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 李珊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殊家庭的学生日益增多,受其家庭影响,孩子存在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严重影响其学习和成长。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班主任和家长最棘手的问题,也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特别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从“互联网+”背景出发,我们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采用新的德育策略,让特殊家庭学生接受更适应的德育,进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特殊家庭初中生德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特殊家庭学生 德育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3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离异、单亲、重组、留守等特殊家庭越来越,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问题也随着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关注的重点。但是陈旧的德育策略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效果不佳。而“互联网+”通常对教育中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义务教育时期,初中的德育一直都受到相关教育者以及教育同行们的诟病,这种状况下,在初中德育中需注重“互联网+”的运用,以此转变当前德育的现状,对初中德育的形象进行重塑,以促使德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初中德育中需将互联网相关技术和网络平台作为支持,采用新的教育策略,提高了德育效果。
一、特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初步形成,人的价值观在悄然变化,各种社会问题随之凸显。特殊家庭种类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离异、单亲、留守、严重不和谐等情况。在这些特殊家庭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别于正常孩子,导致部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存有缺陷。一般情况下,特殊家庭的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困难,成绩普遍欠佳
对多数特殊家庭的孩子而言,由于监护人很少有时间教育孩子,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不能完成或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孩子成绩不理想。
2.逆反心理严重
多数特殊家庭的学生在家里得不到家人的关心、爱护、理解、帮助,在学校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忽视,这些都会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3.心理严重自卑
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感觉自不如人,害怕身边的同学或者教师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而嘲笑他们,平时默默无声,封闭自己,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形成自卑心理,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4.沉迷于游戏或者小说
这部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没有成就感,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虚幻的游戏或小说中,在其中寻求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
5.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
受家庭环境影响,这类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说谎、自私、狭隘、不合群,加之青少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樂,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以致极难融入班集体。
6.缺乏爱心和责任心
爱心和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部分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自身的经历和父母的原因,缺少爱心和责任心,与人交往时不愿意付出,害怕受到伤害,不相信他人,不愿意帮助他人,也拒绝他人的帮助。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很不利。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外,还有可能存在其他问题,对待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其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新形式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逐渐加快,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将互联网引入课堂,并通过专用教师配备给学生相应的ipad,以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这种方式与先前的PPT教学相比,其智能化的程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激发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以及新鲜感。但是,就本质上而言,其仍旧是将互联网当作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不可否认的时,通过互联网具备的强大功能,其在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更加重要的是,其与当前教育所提倡的“互联网+教育”是相符的。但是,在初中德育课堂上,如果仅仅将互联网当作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这就不是当前所提倡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了,而是“教育+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因此,需注意“互联网+”与“+互联网”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更注重互联网的运用,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工具,还是将互联网作为中心、作为主体的,呈现出技术的“生态观”,而后者通常更加被动,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表明互联网是被使用的,这就呈现出技术的一种“工具观”。而将“互联网+”与初中德育相结合,则是对德育课程进行系统化的重构,并形成立足于互联网的初中德育的教学新生态。
1.改变了德育的环境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德育,对于教育环境的重构通常是必然的。学校开展的教育不仅是当前的数字校园,还需要转变升级成智慧校园,教学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教育平台和教学必备的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进行无缝对接与互联互通,构建出全新的智慧化的教学空间。对于初中德育教学来说,智慧校园的空间中,德育的开展必然也身处于智慧化的教学环境,而教师在该教学环境中,也能够搜集到大量与德育有关的教学资源,并与中学生的具体需求相结合,筛选出适合德育开展的教学资源,促使德育开展的效益实现最优化与最大化。
2.德育内容的来源更加广泛
“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必然会对教学内容造成相应的影响,由于其能够使教学内容的具体来源以及构成得到彻底改变,虽然教材仍是课堂教学大部分内容的主要来源,但却不再是唯一的来源,甚至不再是重要的来源,网络上的课程配置通常会成为每所学校的常规性配置,再加上互联网的相关企业和社会中的教育机构会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而开发出相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提供许多网络化的教育产品,同时,学校自身也会积极主动地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寻找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与互补的教育资源,这种状况下,初中德育教学内容获取的途径也就会相应增多,即德育内容的来源也就更加广泛。
3.转变与重构了德育的方式
目前,初中德育中,其教学方式相较于先前虽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课堂教育中开展了相应的互动探究以及课堂辩论,但是,立足于总体,德育课堂上仍旧是将教师的讲解作为中心,信息技术和教学只是进行了浅层次结合,虽然已经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乐趣,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增强教师教育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的时候,其教育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产生改变,这就会影响到德育的开展效果。
