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民族风格音乐学习的方法

2022-03-22 22:02:21张美玲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衬词音乐作品

张美玲

民族音乐的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准确分辨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音乐所具有的音乐风格特点。笔者结合北京版教材中的内容,对小学阶段民族风格音乐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利用好教材,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

在民族风格音乐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如声乐、乐器独奏、舞蹈律动等,为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演示,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记忆与理解。

音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课前反复聆听、演唱音乐作品,充分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除教参外,音乐教师还要搜集相关补充素材,掌握更多的材料,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2.增加体验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

音乐是一门需要参与的课程,学生充分地体验与参与,在音乐课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一是节奏的感受。例如,《瑶族舞曲》引子是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的敲击节奏进行演奏的。在聆听活动中,教师可设计用双手拍击、敲击红鼓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节奏的特点,感受瑶族山寨的平和、幽静的意境。

二是旋律的感受。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调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民族风格音乐以五声调式为主,也有六声、七声调式,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这一特点。例如,通过演唱乐谱,学生知道了《我的家在日喀则》《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等歌曲运用了五声调式,《花蛤蟆》运用了六声调式,一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则运用了七声调式。有些民族音乐还有很特别的音,如《北京喜讯到边寨中》降mi的使用,更好地表现了彝族音乐的特点;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清角音“fa”音的出现,让音樂的旋律更清新、更有韵味。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旋律线条的变化,感受缓和起伏、重复的旋律等。

三是衬词的演唱。民族风格音乐特别是民歌,很多会使用衬词,如江苏民歌《牧童》、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很多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也用了衬词,如《赶圩归来啊哩哩》等。学生通过对衬词的演唱,感受民歌即兴的特点,通过对有民族、地区特点衬词的记忆,拓展延伸,形成一定的听辨能力。

3.要结合民族或地区独有的特点进行学习

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体裁等多方面的差异。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是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反映民族文化创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民族乐曲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结合该民族或地区独有的特点,如《编花篮》一课中,师生用河南方言唱歌词,这些特别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这类歌曲或乐曲的兴趣和热情。

编辑 _ 张晓震

1973501186284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衬词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黄河之声(2019年14期)2019-12-17 22:36:57
赣西客家山歌衬词的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
心声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24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53:33
大型民族风格原创交响作品——清唱剧《嘎达梅林》隆重上演
草原歌声(2016年3期)2016-04-23 06:27:59
大型原创民族风格交响作品 清唱剧《嘎达梅林》
草原歌声(2016年3期)2016-04-23 06:27:55
民族风格服装中民族元素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12期)2016-04-16 0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