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2-03-23 15:57:42苗小燕
教育评论 2022年11期
关键词:随班自闭症热点

●苗小燕 张 冲

特殊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党的基本教育主张,折射国家的整体教育实力。[1]随着社会进步,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升,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加快发展[2],特殊教育服务对象从视障、听障、智障逐渐扩展到脑瘫、自闭症等特殊需要儿童。[3]本文以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揭示的“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会集中发表在少数核心期刊”为依据,以我国特教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知网检索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文章共718篇,使用CiteSpace进行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以期为特殊教育研究新格局提供科学参考。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凝练,本研究以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行计算,将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统合起来作为研究热点的判断依据。结果表明,“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自闭症”“流动儿童”“干预”“随班就读”“美国”“同伴关系”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排在前10位,是研究的热点。

在这些热点中,“融合教育”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排在前3,且在随后的聚类分析中形成了最大的聚类,热度领先。国内学者在介绍国外融合教育政策[4]、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前培养[5]、教师助手发展[6]、机制建设[7]的同时,探讨了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相关评估[8]、区域特殊教育协同发展策略[9]、地方特殊教育条例条款[10]、本土融合教育理论模式[11],广泛涉及教师、家长、特殊需要学生各个群体的融合教育素养培养[12]、教育态度[13]、教育胜任力[14]、职业倦怠[15]、身份构建困难[16]、抑郁倾向[17]、绩效感知[18]、融合教育满意度[19]、同伴关系等多个方面。融合教育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残疾人从受教育阶段就融入社会,也有助于普通群体潜移默化接受残疾人,能使残疾人真正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融合教育全面推进”的教育目标。近年来,融合教育在西方迅猛发展,国内推广融合教育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研究中,“融合教育”在热点中最受关注,正是国内学者对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和学术研究需求的积极响应。

热点“随班就读”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位于第七和第四,“美国”则分别位于第九和第二。我国特殊教育长期以来充斥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理论和术语。作为与西方融合教育的对应,“随班就读”自出现后,逐渐上升为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主体策略,发展出“应随尽随”“优先安置”“一人一案”等体现本土特点的叙事话语。[20]“随班就读”“美国”成为热点,体现出研究者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构建扎根中国大地的特殊教育理论体系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热点“干预”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位于第五,“自闭症”则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十。干预是改善特殊需要儿童症状的有效途径。由于发病率的明显提升,自闭症已经从“罕见病”向“流行病”的方向转变[21],我国每143名6至12岁儿童中就有1名被确诊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22]因此,研究者关注了多种多样的自闭症干预技术,如信息技术[23]、虚拟现实和机器人技术[24],分享阅读干预[25],BHP训练干预[26]。

热点“流动儿童”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一。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流动儿童群体包含的对象不断变化,回流儿童和再迁儿童成为新的流动儿童,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新的问题,吸引了学界的强烈关注。

热点“同伴关系”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位于第十和第五。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适应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其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热点“特殊教育”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七。从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到十八大强调“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十九大明确“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越来越关心,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二、研究领域分析

聚类分析得到了Q值为0.71,S值为0.85的关键词聚类网络。聚类#0“融合教育”包含“美国”“超常儿童”等关键词,研究者介绍了国外的融合教育政策法规[27]、教师融合素养培养[28]等。融合教育作为国际先进理念和趋势,在我国得到重视和本土化,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即随班就读,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主要安置形式之一。因此,形成了单独的聚类#6“随班就读”。

聚类#1“流动儿童”包含“学习投入”“学校适应”“学业成绩”等关键词,研究者主要从学业[29]、心理健康[30]和生活满意度[31]的角度关注了流动儿童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成为流动儿童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已达数千万,他们作为弱势群体融入城市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得到特殊关爱和重视,彰显“大特殊教育”理念及其研究者宽广的视角。

