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则与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

2022-03-22 21:32李贞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角归属感群体

李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两大内容。一是“人际交往”,另一个是“社会适应”。他们既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社会适应”的目标是: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怎样让孩子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呢?我认为引导孩子了解规则、掌握规则、执行规则很重要。

规则是什么,是没有人性的死教条吗?显然不是。在这个日益追求个性,追求人性化的现代人类社会里,人们所需要的是有“度”的随心所欲和更加人性化的行为准则。规则的建立或者说行为规范的建立是孩子由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并且融入其中的重要保障。

一、规则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和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规则具有普遍性。”这是规则在广泛意义上的解释。

那么,“规则”在幼儿园教育中又应当如何定义呢?

在幼儿教育中规则应当是幼儿自由成长与发展的一种保证。规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不是强制施加于幼儿,束缚幼儿成长的铁链。而是帮助幼儿“成长为他自己”的基石。它是在幼儿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的底线。也是幼儿融入群体,喜欢性适应群体,逐步建立归属感的重要保障。规则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里,规则应当包含安静和秩序、自我约束和耐心等待。并且这种规则应当被幼儿自觉的遵守和维护。而作为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的集体生活中还要扮演规则维护者的角色,帮助幼儿自己的遵守和维护规则。

二、规则与“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幼儿走出家庭,走进幼儿园,怎样让孩子喜欢并适应这种群体生活呢?让孩子像在家里一样随心所欲就行吗?当然不行。

群体生活就意味着幼儿要与其他的小朋友共同生活。这就如同成人在社会中交往、相处一样,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去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秩序,慢慢的当规则建立起来,孩子们才能感到身心愉悦,才能喜欢并适应这样的群体生活。

我想,要使幼兒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首先要使幼儿在群体生活中有行动的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有语言交流的自由、有社交的自由。这个自由是需要规则来保障的。比如我所带的班级开展区角活动。孩子们有选择进去哪个区角的自由,可是一个区角满了怎么办?于是我们建立了规则——每个区角都有“进区卡”,幼儿持卡进区。谁先到谁先玩,其他小朋友要耐心等待。慢慢的持卡进去,先到先得的规则在孩子们中间建立起来,孩子们既能尽情的玩耍,又不会因为人多拥挤发生冲突。

再比如我们有“别人的东西不能动”这一规则。一开始孩子们没有“别人的”和“自己的”这一概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拿。随着老师一次次的引导,孩子明白了不是自己的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动。因此孩子们在玩玩具时学会了相互商量,学会了相互谦让。渐渐的他们喜欢来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随着规则的建立,孩子们不仅适应了幼儿园的群体生活,更加喜欢这样的生活。这种喜欢还延伸到了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会了与其他人如何交往,并在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三、规则与“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什么是“归属感呢”?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

也许有人觉得这与规则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在“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中,规则同样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规则底线,团体的共同意识需要规则作为支撑,个人能力和才华的发挥需要规则作为保障。

看似很大的问题,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其实很简单。举例来说,我们举办才艺小展演。规则就是想要表演的小朋友们轮流上台,其他小朋友就要尊重表演的小朋友,安静耐心的观看。表演结束后,小观众要给予掌声以示鼓励和感谢。有了这样的规则,保证了每个孩子表演的权利和自由,也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促使孩子们萌发了对集体的归属感。

再比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的交往从物品的交换开始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往往头一天送出或交换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后悔了,哭着喊着要换回来。那么我们就建立相应的规则——“说话算数”。送出的东西或者交换的东西就不可以要回来了,因此在送出和交换之前,小朋友要考虑清楚。慢慢的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准则,他们的交往从物品的交换过度到对人的依恋,他们的友情更加牢固,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发生矛盾。友谊是集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不仅获得了友谊,也获得了归属感。

四、规则的建立

由此可见在群体生活中,规则的建立十分重要。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遵守规则,就是听老师的话,很安静地坐在那儿,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听到这样的叮嘱和对话,“宝贝,去了幼儿园要乖乖的听老师的话”。或者听到老师与孩子对话“听不听我的?能听懂我的话吗?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听懂了。”也许成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保证幼儿活动的顺利进行。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对“规则”的认识明显落后了。规则不是让孩子听谁的话,“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由此可见,规则应当是幼儿的“自我控制”。

规则的建立不是事无巨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规则是一个“圆”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幼儿生活文章的“大标题”,是幼儿生活乐章的“主旋律”。在这个“大标题”和“主旋律”之下,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挥毫泼墨、弹奏动人的乐章。规则的建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渗透,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丝一缕的吸收。

猜你喜欢
区角归属感群体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中间群体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