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下,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提质”,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探析了“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具有的新作为。
关键词:双减;教师;新作为
双减,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提质”。因此,双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那么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有何新的作为呢?
1.修炼自身素养
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减负提质”,更要发展教师,更离不开一大批具有高素养教师的支撑。教师也许会在成天的辛苦忙碌中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教师要想到这份职业的神圣与荣光,要想到孩子的成长及未来全攥在我们手中,要想到在新形势下做好这份职业如果不提升自己则敬业不易、精业难成,就必须尽量挤时间,用于学习,多些阅读,多些思考,多些研究,多些积累,多些对自己的不断修炼与提升。只有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增效提质,只有拓展教师的眼界和格局,才能凿出教化学生的一眼“活泉”。
2.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双减”能否落地,能否有实质性收效的关键。教师教育观念不转变,仍然固守老思维,旧框框,仍然抱守传统教育观念,最终只会落得一场空。那么,教师应该树立哪些全新的教育观呢?首先要摒弃打时间仗,拼命刷题,一味应试的观念,树立“尊重规律”“回归本真”“以人为本”的观念;其次要抛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树立“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观念;再次要放弃“只有优生”的观念,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别”“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的观念;同时要唾弃“减负就是躺平”“减负等于减责”的观念,树立“减负不减质”的观念。
3.提升备课实效
加强集体备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是“减负提质”的重要抓手,而课堂质量的提升首先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教师的备课除了备课标、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备教具,除了备学生,还要备学情、备学法,除了备学科知识,还要备学科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学科所能够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4.打造理想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的生命场。课堂中常见的“满堂灌”“教师主宰一切”“见分不见人”,所带来的课堂的“低效”“无效”,是造成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人们常说,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才能给出质量呢?课堂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质疑,要提倡“小先生制”,支持学生教学生,以学生带学生,要创新课堂模式,为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能动学习、生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积极创造氛围和条件,以真正实现由“教知识”到“悟方法”,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由“教师强求”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精致作业设计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双减”政策下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其中“调结构”包括学科之间作业总量的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提质量”就是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过去学生之所以作业负担重,主要是一些老师缺乏“备题”的意识,没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往往采取撒“拦河网”的方法,一味让学生刷遍所有题,导致学生不堪重负,叫苦连天。“双减”首先减的是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分层、多类、精选、精练、精批、精评。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布置作业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精准推送作业,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进行作业设计,用心“备题”,细心“选题”,少布置重复性的、滥竽充数的作业,多布置一些“量少质高”“以一当十”的作业,少布置纸笔作业,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少布置机械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布置一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同时,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等。
6.运用多维评价
学生天性不同,禀赋各异,成就有别。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快,擅长考试,有的虽然接受知识慢,不擅长考试,却有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比如,有的喜欢绘画、书法,有的爱好打球、唱歌,还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等。如若用考试和分数去丈量,则完全会把这些学生,甚至绝大多数学生丈量成所谓的差生。“双减”要求教师有勇气破除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坚持多一把尺子评价,坚持多一些标准评价,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方面给予多维评价,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进步、一点一滴变化中加以客观评价,让孩子们能“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自信,在校园里抬得起头。
7.研发卓越课程
学生的课本,凝聚了众多名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肯定很好,但是再好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正如再好的鞋子,它不一定适合每一双脚一样。没有个性化的课程,就没有个性化的教育。而且课堂变革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卓越的课程,就没有真正的课堂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因而在“双减”下,依据国家教材,生成相应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特色课程、微课程,应该是当务之急,也是每個教师需要做出的探索与尝试。
8.创建社团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没有学生喜欢的教育。“双减”下,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仅靠讲知识、写作业打发在校时光,既可能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又可能给他们带来厌学弃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后服务,尽可能设计出门类齐全,能够涵盖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参与的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参加。在参与中,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够认识自己,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玩伴、同伴、伙伴,这是他们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的重要理由,从而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作者简介:易斌,1973.04,男,汉,广西桂林,大学本科,广西首届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159150118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