聚类#2“干预”包括“自闭症”“手机成瘾”等关键词,研究者关注了自闭症、手机成瘾[32]、智力障碍[33]、视觉障碍[34]、脑瘫[35]、多动症[36][37]、阅读障碍[38]、学习障碍[39]等群体的干预。其中,由于自闭症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自闭症的文献数量也最多。在深入研究自闭症儿童发展特征,如面孔识别[40]、概念组织[41]、信息加工异常[42]、生物运动识别缺陷[43]、声音性别识别[44]、汉语名词词汇发展[45]、阅读视觉偏好[46]、社会奖赏加工缺陷[47]、人群交流行为[48]等基础上,研究者们致力于各种干预方法的实践应用,如职业技能干预[49]、动作技能干预[50]、动态材料干预[51]、音乐治疗[52]、光干预[53]等,干预的内容涵盖注意[54]、叙事[55]、重复刻板行为[56]、请求行为[57]、课堂参与[58]等,展现了自闭症研究的专业性与多样性。

聚类#3“留守儿童”包括“安全感”“留守经历”等关键词,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59]、学习[60]受到较多关注。由于父母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成为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日益引起国家、社会和研究者重视。

聚类#4“自尊”包括“抑郁”“大学生”“社会支持”等关键词,主要为大学生抑郁[61]、压力[62]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随着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抑郁、自杀等情感行为障碍问题频现,相关研究也日益引起学界关注。

聚类#5“特殊教育”包括“义务教育”“新中国”等关键词,研究者主要进行了党的领导下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63]及展望[64]。传统特殊教育主要包括智障、视障、听障三类障碍儿童教育,该领域保持着稳定的年发文量,展现出研究者对传统“特殊教育”的持续关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身心发展特点,如听障学生的汉语语句唇读面部加工方式[65]、听障学生学习投入[66]、盲童情绪理解与表达[67]、视力障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68]、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69]、聋人视觉注意转换[70];(2)干预探索,如视障儿童精细动作技能干预[71]、智障儿童情绪识别干预[72]、智障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干预[73]、听障儿童听觉训练[74];(3)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实践,如聋校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变革[75]、盲校学生非学科能力培养与评估[76]、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77]、培智学校学生个别化教育模式探索[78]等,展示了新中国特教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积淀,体现出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聚类#6“随班就读”包括“政策”“残疾人”等关键词,主要为我国随班就读相关政策[79]的研究。如在聚类0#所述,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之一。自1992年开始统计相关数据以来,绝大多数年份里随班就读的在校生人数达到当年特殊教育总在校生的一半以上。[80]随班就读为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做出了实践探索和积极贡献,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普通教育学校的密切配合,取得了显著成绩,因而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研究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超常儿童”在西方通常列入特殊教育范围之内,但在我国还没有正式归入特教之列,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没有以热点关键词或聚类的形式出现。但是,超常儿童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81],“超常儿童”以重点关键词的形式出现在“融合教育”聚类中,未来亟须加大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力度。

三、趋势与展望

其一,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研究亟须关注师资建设和优质公平。随班就读是我国融合教育的重心,目前还存在着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制约随班就读质量提升[82]等问题,今后亟须以解决特教师资建设等关键问题为途径,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更优质公平的融合教育。

其二,自闭症儿童研究受关注程度亟须加大。自闭症儿童确诊人数日趋增多,其干预和教育越来越具挑战性。[83]目前,我国还存在配套支持体系缺乏、专业人员不足[84]以及个性化教育不够[85]等现实问题。今后要重视引入现代技术,积极探索远程诊疗等新的干预方式。[86]

其三,流动、留守儿童研究要进一步重视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流动儿童教育综合需求评估体系[87]的基础上,未来可加强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以满足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需要。留守儿童研究要进一步关注心理健康,如自杀意念[88]、留守经历的影响[89],同时注重积极心理潜能开发。

其四,三类传统残疾儿童研究重在深化落实课程标准。当前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未来应围绕深化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安置体系化、保障全面化研究,以达成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五,超常儿童研究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法律法规系统设计。目前,我国超常教育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还缺乏系统设计,筛查、教学、支持体系建设也缺乏明确、科学的依据[90],将来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学习国际经验,并加强我国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探索、鉴别体系的构建。[91]

猜你喜欢
随班自闭症热点
热点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8
热点
车迷(2019年10期)2019-06-24 05:43:28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结合热点做演讲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2:00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