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军 周莹 陈淇瑶
摘 要:本文在对学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有条理、成体系地梳理了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的实践操作,探究学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可行途径并提出建议,以更好促进高中思政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社团;实践探究
一、学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理论分析
(一)必要性
1.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
基于文献阅读、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目前高中思政课程在实践操作中主要有如下困点:
教材内容不够鲜活,学生难以直观掌握知识。高中思政课程兼具理论性和思想性,生动性略显不足。如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有大量文件原文,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
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学生难以形成持久热情。高中思政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又以教师讲授为主,容易引起学生倦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学生难以做到知行合一。高中思政课的评价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的书面评价为主,注重结果性评价,导致学生对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能力不够。如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
2.学生社团的特点优势
社团活动内容鲜活,易于直观理解。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异彩纷呈,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热点话题、热点素材都能成为活动内容的重要部分,易于高中生理解认同。
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兴趣。社团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题分享、趣味竞赛、节目展演等形式,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社团评价形式多元,利于知行合一。社团对社员的考评强调实践中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
针对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学生社团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可行性
1.根本目的协调一致
学生社团在团委指导下开展社团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1]。
由此可见,两者根本目的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学生思想态度,提升学生思想觉悟,这为融入打下基础。
2.德育工作统一引领
社团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受学校德育工作的统一安排;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这一课程与高中其他学科课程、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由此可见,两者都受德育工作的统一引领,在指导思想、原则方针、路径方式等方面不相悖,为融入创造了条件。
3.实践活动搭建桥梁
社团实践、社团活动是学生社团生命力最重要的体现形式。社团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便捷且广泛;思想政治课程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3]。
由此可见,学生社团和思政课程都应重视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活动便可作为桥梁,让融入的过程更加順畅。
二、学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实践探究
我校现有学生社团68个,涵盖思政、学术、法治、公益、艺术、体育等类型,社员覆盖率达95%,活跃度达85%。学生在社团开展丰富活动,成绩斐然。如:国学社获评全国中学生百佳社团,国旗护卫队获评成都市最美国旗护卫队,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优秀志愿服务队等。
(一)思想政治型社团:高扬政治大旗,指明前进方向
思想政治型社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端正思想意识、增进思想交流、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思政课程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具体表现即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共产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这一目标贯穿在思想政治型社团的方方面面。
我校的思想政治型社团,如:五四学社、新青年学社等,由学校聘任党支部书记担任指导老师,社团吸纳团支书担任主要干部,招募优秀共青团员作为社员。五四学社评选年度“十大青年”;新青年学社开展“青春心向党”演讲比赛;政治理论研究会展出百年党史;国旗护卫队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话剧社进行党史剧展演。思想政治型社团始终高扬政治大旗,指明前进方向,让社员们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
思想政治型社团和高中思政课程密切契合。如:五四学社、新青年学社的活动可融入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引导学生深切感悟中华文化重振;国旗护卫队的活动与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的“爱国主义”息息相关;话剧社的党史剧展演活动与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学密切关联;政治理论研究会的活动可对接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
(二)学术研究型社团:探究学问奥秘,培养科学精神
学术研究型社团帮助学生提升学术素养、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研究能力、练就扎实功底。这类社团与思想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高度吻合。所谓科学精神,指坚持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用科学态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与合理选择,也指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切实负责的行为选择。基于此,我们便能找到此类社团与思政课程内容的融合点。
我校的学术研究型社团,如金融社、研学社等,由学校统一聘请专业指导老师。金融社举办模拟商赛;科学社协办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天文协会更新科普画廊;研学社带领学生走进杜甫草堂、贺麟故居;电视台每日播报新闻联播;心理社举行心理征文比赛。学术研究型社团探究学问奥秘、提升学术素养,让社员们头脑有思想、脚步有力量。
学术研究型社团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发现,是高中思政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素材。比如天文协会更新科普画廊,电视台的新闻播报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心理社探索内心世界印证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研学社感受杜甫草堂文化、贺麟故居文化,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则是发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三)道德法治型社团:增强法治意识,共促法治建设
