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2022-03-23 01:05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周梦
家长 2022年36期
关键词:双减公式数学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 周梦

“双减”政策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了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然而,“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或者教学内容就可以实现,它最终指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由于“双减”政策提出的时间不长,现在对它的研究与执行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本文中,笔者立足实际,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笔者就如何依据“双减”政策优化数学教学策略分享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小学数学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除了作业层面的负担以外,课堂上的负担也不可忽视。受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上仍然使用讲授法,将课本上的例题、公式、概念等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学生被动地记忆,掌握这些公式、解题技巧与方法等,再运用它们在考试中考取相应的成绩。整个教育过程如同流水线,学生则是应试的机器,而教师则是制造机器的“工人”。在这样的数学课上,学生因为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建构中,完全依靠教师获取知识,十分被动,所以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难以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虽然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快速看到成效,比如,学生成绩的提升,但是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种消极、压抑的环境下,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心理,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喜爱,所以出现敷衍、应付了事等问题。真正的教育是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不是服务于考试,如今这种费时、低效的局面亟待改善。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要求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着眼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不能将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他们,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自己去获取知识,体验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要让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储备丰富的数学知识,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较强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简言之,要让学生轻装上阵、高质量学习。“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要想将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吸收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知识,这样课后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练习上。所以,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革新教育观念,不能再唯分数至上,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做到全部内化和吸收;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收获不止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与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使教学焕发生机

1.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数学知识抽象而且逻辑性强,小学生思维稚嫩、心智不成熟、学习能力有限,而为了赶进度,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安排较多的内容,这就出现了部分学生“消化不良”的问题,即课堂上跟不上教师思路,在上完一节课后只掌握了其中一部分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后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复习,而且他们在听课过程中感到吃力,学习体验感并不好,很容易对这门学科产生抵触、畏惧等负面心理。在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课前指导,变过去的“先教后学”模式为“先学后导”。顾名思义,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厘清重难点,这样就有了更高的听课起点,课堂上可以边听讲边消化。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困惑,可以将这些在课堂上反馈给教师,而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讲解,以此为生成资源,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这样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十分轻松,既实现了减负又达到了提质目的。

以“异分母分数加减”为例,在课前利用腾讯QQ群、钉钉等平台提供学生关于介绍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与技巧的微视频与学习任务单,学生则根据这些资源自主学习,再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反馈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着重讲解,既实现了基础知识传授又在无形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在轻松的状态下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2.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数学知识对思维不成熟、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授法,这让一些学生难以听懂和消化。尤其在讲解几何图形诸如此类的抽象知识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仅仅凭借着教师口头语言表达无法理解,从而出现了费时、低效的问题。“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晦涩难懂为通俗易懂,从而辅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任务。

以“圆的面积”为例,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涉及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即极限思维,很多小学生对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理解。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呈现视频,通过观看一个同样大小的圆被平均分解成 5 份、20 份、100 份、500 份后组成的图形,学生直观地看到当圆被分解得越细,组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从而得到结论:当圆被分成无数份时,就会组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能通过这个结论轻松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整个过程轻松又有趣,不仅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形成深刻的记忆,而且让他们了解了公式的本质,课后不需要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巩固与记忆,此外,对公式也能做到灵活运用。

(二)注重课堂导入有效设计,打造良好开端

一节课的开端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能保证学生听课的完整性,从而保障他们的听课质量。相反,如果在一开始就没有集中注意力去听课,知识衔接不上,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就会感到吃力,听课效率无法得到保障。小学生缺乏自制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特别是在课间活动中嬉戏打闹后,课前几分钟很难集中注意力,思绪仍然在课间活动上,这个时候需要教师适当地进行人为干预,巧妙地设计导入。一方面,将学生的思绪由课堂外拉到课堂上,帮助他们调整好状态;另一方面,利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探究,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以“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为例,在上课之前笔者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一定都看过汽车吧,也知道各种各样的车标,说一说你们认识的车标。”话音刚落,学生纷纷抢答,有的学生回答“奔驰,宝马”,有的学生回答“奥迪,一汽”,有的学生回答“比亚迪,长城”等。接着,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车标图案,上面有奥迪、奇瑞、本田、奔驰、宾利、大众等。学生的兴致很高,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车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快速发现了这个规律:“老师,这些车标是轴对称图形,把它们折叠起来两边能重合。”依据该学生给出的答案,笔者继续说道:“对,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很多车标要设计成这样呢?我们下面来学习一下这个图形,这样我们以后也会设计出很多新的车标或者其他图案。”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唤醒,全身心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兴致很高,这节课开展得也尤为顺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能动性

小学生热衷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融入游戏中,让学生以玩耍的方式学习。它的优势在于,第一能调动学生能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第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感,享受着整个学习过程;第三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以游戏的方式驱动他们学习,学生即使遇到问题、挫折也会迎难而上、乐此不疲。所以,“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积累丰富的知识并且获得技能提升,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以“小数乘法”为例,很多小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存在畏惧心理,相较整数乘法,小数乘法难度更大,加上计算过程原本就比较枯燥,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低。为了减负增效,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在课上组织学生开展抢答竞赛的游戏活动。具体规则如下,笔者用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逐个展示小数乘法式子,而台下的学生在看到式子后立即计算,得到结果后第一时间举手,若是回答错误则扣1 分,回答正确得到1 分,其余学生则得0 分。最后对得分进行统计,给予最高得分者“计算小达人”的荣誉称号。这样的游戏活动给学生营造了紧张又快乐的学习氛围,即从心理上减轻了他们学习负担,又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以游戏化的方式构建知识,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长度单位”一课为例,组织学生给同桌量身高,将自己与同桌的身高进行比较。此外还可以测量课桌高度、走一步路两只脚后跟之间的距离、教室的宽度与长度等,让学生积极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并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数据并写上单位。这样的数学课堂具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反而因为熟悉和亲切感积极参与其中。这有助于他们记住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契合“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要求。

(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实现真正参与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就要保障他们在课上的学习质量。换句话说,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理解并吸收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课后他们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尤其是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它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建构,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公式、概念以及解题思路的印象;另一方面,小组讨论必然产生观点碰撞,这在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而且他们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因此,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契合“双减”政策需求,有助于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以“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笔者在课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两个圆柱体形状的杯子,一个高而细,另一个杯子粗而矮,让他们选出容量最大的杯子,并且计算出两个杯子容量之差。这个任务的本质就是探讨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以这种生活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容易调动学生解题积极性。各小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提出自己的各种观点,有的小组运用极限思维,依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使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将圆柱体变成长方体,再通过长方体公式推导出圆柱体公式,最后根据两个杯子的高与底面半径等数据计算出两个容积之差;而有的小组运用类比思维,猜测有规则的立体几何其体积计算方法都是底面积乘以高,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计算出两个杯子的容积之差。在学生结束探究活动后笔者让各小组展示最终成果,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结合他们的成果讲解圆柱的体积公式。此外,引导各小组进行自我点评并针对其他小组的提问给出答案,这样的数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又交还了学生学习主动权,使他们真正参与知识体系的构建,加深了他们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也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迁移应用这个公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契合“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需求,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实现了高质量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教师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师可以根据“双减”政策内容进行自我审视,及时发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秉持着“减负提质”的教育原则制定科学的教学体系,要让学生在最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最多的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教育应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在认清这一点上再进行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双减公式数学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