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莲花
摘要: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各地学校纷纷启动开发校本课程,深入推进相关研究,以在实践层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多种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老师也应该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校本课程,搭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拓展其视野,陶冶其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新课标要求各地学校结合办学风格,开发各种校本课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物学科的老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紧跟时代要求,积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校本课程体系。
一、细致调查分析实施环境
在准备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之前,高中生物老师应该先对学生的学情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及附近区域的环境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摸清可利用的基础条件,了解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具体需求,确保所开发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对此,老师灵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细致调查,获得真实可信的基础素材,为实施环境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推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时候,应该通过翻阅地方文献、和当地民众座谈、向学生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校所在地及附近地区的情况,明确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重点;在此基础上,高中生物老师可更好地确保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更符合地方情况,更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深入地进行自主探究。
二、明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师而言,教学目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期待,而且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重心。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目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实际上还是推动他们专心学习的动力。高中生物老师在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思考明确科学而适用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思考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习知识,在价值观、情感等方面也有一定收获;这样,可推动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显著提高,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比如,老师在开发“人类遗传病”校本课程的时候,首先,明确认知层面的目标,要求学生对遗传病及其危害形成初步了解,学习监测、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方法。其次,明确能力层面的目标,要求学生搜集和遗传病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掌握预防遗传病的主要方法,了解各种遗传病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多方面影响。第三,明确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要求学生真正意识到预防遗传病的必要性;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认同其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等。
三、以生为本创新教学设计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生物知识,而且需要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具备各种综合素质。所以,高中生物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践行生本理念,在推进课堂教学期间应该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提高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内在规律,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全面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比如,在进行校本课程“人类遗传病”教学期间,应该在预习阶段安排学生搜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资历及当地遗传病的实际案例,推动学生基于任务驱动,锻炼搜集、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内容时,安排学生讲述他们所搜集的资料情况,引导他们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初步实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治疗方法”的时候,老师应该可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为他们预留自主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了解主要可用的治疗方法;而后,围绕“治疗遗传病,看谁的办法多?”,组织小型竞赛活动,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深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以“关于人类遗传病,我还知道?”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延伸思考,引导他们形成战胜遗传病的信心,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他们预防各种疾病的自觉性。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生物老师启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首先应该进行实时环境分析,以确保突出学校的办学风格及资源特色;其次,应该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层次內容的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应该始终坚持生本原则,践行生本理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激发他们合作探究的热情,全面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校本作业开发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