道德法治型社团帮助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增强法治意识、丰富法治知识。道德法治型社团与思想政治课程都格外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都致力于加深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理解,教会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履行权利并承担义务。由此可见,在道德法治型社团里融入思政课程中法治意识的相关内容恰到好处。
我校的道德法治型社团,如德馨社、法治学堂等,在学校法律顾问指导下开展活动。德馨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答、教师节感恩活动;法治学堂在十八岁成人礼上带领同学们学《宪法》;法律研究会开展法治情景剧表演等活动。道德法治型社团致力于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共促社会法治建设,让社员们更加知法懂法,生活有尊严、行动有底气。
道德法治型社团中,德馨社的知识竞答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承接;法治学堂带领学生学宪法讲活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法律研究会开展的情景剧表演则将选修课程四中“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公益服务型社团:贡献一己之爱,弘扬奉献精神
公益服务型社团帮助学生强化社会责任、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提升服务品质。这类社团强调公共服务、公共参与,与思政课程的课程目标之培养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不谋而合。思政课程希望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参与公共事务、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道德、履行民主权利、勇担社会责任。因此,公共服务型社团中“公共参与”的相关内容能充分融入思政课程中。
我校的公益服务型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模拟政协协会等,选拔思想素质全面、有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招募有奉献精神的同学作为社员。在活动开展方面,青年志愿者协会募捐图书、探望老人、筹措善款、举办爱心义卖;模拟政协协会定期举办“模拟政协”活动;环保社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公益服务型社团提倡贡献一己之爱,弘扬雷锋精神,让学生们肩上有担当、胸中藏大爱。
公益服务型社团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生动素材,利于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模拟政协协会举行的“模拟政协”活动与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学关联度高,利于学生形成政治认同。
(五)综合型社团:融入思政元素,构建“大思政”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大思政观”。此处所阐述的综合型社团主要是指除上述四大类型之外的社团,它们无一例外属于“大思政”范畴。挖掘这些社团的思政育人功能,既是促进其在高中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入,也是对这一课程的有效补充。
我校有20余个艺术、体育社团,如舞蹈社、音乐社、篮球社、排球社等,学校聘请相应学科老师进行指导,特长生为社团发展注入专业力量。音乐社举办“歌声里的党史”合唱比赛生动诠释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中党的知识,凸显活动育人;体育类社团举办的活动让学生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诠释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各类综合型社团都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共同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三、学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几点建议
(一)确保核心素养的关联度和落实度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因此,在社团融入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应找准社团与思想政治四大核心素养的关联点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社团资源,促进核心素养的精准落地。例如:文化类社团直接对标“政治认同”中的文化认同,志愿者协会直接对标“公共参与”等。
(二)凸显学生社团的活动性与实践性
高中思政课程以“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基本理念,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因此,学生社团在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凸显活动性。要在社团活动中巧妙融入思政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挖掘真实素材、融入真实感受,促进二者和谐共生;其次要凸显实践性。加强生活实践、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用双手触摸社会脉搏,把双脚踏在祖国土地,用眼睛记录时代变迁,用双耳聆听思想宣言。
(三)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思想政治的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参与”,包括参与能力、参与素养、参与权利、提升参与积极性等内容;14次提到“自主”,包括自主辨析、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因此,在學生社团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确保有意愿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社团中;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要关注社员的参与时长、频率、状态等;在活动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注重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性
在学生社团活动融入思政课程的契机下,可将社团评价纳入课程评价,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具体操作时,首先应注意评价标准多元化。多多关注学生社团活动的出勤率、参与率、贡献率、成果转化率等,赋予各项标准不同系数、分值。其次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可制订不同版本的《思政学习评价表》,开展自评、互评,老师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活动进行的不同阶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提醒、纠正,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一步步实现从关注“分”到关注“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许会娟.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互动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7):63-65.
[2]胡颖蔓.高校“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研究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6):72-74.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作者简介:罗朝军(1986— ),男,汉族,四川青川人,成都市石室中学教育处主任,中学一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方向。
周莹(1992—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市石室中学,中学二级,社团指导老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向。
陈淇瑶(1996— ),女,汉族,四川射洪人,成都石室中学,中学二级,社团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方向。
本文系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学生社团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SZQ2021148)的研究成果。
12915017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