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课程中“情感教育”的开发与利用

2022-03-21 13:29蔡贵林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情感教育

蔡贵林

摘 要: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地理教学通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与提升。为此,文章针对初中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利用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从而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乡土地理;情感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4-0113-03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Rural Geography

CAI Guilin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emotional education to a large extent through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ural geography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carried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s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core literacy.

【Keywords】Rural geography; emo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1.开发与利用背景

(1)初中生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环境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更加注重考试成绩的提升,希望学生能考上好的大学,获得好的工作,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有所忽视,最终导致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地理环境、了解家乡与祖国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关心,以及激发学生对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关注,从而大力发展学生的爱乡、爱国热情,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

(2)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其中难免会掺杂一些不良的风气与糟粕的文化,导致学生在德育品质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为此,素质教学改革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行业中的落实。而基于情感教育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在丰富地理学科教学资源与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与道德,最终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3)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在素质教学改革深入施行的今天,教育行业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发重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能力,而在以上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情感教育都是不可获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所在。基于此,大力开发与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能讓学生在强化家乡地理环境了解的基础上,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地理核心素养,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与成长空间。

2.开发与利用原则

(1)方便使用原则

所谓的方便使用原则指的是所开发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非常方面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穿插使用。因为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其课时安排非常有限,基本都是一周2-3节课,每节课40-45分钟,所以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基于学生情感教育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充分遵循方便使用原则。

(2)实践性原则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即该课程资源中所包含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与生活的经历。所以在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性原则,即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自身生活环境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气候问题等,从而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学习地理知识,以及更好地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3)适度性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发与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思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与个性特点等,从而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符合教学目标,且具有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教学内容。在大多数时候,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都非常丰富,同时具有较为复杂的体系,而这对于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中生而言存在较大难度,所以为了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适度性地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4)综合性原则

所谓的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所开发利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需要具有丰富性和综合性。首先在资源内容上,教师需要充分契合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将家乡的一些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纳入教学范围中,从而让教学内容与所开发的乡土资源内容进行优势互补,呈现出丰富性与综合性,促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以拓展。在呈现方式上,教师需要积极创新出多元化的教学呈现方式。

(5)时代性原则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教育原则,是新时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情感教育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科目。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时,就可以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意义,即“创造道德,教育人民”。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地域性、时代性很强的文化发展内涵与理念,同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乡、对环境的浓浓的情感。爱国主义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情感。对现阶段我国初中生而言,学生的爱国情感往往不够强烈,因为在纯净的学校环境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触的人和事物相对比较单一。此外,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教学重点也是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而很少教学生学习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情感教育。由于这些原因,部分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情感不强烈,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都必须教导学生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地理知识进行情感教育。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应该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达符合时代性原则的情感教育。在上课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在教学时首先选择易于理解的情感内容,如坚守岗位、诚实可靠、卫国戍边、积极拼搏、热爱家乡、弘扬传统文化、尊重民族习俗等基本的情感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很容易为学生所用。同时,以此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价值观,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犯错误。

3.开发与利用策略

(1)积极提升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如今,大多数初中地理教师都没有意识到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与利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更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情感教育培养的重要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基于这一现象,积极提升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首先,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地理教师进行新教育理念、方法与课程的学习,以此强化教师在该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教育部门也需要针对初中地理教育大纲做出适当修改与调整,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其中。当其在有关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得以提升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也才能更全面、高效地培养初中生的情感教育。

(2)在新课导入环节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的开始环节,其导入质量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为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契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如以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进行新课导入。而除此之外,为促使学生情感教育的提升,教师还需要在新课导入环节积极融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以《多变的天气》一课为例,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家乡地区前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出家乡地区的天气特点;然后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家乡地区的天气特点,以及该特点与家乡地理位置、气候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知识点的学习中。通过这样一个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不仅利用多媒体视频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通过开发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强化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教育。

(3)充分契合教学内容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生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和启迪学生的智慧,并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格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情感教育。基于初中生情感教育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契合教学内容加以实现。以《人文环境》一课为例,其主要包含三部分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通过这三部分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以及让学生在通过各类手段收集、掌握区域文化与特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即将学生了解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特点拓展、延伸到学生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中。如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的方式,学习与了解近些年我国人口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和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或者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家乡近些年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上的变化。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拓展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知,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激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4)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师是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和理念的支柱,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活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对地理学科實践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非常契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切身的感受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基于此,实践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可以更好地对乡土地理课程进行开发与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培养。以《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为例,该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主要农作物和有利于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人地观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农忙活动,让学生下地种植农作物,并让学生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积极地与农民伯伯进行种植环境与要求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与发现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总之,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培养非常重要,其是学生健康成长与祖国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在。而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即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有效强化其开发利用的意识与能力,以及通过契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以及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谢梅.基于初中生“情感教育”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8(15).

[2]吴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情感教育——以“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为例[J].地理教学,2019(04).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情感教育
浅谈乡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