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家教新理念

2022-03-21 13:29:33杨忠山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忠山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更好地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为基础教育工作提供服务的科学途径。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协同发挥好家庭教育与引导的作用,通过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现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方面路径,为家庭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提供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学生;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4-0001-04

Shaping a new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family life

YANG Zhongshan (Beijie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Wuwei,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with all aspects of people’s daily life is an important task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t is also a scientific way to better u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basic education. . As teachers and parents, the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lay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By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arents, creating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embodying targeted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four path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family education.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Famil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tegration strategy

家庭教育與思想教育的融合是体现家庭教育丰富性与综合性的科学途径。对于学生来说,从家庭教育入手打好思想教育的基础非常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宏观价值体系和重点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将这部分理论体系和核心内涵与相关的教育工作实现融合,是全方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导教育作用的科学方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探索

(1)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支持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虽然处在启蒙阶段,但面向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也需要重视思想方向以及教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和适宜性的价值观念体系,若学生的家庭教育能选取适当的切入点实现两者的融合,则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家庭教育找到更加充分的理论支持。无论对小学教师还是家长来说,有了充分且正确的理论支持,具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开展在有效性和合理性上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家庭教育的价值也能在小学阶段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从理论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经过不断凝练和总结形成的核心性的浓缩方针,对学生来说,其在生活维度和学习维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途径,具有典型的多样性特征。若在家庭教育中教师或家长能将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相关内涵向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则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详细认知和了解,这本身也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使其更加充分地体会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科学方法。

(2)丰富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内涵

常规情况下,面向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教育、认知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教育这三个方面。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融入学生的家庭教育后,意味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内容体系会得到有针对性的丰富。另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思想引领作用,当其融入学生的家庭教育内容体系中时,也能同步从宏观上对学生常规的家庭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提供思想上的指导,使得面向学生的家庭教育在常规的内容结构下有更加充分且有效的目标,确保通过家庭教育的执行,落实学生思想认知上的转变与提升。这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家庭教育现代社会背景下重要价值的科学路径。

(3)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传统情况下,基于常规家庭的思想教育大都以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导。这些内容虽然也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结构中,但在未形成整体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之前,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没有一个系统而可靠的方案与依据。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产生后,家长和教师就更能通过总结和学习找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理论依据,并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关键词找到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匹配的切入点,从而确保面向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后,能更加稳定有序地推进和开展。这也是提升学生家庭教育质量、改善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目标达成的可行性路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融入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找准融合切入点,确保理论体系融合的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具有宏观性强、内容体系丰富性高的特征。学生的家庭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执行落实环节都具有细节性较强的特征。因此,在对学生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的融合需要教师找准融合的切入点,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为两者的衔接融合找到有效的途径。这不仅是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的积极作用,也是为了使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在实践效果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教师应当先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明确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性较高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找准融合切入点,达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融合切入点的适宜性也是进一步影响相关工作执行落实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教师和家长同步引起重视。

(2)充分发挥教师与家长的协同作用,提升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家庭教育作为以家长为主导的教育,由于家长对孩子了解的全面性存在偏差,或所应用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家庭教育在实践落实中容易出现一些典型的问题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要求,培养出人格健全、思想认知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和家长在家庭教育维度的协同作用发挥被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与家庭教育实现融合时,更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的教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且积极地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案。用更具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确保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的家庭教育,在执行落实的效果时获得更加突出的突破。另外,从家庭教育的全面性角度分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协同,也能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以便在更进一步的教育引导过程中,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为原则,使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全面有效。

(3)注重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充分尊重,提高家庭教育的灵活性

主观意识的尊重是家长、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的重要前提条件。学生虽然在自主意识上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会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因此,面向学生的家庭教育更应当做到对其主观意识的充分尊重。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部分家长由于认知上的偏差,认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主行为能力和判断能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比较容易应用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的教育引导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而作为教师,同样也存在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引导的根本任务,在教学方法上不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的问题,这都会影响宏观上的家庭教育效果。基于此,家长以及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对孩子充分尊重,以孩子的个性特征为出发点,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关于尊重学生主观意识的具体落实方法,需要家长和教师将自身与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用柔和的态度与其达成有效的沟通,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观感受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当家长以及教师已经充分解了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才能更进一步的在教育引导中找到路径和方法,并且为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其健康成长。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家庭教育融合的路径

