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平
骨干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容易出现“高原现象”,这已影响到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如何帮助骨干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超越自己、继续攀登,是亟待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为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实施以来的一名直接受益者,笔者结合目前骨干教师培养的现状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觉得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
通过读书学习“充电”“补钙”
众所周知,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骨干教师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真正的读书学习。只有潜心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占领专业发展的新高地,攀登专业发展的新高峰。因此,骨干教师一定要强化读书学习的意识。
有了读书学习的意识,还得切实践行读书学习的理念,逐渐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在读书学习中,要提升品位,为自身专业发展“充电”“补钙”。所谓“充电”,就是既要读一般的学科教学类的书,又要读教育教学专著。所谓“补钙”,就是做到阅读博而专,要有补足式读书的意识和行动,除专注地读自己喜欢的教育教学专著外,还要针对自己知识结构的短板和缺陷去补充阅读。同时,要敢于自我反省,思考自己专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有哪些,然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充电”和“补钙”措施。另外,要重视多种形式的学习,例如专业培训、外出研修等,珍惜和利用好这些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去提高自己。当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向其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以便尽快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二
通过反思实践“归零”“定位”
反思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武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出现“高原现象”很正常,若想突破“高原”,就要在反思实践中,善于适时“归零”。适时“归零”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看淡自己的已有成绩,正视自己的短板和缺陷,从头开始,突破自己。对教研能力较弱的老师来说,更要有“归零”意识,可从写教学反思开始练习写教学文章,逐步提升自己教研的品位和档次。就陕西省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培养而言,对教学能手主要考量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而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更侧重于考查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学能手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学会“归零”,重新出发,在教研上下大功夫。
在反思實践中,骨干教师还要善于为专业发展准确“定位”。骨干教师要确定好自己在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向和具体领域。每位骨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和所任学科,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等,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领域。城区学校的老师可以研究“高大上”一点的课题,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乡镇老师可以从研究自己的课堂开始,选择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研究内容和任务。即便是同一学科,每个老师也可以有所侧重,因为每个人往往只会在某一个方面有自己独到而深入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研中,最好选择一个较小的适合自己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
通过交流研修“爬坡”“登峰”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主张教师专业成长有“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而交流研修就是“专业交往”。教师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勇于以交流研修去“爬坡”,去“登峰”。
在成长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出现“高原现象”是很正常的,要突破“高原”就要先“爬坡”,而交流探讨就是帮助骨干教师“爬坡”的好方法。怎样“爬坡”呢?简单说,就是多与别人交流,特别是多与那些真正的名师名家交流,“得高人指点”,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并内化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主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静心阅读”理念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同行朋友“裸读”“素读”等教学思想的启发下催生而成的。可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时,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和行动,要善于以交流探讨中的“他山之石”,助推自己的“攻玉”“爬坡”之路。
交流研修的最终目的在于以自我研修去“登峰”。骨干教师,尤其是教学名师,要进一步发展,最终超越的常常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骨干教师一定要静心做教研,读别人的书,说自己的话,大胆创新,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框架,提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创新需要勇气,当然更需要“沉淀”自己,真正静下心来,再研究,思考,实践,总结。有的骨干教师之所以难以突破自我发展的“高原”,主要是因为他们勇于突破自己的意识削弱了,虚浮有余,沉淀不足,这直接制约了他们自身发展的高度。骨干教师要真正走远、登高,只有潜心研修,超越自我,大胆“跨栏”,勇于“登顶”,才能领略到“会当凌绝顶”的妙处,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愉悦与幸福。
(作者单位:陕西省岐山高级中学)
更正声明
发表于本刊2022年1月第2期的《云在青霄水在瓶》一文,作者刘艳单位更正为“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实验初级中学”。
373850190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