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惰性铜对Ni3S2表面水分子吸附/分解的改善及在碱性/中性电解液中析氢反应的促进研究

2022-03-21 10:47高晓蕊刘阿灿董慧龙吴大军韩志达寇宗魁王婷婷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解水制氢电解液

张 磊,高晓蕊,朱 颖,刘阿灿,董慧龙,吴大军,韩志达,王 威,房 勇,张 杰,寇宗魁,钱 斌,王婷婷

(1.常熟理工学院 a.电子信息工程学院;b.江苏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 常熟 215500;2.金陵科技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3.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加坡 117574;4.深圳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氢能具有能量高、零污染、零排放、无次生污染,且氢元素储量丰富的优点,被视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绿色能源[1-3].与常规天然气或其他化石燃料制氢相比,电解水制氢更符合绿色能源的发展需求,且其过程简单,产氢量高[4-5].一般用作高效电解水制氢的电催化剂多为贵金属基材料,如采用Pt作为析氢催化剂[6],RuO2或IrO2作为析氧催化剂[7-8].但这些催化剂高昂的成本限制了电解水制氢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材料对于电解水制氢的大范围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Ni3S2是一种较有前景的电解水催化剂材料,其内部的Ni-S键和Ni-Ni键在酸性环境中会促进吸附的活性氢原子(H*)转化为氢气(H2).然而在碱性或中性环境中,其较弱的水分子吸附与分解能力使其电解水制氢性能较差.因此,改善其在碱性或中性电解液中的水分解动力学成为提高其在碱性/中性电解液中电解水性能的关键.基于此,研究人员分别通过以下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引入水吸附能力较强的第二相与Ni3S2形成异质结构,如Cu/Ni3S2、NiWO4/Ni3S2、Ni(OH)2/Ni3S2[9-11],第二相与Ni3S2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Ni3S2的电子密度从而促进水分子的吸附并削弱S-H键结合从而促进H2的析出.其次,在Ni3S2基材料中引入额外缺陷态,这些缺陷态也会改变局部电子分布,改善H+和OH-离子的化学吸附,提高其电解水性能[12].再次,在Ni3S2中掺入其他元素如Fe、Mo、Mn等[13-14],这些掺杂元素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活性点位,同时也会改善局部的电子分布状态,提高材料的电解水性能.

如前所述,已有Cu/Ni3S2异质结构提高电解水性能的报道,而关于单相掺杂Cu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将泡沫镍浸入CuCl2溶液中预处理,然后采用微波辅助合成工艺合成了均匀单相Cu掺杂Ni3S2纳米材料,并研究了Cu元素的掺杂对Ni3S2电解水性能的影响.

图1(a)是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XRD谱.由图可见二者的衍射峰基本一致,对应斜方相Ni3S2(JCPDS:44-1418).这表明在本文条件下对Ni3S2进行Cu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结构.图1(b)为Cu掺杂Ni3S2的Cu 2pXPS谱.两个主峰分别位于931.6 eV和951.5 eV处,分别对应Cu 2p3/2和Cu 2p1/2.由于Cu0与Cu+在Cu 2p谱中峰位均接近上述结合能值,因此,我们测试了Cu元素的俄歇谱,如图1(b)插图所示,其俄歇谱峰位于915 eV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Cu掺杂Ni3S2中的Cu元素主要以Cu+形式存在.此外,在图1(b)中还观察到较弱的Cu2+峰,这可能是由于表面的Cu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造成的.图1(c)为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 Ni 2p谱,位于855 eV和872 eV附近的峰分别对应Ni 2p3/2和Ni 2p1/2.由图可见,Cu掺杂Ni3S2的Ni 2p谱与未掺杂Ni3S2的相比,峰位均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25 eV,说明掺入Cu后Cu+与Ni3S2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电子相互作用.另外,图中Ni0峰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探测到了泡沫镍基底.图1(d)为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 S 2p谱.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相比,Cu掺杂Ni3S2的S 2p谱峰位均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4 eV,进一步验证了Cu掺入后Cu+与Ni3S2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电子相互作用.这会改变材料中的电子分布状态,从而影响其电催化特性.

