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红祥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它不仅承担着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的重要使命。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课堂实录;核心素养;反思与价值
文言文教学如何把语文学科的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体验、文化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真正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以《蜀道难》一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课堂实录为例,进行探讨。
一、课前设计思路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老师的“讲”,学生的“记”,多采用“串讲”的方式完成教学,重点在于梳理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句式以及文化常识等。对于《蜀道难》这篇课文,笔者认为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材下方提供的注释进行自主学习。李白这首诗不仅情感丰富、意境宏伟、意蕴深刻,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是最能表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之一。根据这首诗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笔者的教学设计借助教材后面“探讨与练习”中的第二个问题,重点放在诗人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体现上,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蜀道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師好!
师:请坐!我们平常生活中形容“愁”,可以说“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形容冤枉,可以用“我比窦娥还冤!”。那么形容事情太难,可以说什么呢?
生:难于上青天呀!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难于上青天”出处的诗歌。(板书题目)
生:(学生齐声)《蜀道难》。
师:请打开教材必修③第37页,看“探讨与练习”部分第二小题,关于《蜀道难》,我想起了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句话强调了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奇!(学生齐声)(板书“奇”)
师:之前大家预习过课文,我先检查预习情况,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诵读一遍,并注意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字词。
(学生自由读,老师用PPT展示本文重难点字词)
师:大家知道,诵读是解读诗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大家听老师来读,感受老师读得“奇不奇”?(老师伴奏诵读)
生:奇!(掌声雷动)
师:请问,这首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句?
生:(齐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再找一找,有哪些地方出现这句话?并用笔画出来。
生:第一句,在文章开头。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分析一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板书)
生:哎呀呀,蜀道真的好高啊!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试着读一读。
生:(放声诵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这一处,重点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
生:高!(齐声)
师:大家还找到哪里有?
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是“险”。
生:“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感觉很“凶”。
师:大家把这三处都找出来,梳理总结一下:面对蜀道,作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道之“凶”。(老师板书“一唱三叹”)言归正传,开头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奇”字,那么,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探讨,文章究竟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蜀道“奇之又奇”的特点?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开始讨论。
师:时间到,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看到很多的神话故事。
生:还有夸张的手法。
生:借景抒情。
生:想象……
师:大家找得非常好!小结一下,这首诗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比如说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浓烈的抒情、鲜明的对比,还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等,但是我们今天重点从以下几种手法进行鉴赏(PPT展示: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美丽的神话),然后从中领略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好不好?
生:好!
师:再给三到五分钟时间,同学们任选一种手法进行交流讨论,说一说这种手法在本诗中的作用。开始讨论。
师:我们按照刚才小结的顺序,先从“神奇的想象”开始,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我感觉是一种想象。
师:不错,“蚕丛”和“鱼凫”是从历史的纵深来想象,是一个时间概念,从“蚕丛”“鱼凫”到今天已经有多久的历史?
生:四万八千年的历史。
师:“不与秦塞通人烟”是从什么角度来想象?
生:一方面,好像带着我们穿越时间,回到古代;另一方面,又好像穿越空间,回到秦国。
生:(踊跃)我读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神仙降临的场面,即“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想象也非常奇特。
师:厉害!视野很开阔,你能不能给大家说说李白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生:我觉得是仙人下凡情景,即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彩中的神仙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麻麻,飘飘然降落……
(大家掌声雷动)
师:老师也找了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大家找出里面想象奇特的诗句来赏析。(PPT展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生:我觉得是“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这两句。
师:(笑问)请给个理由。
生:想象成在云彩里下榻,在天上行杯。
师:那么什么是“下榻”,什么又是“行杯”呢?
生:下榻是住在云彩里,行杯是喝酒。诗人仿佛置身仙境,他想象自己在云彩里居住,在天上喝酒。
师:大家都回答得不错,接着我们对第二种方法(大胆的夸张)进行赏析,哪位同学先来?
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的山峰离天空很近,快到天上了,我觉得是夸张。
生:“尔来四万八千岁”,谁考证过“蜀道”与“秦塞”不通人烟是多少年呢?所以我认为是夸张。
师:好,我带着大家回到初中、小学,去找一下李白诗歌中的夸张的诗句,好不好?
师:展示PPT(“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宫阁”写出了横江风浪特别险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了从天而降的黄河水的奔涌气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写出了燕山雪花之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出了愁发之长。),让学生齐读。
师:好了,这些都是天才诗人李白夸张的写作手法。最后我们还要鉴赏本诗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手法,即美丽的神话。哪位同学给大家找一找?
生:我找到“地崩山摧壮士死”。书上注释⑨解释这是个传说,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
師:除了“五丁开山”的故事,还有吗?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请分析一下。
生:就是说蜀道有座高峰,太艰险了,连太阳神的车子都过不去,掉头走了。
师:还有吗?别的地方。
生:我找到“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句诗中也有一个神话,“杜鹃啼血”。
师:我们再拓展一下,展示PPT(“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让学生齐读。谁来找?
生:应该是“白兔捣药成”。
师:大家一起小结。本诗运用了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美丽的神话三种主要的浪漫主义手法,使得本诗成为李白流传千古的名篇。其实,我们通过对这一首诗歌的赏析,可以大致了解到李白诗歌的总体风格。
师:千百年来,《蜀道难》的浪漫意境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奇之又奇”是对这首诗的风格的最好解读,让我们拿出激情,再次诵读本诗,领略这首千古奇文的独特魅力。
生:配乐齐读诗歌。(略)
师:对于李白,一首诗就是他性格火焰的自我燃烧;一首诗,就是他生命元气的激情挥洒;一首诗,就是一个李白!感谢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奇之又奇”的诗文,也感谢大家,陪着我度过充实的一堂课。下课!
三、课例体现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1]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教授《蜀道难》这堂课所体现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本课例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在引领学生探讨赏析“神奇的想象”部分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笔者创设的特殊情境中,比较精准有效地运用已学过的古诗词进行交流互动。在探讨赏析“大胆的夸张”部分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积极主动思考、相互交流、踊跃发言,增强了灵活运用语言文字顺畅交流的能力。在学生对诗歌中几个“美丽的神话”例子赏析结束后,笔者又拓展补充了李白的《古朗月行》等诗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设计时,笔者注意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比如让学生拓展思维,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想象蜀道有多“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讨论、探究、总结出蜀道“高”“险”“凶”的特点,充分领会李白创造的“奇之又奇”的意境。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蜀道难》一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本课例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以山川的险要高峻等特点感受“蜀道之难”,感受蜀地之美。另外,该诗体现出来的宏伟开阔的意境,也能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为李白的名作,《蜀道难》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哪些呢?全诗对“蜀道”的描写,一唱三叹,从开头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最后“侧身西望常咨嗟”,让“蜀道”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仕途坎坷、人生道路艰险的代名词。本课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诗歌,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化内涵有细腻的感受,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课例反思与价值
古代经典诗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李白的这篇《蜀道难》不但思想情感丰富、意蕴深刻,而且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教学过程是需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笔者设计教学本节课的初衷,就是想借助这首经典诗歌,把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融合到古诗词的教学;希望能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表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近诗人,领会诗歌意境,去感受蜀道之险要高峻和祖国大好河山,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希望学生能从语言文字背后去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最终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