点,因为他认为这一观点把艺术单纯看作对现实的照相似的复制,否定了文艺作品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实,抹杀了文艺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具有天然的革命性,这是因为艺术具有美学的形式,即是说,它能超越现实;艺术与新的现实原则联系在一起,是对既定现实原则的否定;艺术所使用的是造反语言,具有抗议和拒绝的意义;艺术维持着现存世界的异化,始终暗含革命的趋势。〔26〕关于怎样具体进行艺术革命,马尔库塞提出,要维护和坚持艺术的美学形式,正确对待“传统文艺”,将艺术所具有的解放潜力引入现实中去,培养新的感受力,使艺术劳动成为一种消遣。马尔库塞的艺术革命论在根本上颠倒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孤立地阐述艺术革命的途径,必然走向极端。三是自然革命论。在马尔库塞看来,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把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手段。因为自然的解放可以使它成为人享乐的工具,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可以促使人与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可以培养人的新的感受力。关于“自然革命”的具体路径,马尔库塞提出,一是消灭“过度消费”“异化消费”,二是改变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三是缩小生产规模,四是维护生态平衡,五是控制人口增长,六是反对军备竞赛。马尔库塞关于“自然革命”的设想在根本上也是错误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把生态危机或者自然危机看得高于一切,用自然危机取代了反映根本性矛盾的经济危机,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新的革命理论完全偏离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在革命动因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原来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消失了,阶级的对抗不再是革命的动因,人的爱欲遭受压抑成了新的革命动因。在革命主体方面,马尔库塞认为无产阶级不再能充当革命主体,新的革命主体应是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道路方面,马尔库塞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总体革命”,非暴力的反抗,即“大拒绝”。可以看出,马尔库塞新的革命理论完全忽视了没有实质性改变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两大阶级的阶级矛盾,完全抛弃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他的“非压抑性”生存方式的构建只能是乌托邦式的设想。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人的生存危机的洞察,也是对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虽然马尔库塞对超越“单向度的人”的路径设想带有空想性,但其对生活在单向度社会中的单向度人逐渐失去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判断,以及其对“技术理性”的深刻揭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7〕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从人的形态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必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和防范“单向度的人”现象的出现,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避免进入“科技决定论”的误区。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并不是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如果坚持“科技决定论”,那么必然会把蕴含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中的“物”的因素的重要性无限拔高,从而完全忽略了人的要素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根本上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主体作用,科学技术始终要为人服务。第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处理好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当明确,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评价准则。这就需要避免过多注重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头脚倒置现象出现。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强迫增加人的“虚假需求”;要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压制人的自由意志;要促进人的内在提升,而不是简单增加人的物质财富。第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同样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在自然所能承受和允许的界限内创新创造。人的全面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这将会继续提高生产力,扩大资源使用规模,满足人们不断增强的物质需求。这就需要警惕,以对抗自然、掠夺自然、牺牲自然为前提的生产发展,最终只会导致人的生存危机。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在遵循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产发展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