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
摘 要:为了持续提升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成效,实现教育形态的有效转变,确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育价值。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系统探讨小学低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路,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体系的合理化构建,实现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增加。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1.037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厚植法治意识的关键。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着力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课堂教学机制的有效转变,强化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实现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兼顾。
一、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构成、教学现状的梳理,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观念思路,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整体情况,对于后续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是设计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构成。依托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专业能力得到强化,为后续教育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时安排、资源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多数教师重视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使得学生难以真正融入设计实践场景之中。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旨在加速调整教学课程的转变进程,促进全新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这些教学模式的新尝试与新探索,使得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完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资源的自主化应用,无疑对原有的授课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应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点的分割,以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与理解。例如,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适应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导致课程教学方法存在偏差,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难度,甚至出现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呈现不完整等情况。为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调整,教师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应当做好学习活动的评价,综合考量评估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确定课程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课程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实现课程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策略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从实际出发,依托现有的教学手段、课程资源,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空间的构建,通过学习平台的营造,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提升。
1.有效完善道德與法治学习空间系统整体架构
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在构建过程中,为保证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的实用性,降低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的操作难度,学校教师需要认真做好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系统架构的搭建,通过系统架构的完善,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以及技术优势。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学校教师应当充分吸收、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经验,通过全面总结与梳理,明确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系统的功能性要求以及使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相关技术手段的合理化应用,为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学校领导应当做好与教师、学生的交流,掌握教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的使用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学习资源的整合,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学习模块,以不同的学习模块为平台,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等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知识网络的串联,打造更为全面的学习场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单元进行必要的串联,加强不同知识体系内部的联系,确保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体验,完成新知识的掌握以及新经验的积累。为更好地进行知识网络的串联,教师需要转变思路,精准把握传统教学思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清楚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情景创设、问题提出、任务完成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推进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较为零散,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影响了学生道德与法治逻辑思维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极易出现道德与法治逻辑的漏洞。学习平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可以打破孤立、零碎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加速知识网络的形成。
2.构建完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块
考虑到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在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包括基础性学习模块、定制化学习模块两大部分。具体看说,基础性学习模块主要包括常规性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源,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类学习路径,检索相关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资源,可以快速获取相应的学习内容。同时,基础性学习课程模块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基础性理论的学习要求。例如,依托学习网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订阅相应的学习频道。当学生在登陆道德与法治学习空间后,后台可以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提醒,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定制化学习课程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依据自身情况以及学习偏好,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性地获取学习资源,逐步达到弥补知识漏洞,提升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实现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3.设立协作交流学习环节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打造的过程中,需要正视学习活动的共享性要求,以共享性为切入点,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来看,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协作环节,应当设置相应的共享标签,例如学习资源、学习心得等,学生可以根据共享标签,快速完成目标内容的检索,准确获取各类共享信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优化的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考虑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连贯性,为保证相关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理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应当坚持学习单元的设计工作,通过教学单元的科学设置,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相关思路,构建“知识复习—课程导入—任务评价”等知识架构。基于这种认知,教师需要坚持单元设计的思路,从整体出发,打破以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章节布局,侧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以知识内容的联系为引导,将多元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内化以及应用。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认知不足,教师可以在固定的主题下,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差异区分,形成旧知识复习+新知识学习的课程模式,教师依托学历案,将整个道德与法治单元内部的知识进行充分衔接,同时突出学习任务的引领作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架构的形成,对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裨益。例如,教师在单元设计环节,可以从学科架构以及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形成“目标—达成—评价”以及“主题—探究—表达”两种学历案教学模式,加强不同学习主题之间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环节,为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在课程体系创新、调整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基本学情、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各类要素,开展教学管理活动。
例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从教学难度、教学深度等相关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慕课等教学资源,形成高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依托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等,强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加速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
除了采取上述方式之外,教师还将学历案教学模式引入课程之中,以强化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从学历案的构成要素来看,依托学生的学习经历,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问题,选择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方法指导以及任务评价的有效融合。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学历案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课型。例如教师采取自学学历案,问题提出、学生共同解答问题,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学历案、学习经验交流、教师点评等方式,以灵活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经历,持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历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提升作用,学历案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机制,通过学习案例,形成了教—学—学会的学习模式,打造一种微课程设计效果。
5.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学生作为课程的参与主体,为保证教学效果,应当强调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确保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等后续活动得到有序开展。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构成,在学历案设置环节,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框架下,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避免学历案教学的盲目性。
除了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之外,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基本情况、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难度等多种要素,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历案教学目标定位的精准性,保证相关教学方案的实用性。课程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将教学任务与教学任务衔接起来,以教学任务为依托,通过教学任务将不同的教学目标衔接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知识的内化,实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综合考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课程表现,进行必要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串联起来,既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确保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匹配度,确保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一致性。学习过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载体,学历案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环节,教师可以采取进阶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手段,通过“课前学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反思”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师预先设置的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当明确学历案的目标定位,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通过课前准备,将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使得学生形成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自主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容。课中学习时,教师应当注重知识点的辨析,对学习目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以及突破,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
对小学低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完善,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裨益。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系统探讨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问题为导向,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举措,逐步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林丽娟《多彩生活是精彩课堂的沃土——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时代》2020年第1期。
[2] 沈梦春《多彩的生活 精彩的课堂——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與法治课生活化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2期。
[3] 王芳《经典小故事,人生大课堂——浅谈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故事教学》,《学苑教育》2019年第5期。
[4] 陈亚屏、张素垠《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策略》,《考试周刊》2020年第6期。
[5] 杨国杰《浅谈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做法》,《读与写》2019年第8期。
32705019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