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珊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感受生活与教育的关联性,增强文化认同感,产生文化传承意识。
技能目标:掌握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工艺。
认知目标:认识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价值。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从知识层面认知“中秋节”。
活动难点:带领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化氛围并感知传统文化价值。
三、活动准备
物料准备:图片;音频;视频;与中秋节有关的食物。
幼儿准备:幼儿的文化认同情感,以及对中秋节的基础认知。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在活动导入环节为幼儿展示图片并播放视频,带领幼儿更加直观地认识中秋节。
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中的这几种图片。
图片内容分别为:圆月、月饼、玉兔、嫦娥、家人一起赏月。
师:大家能够分别说明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内容吗?
生1:我看到了嫦娥和玉兔!
生2:我看到了好吃的月饼!
师:是的,小朋友们都回答正确了,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活动与图片上的内容有关,接下来老师播放一段视频,大家可以继续猜测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
教师播放与中秋节有关的动画片,播放完毕后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通过观看动画片,能否发现动画片中的某一项内容是否与图片中的相同?有谁能说一说?
生:我发现动画片中也出现了嫦娥与玉兔,还有小朋友手中的月饼。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很好。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今天的活动与什么节日有关呢?
生:中秋节!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中秋节的时候会吃月饼,妈妈也给我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是的,今天我们的活动就是围绕“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的。
(二)活动展开
教师首先以讲解绘本的形式带领幼儿重新认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幼儿通过聆听神话故事来感受此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在此教师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讲解内容。随着幼儿对本故事的认知逐渐全面,教师引导幼儿由被动聆听到想要主动参与活动中。
1、画月亮
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中秋月”,展開想象不设限制,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将任意想象融合到本幅画作中。幼儿结束绘画后,教师引导幼儿在绘画完成后,自主描述画中内容,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月”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师:哪位小朋友想要讲一讲自己的画呀?
生:我画的圆月中有我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我的想法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到月球上过。
师:哇,相信你的梦想有一天一定会实现的,特别棒!
2、演故事
教师以《嫦娥奔月》绘本内容为参考,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演绎,引导幼儿将绘本中的故事演绎出来,幼儿则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演表达出来,从而促使幼儿对中秋节的认知更加深刻。
3、做月饼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性食物,不仅是象征性的物品,更是文化传承的精髓,是人们一品尝就能够想到中秋节的重要因素,是中秋节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元素。因此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做月饼,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幼儿明了月饼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在动手操作中收获成就感。
4、挂灯笼
灯笼作为中秋节中的主要传统元素延传至今,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带领幼儿一同做灯笼并挂灯笼。裁剪过程中教师将视频放置多媒体,在讲解与协助的基础上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最后将成品展示在教室中的文化成果区角内。
(三)活动收尾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活动,并深化活动主题,将“中秋节”的文化元素上升至“团圆”这一情感认知层面,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还让幼儿深刻认识到中秋节对于老百姓的意义,使幼儿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与“登月”这一现代航天元素相关联,使幼儿能够建立认知关联,不忘古且认得今。
五、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首先,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应增添相应引导性的内容,比如猜灯谜等一系列与中秋节有关的元素,帮助幼儿拓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在每一环节的活动完成前,教师应带领幼儿进行阶段性总结,由此避免活动偏离主题,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同时,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积极给予幼儿反馈与引导,使幼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的主动权,从而提升其自主探索能力;另外,教师应在活动中多与幼儿进行互动,以此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多维度提升其综合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中秋主题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引导幼儿感受文化氛围,还要提升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使其产生文化传承意识,为日后以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为己任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不仅要明确教育目标,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应增强幼儿情感能力,以文化传承为突破口逐步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从而使其能够在幼时产生文化认同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教育过程中探索更多趣味性的元素,逐步优化教育结构与教育思路,从不同层面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乐于探索且喜爱学习,由此为增强其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66550052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