(1)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

家庭教育中家长发挥的作用非常具有根本性特征,当家长能够意识到新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要同步注重有效性和合理性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能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从家庭氛围的营造,还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发挥出来的教育引导作用,都需要家长从自身出发具备良好的素质水平和思想认知状态。虽然家庭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相互协同,但由于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家庭教育为主导,因此,家长主观上的能力素质水平就会对家庭教育的效果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基于此,首先從家长的角度来说,提高其家庭教育的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家庭教育后,家长更应当从理论学习和思想转变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个人的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为更好地配合教师达到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提供帮助。基于提升家长能力素质的要求,其一方面应当首先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及具体内涵进行充分的掌握,了解相关内容体系中能与学生家庭教育具备一定衔接有效性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应当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面出发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并且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更加充分且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状态,找准家庭教育的切入点,运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另外,作为家长也要认识到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共同与孩子进行学习和研究,积极利用榜样的力量,发挥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家长就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良好教育效果。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实施家庭教育

整体氛围的营造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从宏观上的氛围营造入手,实现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也是非常科学的手段。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作为家长来讲,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的长辈,若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环境下,应当注重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性,并且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引导和示范,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在融洽温暖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所需要遵守的规范和礼貌。而在家庭教育执行落实方面,家长可与教师进行协同沟通,找准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点。分别从用餐过程中的礼貌和规范、与长辈进行沟通对话过程中的礼貌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学生要懂得对长辈充分尊重并且积极通过自身的示范,引导孩子认识到尊敬父母和长辈的重要作用,只有家长基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或者以身作则地做出相关示范,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思想造成正面的影响,达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在家庭环境中保持文明、民主、和谐、自由的态度和环境营造原则,促使家庭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实现融合。

(3)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重视家庭教育内涵的丰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本就来源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正是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积极的总结和分析形成的一套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状态和发展需求的价值观体系。因此,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要想良好地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协商沟通,将一部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这不仅是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过程,也是更好地实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目标的科学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组织开展具有主题性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将弘扬传统文化美德设置为具体实践活动的目标,通过举办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教育引导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组织敬老爱幼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实践活动时与家长协同,基于具体的节假日,举办“争做家庭小帮手”的主题性实践活动,将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为父母制作一件亲手准备的节日礼物,设置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父母以及长辈的了解,为他们准备他们喜爱的礼物。或者以实践行动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家庭劳动任务。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自己在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且引导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环境中的一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当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后,其综合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也会更好地达成。

(4)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

为了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日常的家庭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自主开发一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相关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点内容通过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向其进行宣传和普及。当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内容以及基本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其后续在家庭环境和日常学习中实践相关要求的积极性也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另外,从学生思想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思想认知的转变是家庭教育和学生宏观教育引导中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因此,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体系与常规的小学教育实现融合后,本身也是丰富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素材和维度的科学方法,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及时的认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当教师在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也意味着集综合性的教育引导水平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从家庭教育的维度来说,只要小学教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长达成和谐有效的沟通,则相关的家庭教育目标就能更加充分有效的实现。

4.结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可知,面向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对于取得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无论是对小学教师还是对学生家长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常规家庭教育的融合都有非常典型的必要性。教师和家长应当协同发挥好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应用多种方法和素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在执行落实的质量上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庆民.学校德育活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风家训做到有效融合[J].好日子,2019(02).

[2]郑军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J].文渊(中学版),2019(04).

[3]杨长青,程欣然.培育优良家风,创建美好家庭——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家庭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

[4]霍垒杰,王立荣.传承优良家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5]闫平.借鉴我国传统家风家教文化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J].理论学刊,2019(03).

[6]叶彩虹.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5:29:17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7:17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