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務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之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了两次全市基础教育校长(园长)大会,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也组织开展了会议的大学习、大讨论。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干部、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开展学习,以实际行动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提质增效,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1.“双减”政策引发对教育的新思考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对于学校来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促进“五育”并举,重塑教育生态,让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讲,要切实落实好每节课的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仅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还能让有潜力的学生吃得足。“双减”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定位和学校角色的一次矫正。
2.精准发力形成对教育的新突破
学校围绕“海纳百川致远悉洋”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锐意进取、勇于开拓,面向未来社会的人才为目标,在落实“双减”工作过程中,明确一个核心,强化两条路径,做实三个方面,即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组建设为路径,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作业质量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做实。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的根本任务,是“双减”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召开会议,宣讲政策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大教育观。加强教研组建设,中层干部进入教研组,和教研组长共同组织教师研方案、研做法、研困难、研效果,特别是加强了对作业设计的研究。
3.扎实推进呈现学校教育新面貌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围绕一个核心,抓实两条路径,构建“五有”课堂。
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学校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标准研制了各个学科学生素质评价量表和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作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深入课堂听评课中,抓实两条路径,即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思维习惯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在“五会”(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的基础上,按不同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低段学生学会倾听,能够洪亮、完整地表达;中段学生学会合作,能够清晰地表达并适时补充;高段学生学会质疑,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并合理提问。思维习惯指在不同学科中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培养,即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学校提出了构建“五有”课堂,即每一节课要有准备、有情境、有问题、有训练、有延展。同时,形成“30+10”的课堂基本范式。每周的行政视导、每日的干部巡课等都聚焦课堂。
在作业设计方面,学校提出“一个注重、两个倡导、三个严格、四种类型”。
作业布置要注重统筹,由班主任统筹当日作业时间并进行公示。教师之前会试做作业,以此增强作业的设计性和对做作业时间的有效把握;学科作业的布置倡导学科特色和学科创新。作业的布置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在“研”字上下功夫。既有学科内部的研,又有跨学科的研。学科内部的研主要是研究学情减量保质,跨学科的研是创新形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月每个年级以“作业单”的形式体现不同学科的各类型作业。如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古诗中的博物学”微报告;在作业的布置上,学校严控时间、严把质量、严格批改;学校鼓励教师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基础性作业做到保底,选择性作业做到激趣和分层,实践性作业做到融合和打通,创新性作业做到形式多样和内容综合。如语文学科设计分类作业:朗读类作业,指向语感偏弱、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书写类作业,指向书写需要提高的学生,通过练习书法作品,了解行款特点,学写规范字;阅读类作业,指向对阅读感兴趣以及需要拓宽阅读量的学生;英语学科设计实践性作业——用英语讲述中国节日文化和二十四节气;数学学科鼓励学生录制小视频讲解解题思路,外化思考过程等。
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方面,学校围绕“一个目标、两个原则和四个打通”进行。
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为目标。开学时,学校下发了调研问卷,从参与时间段、参与活动内容等角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参与内容涉及学科类、科普类、艺术类、体育类、劳动类。坚持学生自主自愿和教师积极参与的原则。对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并在绩效方面给予奖励。在内容设置上,学校做到了“四个打通”,打通时间段,整体设计学生从入校后到离校的安排。如下午两节课后安排了40分钟的体育活动。下午4:30—5:30,既有参与答疑辅导的学生,又有参加综合素质提升的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打通教研组:借助PBL项目式学习,开展跨学科活动;打通行政班:如答疑辅导,集中骨干教师力量,辅导以不同模块呈现;打通校内和校外:学校是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天文分团承办校。1—6年级开设了“小学天文”课程,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引进专家资源,为天文方面有兴趣且有研究潜力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辅导。学生多次在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斩获金奖。对于开展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学校通过“小小发展顾问团”,定期了解、反馈。
应该说,“双减”之后的学校呈现出了不同的教育面貌,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在不断增强。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持续推进已取得的教育成效,还需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共同推进。
编辑 _ 汤灏
252350118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