图1 (a)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XRD谱;(b)Cu掺杂Ni3S2的Cu 2p XPS 谱;(c)(d)Cu 掺杂与未掺杂 Ni3S2的 Ni 2p 和 S 2p XPS 谱图

图 2(a)为 Cu 掺杂 Ni3S2的低倍放大表面形貌.结合图2(a)可知,所制备的电极表面覆盖很多微米级颗粒,而这些微米级颗粒由纳米颗粒组成,见图2(b).其选区电子衍射花样由一系列衍射环组成,见图2(c)插图.这些衍射环分别对应斜方结构Ni3S2的(010)、(110)、(111)、(120)晶面,没有其他衍射环出现,表明所制备的Cu掺杂Ni3S2仍为单相Ni3S2,未出现第二相.在该样品的HRTEM图像中可以看到间距分别为0.43 nm和0.29 nm的两组晶面,分别与Ni3S2相的(101)和(110)晶面间距相吻合,见图2(d).为了研究Cu元素的分布情况,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元素分布mapping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元素都均匀分布在探测区域,见图 2(e)~图 2(h).

图2 Cu掺杂Ni3S2的低放大倍率(a)和高放大倍率(b)表面形貌,及其TEM图像(c)、HRTEM图像(d);(e)~(h)为其元素分布mapping图;(c)插图为对应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

图3(a)为本文制备的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的LSV测试结果.Cu掺杂Ni3S2在10和100 mA·cm-2时过电位分别为121和220 mV,均比未掺杂Ni3S2的低得多(未掺杂Ni3S2对应过电位分别为156和271 mV),表明Cu掺杂Ni3S2在碱性电解液中电催化制氢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该过电位值也比其他相同电流密度下(10 mA·cm-2)已报道的NiSx基活性材料低,如图3(g)所示.图 3(b)为 Cu 掺杂与未掺杂Ni3S2的Tafel曲线.Cu掺杂Ni3S2后的Tafel斜率(86.2 mV·dec-1)明显比未掺杂Ni3S2的低(115.4 mV·dec-1).同时也说明Cu的掺入主要促进了电解水制氢过程中的Volmer反应过程.图3(c)为 Cu 掺杂与未掺杂Ni3S2在1 mol/L KOH中测试LSV曲线循环2 000次前后的LSV曲线对比.Cu掺杂Ni3S2的两条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当电流密度达到 100 mA·cm-2时,循环后的LSV曲线过电位甚至比循环前的低6 mV,见图 3(c)曲线放大图.表明在碱性电解液中Cu掺杂Ni3S2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而未掺杂Ni3S2在低电流密度下也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但是当电流密度较高时出现了明显过电位升高的现象.

图3 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电解水析氢测试结果:(a)LSV曲线;(b) Tafel斜率; (c)循环2 000次前后LSV曲线对比及二者在1 mol/L PBS电解液中的电解水析氢测试结果:(d)LSV 曲线;(e)Tafel斜率;(f)循环 2 000 次前后 LSV 曲线对比;(g)本文制备的Cu掺杂Ni3S2与目前已报道的NiSx基电催化材料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电解水析氢过电位(电流密度为10 mA·cm-2)对比

图 3(d)~ 图 3(f) 为Cu掺杂与未掺杂Ni3S2在1 mol/L PBS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由这些结果可知,在中性电解液中Cu掺杂Ni3S2仍然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包括更低的过电位(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Cu掺杂Ni3S2的过电位为218 mV,未掺杂Ni3S2的为270 mV)、更小的Tafel斜率(Cu掺杂Ni3S2的Tafel斜率为151 mV·dec-1,未掺杂Ni3S2的为206 mV·dec-1)及更佳的循环稳定性.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两片Cu掺杂Ni3S2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测试了在1 mol/L KOH碱性电解液中的全解水性能,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仅需1.51 V的电压,100 mA·cm-2时仅需1.79 V的电压.在1.74 V驱动电压下连续测试110 h,电流仅衰减2.8%,表明本文制备的Cu掺杂Ni3S2具有优异的电解水稳定性.相关结果发表于Nanoscale,2021(13)[15].

图4 Cu掺杂Ni3S2全解水(a)LSV曲线; (b)稳定性测试曲线

猜你喜欢
电解水制氢电解液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再论电解水与电解水农业技术
有机种植模式下喷施碱性电解水乳化后的植物油在秋茄子生产中的应用
电解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前景分析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平行流铜电解液净化一次脱铜生产实践
制氢工艺技术比较
防过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中空碳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催化NaBH4制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