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琼
从文学的角度讲,场面是指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说,场面的构成要素有群体人物、一定的自然环境、人物之间要发生某种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呢?让人物形象更鲜明,让事情表现更清楚,让场合更具有吸引力。
场面描写就离不开对在场的相关景物、人物、情景的描写。
首先是场景描写。事情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与事情相关的周围环境。包括天气,场合中相关的布置摆设,为下文主体活动埋下伏笔。就如舞台上演戏,首先要布置好灯光、苦幕布,还有道具。让这些东西制造出的环境氛围给观众留下一个具体可感的印象,知道事情发生的场景是怎样的。然后,才能更自然的進入作者所要交代的事情中去。如大街上、茶馆里、学校操场、教室等,都是人多的地方,这就是场所。对场所发生的事进行描写,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开头的描写:“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短短的两三句话,就用天气来烘托了人们悲伤的心情。街长、人多又表现了送行场面的壮观。在气氛渲染热闹之后,就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读者就想进一步了解在这种场景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再对事情进行具体的描写。但天气等自然环境的描写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其次,是对场面中的群体描写。既然你是场面,就离不开群体人物。有参与者,有观众。其中,对观众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围观者没有直接参与活动,但是,他们的反应,都是围绕着所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进行变化的。通过对群体反应的描写,能间接地烘托出场面的气氛和主体活动的发展状况,能更有力地突出和表现主题。因此,要把观众活动的整体状况及情绪的发展变化刻画出来,侧面的反映主体的进展状态。对观众要进行多角度的描写。语言、动作、表情、神态等进行描写,衬托主题有更强的说服力。
我们要学会抓住群体的反应来表现主题。如有典型代表的观众就以点带面,避免重复啰嗦。只有全场气氛写活了,场面才能形成一个以主体活动为核心的强大磁场。通过观众的表现,自然就能意会出主体活动的精彩程度。
最后,是场面的主体活动的描写。场面不管声势有多么浩大,都是围绕主体活动服务的。因此,对主体活动的描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要重点进行正面描写。
主体活动的描写可以从远景和特写两方面来写。先从远观,以长镜头来看,对主体活动进行概括、初略描写,给人留下整体的轮廓印象。再由远到近,转移到近镜头的细节特写。其中,近镜头的描写,要通过各种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再加上连续的动作、变换的姿势、拟声词的应用、能反映内心活动的神态的描写,加上作者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主体活动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留给读者印象更深刻难忘。
整体活动的发展过程和局部描写不能脱节,要体现纵横交错的螺旋式发展。同时,还要随机抓好旁观者的反应,来衬衫和加强主体活动的发展状况。既要正面描写,也要侧面烘托,才能使整个场面的气氛融为一体,使主客之间相互呼应,有唱有和,充分展示出场面的氛围。
总之,文章的场面描写要写好,就必须通过“特定场景、观众反应、主体活动”这三个方面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