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班本德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初探

2022-03-21 21:18:27梁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核心素养

梁薇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课题组以核心素养为视角,进行初中班本德育的教学评价研究。借鉴已有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得到“教学评价”雏形,再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与研究进行调整,在校内利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构建和完善,并对校内班会进行初评,由此得到南宁市新民中学班本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以促进课题后期的课程开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 班本德育 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42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21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近百名高校研究人员,历经三年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分析、实证和修改后,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称“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核心素养就是教育的指挥棒。此研究成果一经公布,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纷纷展开研究。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一线教师兼班主任可以做些什么呢?

本课题组教授初中学段的学生,此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除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德育,班主任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贯穿在日常工作中,集中的德育体现在每周班会里。将核心素养融入班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班主任的任务。在众多“核心素养”的论文中,关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班会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白。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中,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衡量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呢?

为了落实教育方针,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题组将着手于核心素养下班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基于以上疑问,为保证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有效性,课题组先进行核心素养下班本德育课程的教学评价研究。此研究核心是教学评价,从题目上看是评价教学是否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教学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诊断,还有激励、调节和引导,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学的质量。从评价的意义和文章初衷出发,本文希望在已有的教学评价研究成果之上,探索出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引导教师据此自行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由评价的研究反向促进核心素养下班本德育课程的开发。

二、教学评价成果的研究

阅读大量教学评价相关的文献、书籍和材料,发现国内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国内主流的关注教师行为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教学要素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则有各自的偏重。第二类是教与学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关注教师行为,也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此为两个一级指标。第三类是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状态进行评价的体系,即“以学评教”。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教学评价得侧重点也有差别,但均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学评价具有引导作用,不能只是根据教师的经验总结而成,须建立在系统教育理论之上,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评价体系。在众多的教学评价标准中,表1孙亚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建立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并经过实证研究而提出,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中国教科研是我国权威教育研究机构,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员分析了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即“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和“文化—价值性”,并研究了教学关系的多要素和复杂性,提出“六关系维度、十三指标要素”(6·13)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将以上两个评价标准对比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有5个一级指标,有27个二级详细的指标,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注重教学反馈是与大部分评价标准的不同之处。“6·13教学评价框架”体现师生并重的理念,选取的关系维度较独特,而对比之下,除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活动和表现等指标外,其余大部分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在内容上是重合的。

课题组将保留两个评价标准中重合的指标,得到“南宁市新民中学班本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后称“评价指标”)的雏形,再根据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德尔菲法进行增减和修改。

三、核心素养的特点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明确素心素养的目标逐步具象化的行为和结果,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在2016年正式公布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表现中,知识和技能占比较以往下降了,由内容可知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价值感、品质、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多方面集合体。故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单一或统一的方式,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教学中应该根据所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因材施教,确保目标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本课题组认为有必要把学情分析添加到“评价指标”中。

核心素养的内容已渗透到高中学科教学中。2017年出版了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于2020年再次修订,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逐渐转变,注重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真实情境,给学生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将此纳入“教學评价”中,能引导教师加以重视和调整。

测量和评价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核心素养的热点研究方向。传统的纸笔考试方式或许能检测出部分文化基础的学习结果,却难以测量出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参与部分。研究者们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提出须探索多元评价方法。周文叶等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和介绍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试验案例。袁建林等认为,表现性评价的先进性理念受制于滞后的测量评价技术和陈旧的测试设计,他们提出了信息技术是核心素养测验的有力工具。国外研究者也提出应加强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在线测试或简化游戏以及电子档案袋等评价技术的开发,未来可嵌入到学校课程评价中。以上评价在目前条件下还难以大规模实施,但其评价理念是我们教学改善的方向。

评价技术的改革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元的评价,发挥评价的调整和引导作用。在以往的考试后,教师只给学生一个分数来表征他们本学科的整体学习情况,学生却无法明确学习中的问题所在,该如何改进。索桂芳提出评价报告就像我们的体检报告一样,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从整体和分项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评价中,有研究者提出在教学中应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课前对学生既有水平的判断;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终结性评价是一段时间后对已达水平的评价。三种评价能更有效地向师生反馈目前教与学的状况,可以补充到“教学评价”中教学反馈的下级指标中。

国外在跨学科素养评价中还普遍采用问卷进行评价,除了设置自我报告量表,还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元评价。这样避免单一评价,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如今,信息技术水平让多元评价易于实现,值得在“教学评价”中尝试。

对核心素养的特点和成果的研究,可将以上提及的指标增添到“教学评价”雏形中。

四、构建教学评价指标

由教学评价和核心素养的研究得到“评价指标”雏形,为形成适宜我校且得到认可的教学评价指标,课题组利用德尔菲法对其进行构建。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匿名进行思想交流的方法,此方法目前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应用得较广泛。首先选择专家组成员,“评价指标”用于校内德育课程开发,故在校内分别选择了熟悉教学评价的高级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和科研处人员共10人。将“评价指标”雏形中的二级指标逐项列出,并根据其适宜程度进行评分,若对指标有修改意见可列出,由此形成第一份问卷。由调查者单独发放,专家组独立思考填写,单独回收。调查者统计回收的数据,并整合专家组提出的意见,编织下一份问卷,问卷中列出各项指标的专家平均评分和整合修改意见,对各指标的认可度进行评分来确定权重。再次单独发放,独立填写和回收。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第三次问卷后整体意见统一,形成专家组认可的“评价指标”。

在德尔菲法构建过程中,对“教学评价”雏形进行指标修改和权重调整,我校教师进行了《晚自习时间规划》班会的实践应用。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自评,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问卷数据均反映出“评价指标”有一定的诊断和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最终得到了南宁市新民中学班本德育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见表3。

参考文献:

[1] 牛瑞雪《教学评价研究40年回顾、反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11期。

[2]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3] 周文叶、陈铭洲《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9期。

[4] 袁建林、刘红云《核心素养测量: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向》,《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

[5] 劉永凤《国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2期。

[6] 索桂芳《核心素养评价若干问题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期。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初中学段班本德育课程资源库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B199)

3925501908221

猜你喜欢
德育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