而利用“互联网+德育教学”,则能通过互联网具备的开放性特点,突破原先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这就使德育由原先仅注重设备技术运用转化成关注教师的教学本身,这种教学更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中心,这既是将任务作为中心的教学,又能更好地与特殊家庭学生的情况相契合。因此,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不论是对教师的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按部就班的讲解、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必将遭到淘汰,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具备挑战性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场景。
三、“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德育的策略
1.巧用网络平台,更有效地打开学生心扉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如果学生不配合工作,谈再多的德育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在现实生活中,特殊家庭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多数学生不愿意与家长和教师畅谈心扉,以致我们的德育工作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要想使学生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与学生建立感情,获得学生的信任,打开学生的心扉。采用网络沟通,可能会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的信任,慢慢地让他们放下芥蒂,敞开心扉。
比如留守家庭的学生,他们与父母或者一方相处时间少,感情不够深。每天放学后,这部分家长可以与学生进行视频交流,也可以与孩子语音或打字沟通,增进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建立深厚感情,家长就能与孩子更好地进行谈心与教育。对单亲家庭或重组类家庭而言,学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弥补亲情的缺失。对家庭严重不和谐的家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意见,避免面对面沟通时的冲动和争吵。网络也可以更好地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会紧张或害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说说自己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互联网不仅可以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手段使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为特殊家庭学生建档,将学生的家庭情况、异常表现、开展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及效果等各种情况记录下来,有效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班主任发现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同时,家长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等学习一些德育策略,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学习合理的教育方法,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反馈德育效果,使家校合作及时有效。
3.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在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尤为重要。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或打电话,我们可以借助于QQ、微信、钉钉等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使德育开展得更加顺畅,效果更好。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家长共商教育策略,结合家庭情况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多数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不懂教育策略,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束手无策,班主任可以给家长分享一些教育策略或介绍一些教育类的网络平台,让家长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有效做好家庭德育工作。其次,利用交流软件,使家校教育同步有序进行。按照家长和教师共商的教育策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时进行,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脱节,应该相辅相成,否则效果将微乎其微。最后,互联网可以使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与教师可以在下班后或节假日随时沟通学生的表现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双方更好配合,使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错误想法,让孩子慢慢变得优秀起来。
4.丰富教育形式,采用合理的策略
以往的德育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尤其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往往家长和教师都采用面对面说教的形式进行,这样就显得枯燥乏味,而且说服力不强,教育效果欠佳。新时代,我们可以借用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上的小视频、文章、优秀事迹、德育讲座、心理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自我反思,再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共同交流心得中。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特殊家庭的境遇,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自觉去改正,家长和教师只需做监督者和鼓励者。
5.强化沟通,协同育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特殊家庭学生德育过程中,只依靠班主任个人的教育智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用QQ、微信等手段,在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德育经验。分享德育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和方法,摆出德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教育策略。在特殊家庭德育过程中,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配合,促使德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6.因人施教,稳步推进
对于留守类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严重不和谐家庭等各种特殊家庭,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他们在学习、智力、能力、性格上必然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策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我们的教育效果,但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月或一学期教育效果不佳而对学生失去信心,应及时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等待学生变得优秀起来。
在进行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时,学生的不配合、家庭德育的缺失、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完善以及家校合作的欠缺,都使德育效果不佳,而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采用新的德育策略,都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明显成效。采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德育的策略,让学生在初中三年脱胎换骨,给他们更高的平台,让他们去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1] 朱国新《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德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年第5期。
[2] 方莹《“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创新策略》,《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5期。
[3] 邱文辉《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实践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3期。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特殊家庭学生德育策略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765)
3862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