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一语文第二卷文言文教学的系列延伸为基础,从语言结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完善、审美创造、文化传承、语文核心能力理解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以任务为主线,贯穿文言文阅读“教、学、演”全过程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边做边学”使学生能够探索和反映他们在实践中所学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扩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群;文言文教学;串联延伸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以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做”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分析过程中,它往往更有针对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是为学生创造很多的情境,让他们发现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指导写作时,在实际情况中区分关键概念,并在多维比较中说出理论依据。
语文的核心成就是语言的构建和应用,思维的发展和促进,审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也是最基本的任务。语言学习能力和策略(学习要素)的知识被整合到现实世界的语言任务中。工作组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几个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组。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时间更多地集中在专业阅读教育上。不能真正地从美学角度阅读文本,对一些普遍问题,老师们总结了规则,甚至创建答题模板。在这种模式下,导致学生无法欣赏文言文的美和深度,无法提高阅读审美能力。
有鉴于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采取任务驱动进行串联延伸(任务型教学)应该能从一定程度上去突破这一种瓶颈。那么,如何以任务驱动进行串联延伸介入文言文教学呢?
首先,必须强调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任务驱动串联延伸的基本样式,笔者把它理解为构思任务点。在课堂上任務的表现相互影响后,任务可分为五类:1.小组任务:这种类型的任务要求学生把一些分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2.信息差距:两组或两组学生之间存在互补效应的信息。为了完成沟通任务,双方必须进行协商,以便找到其他人的信息;3.问题解决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和一系列信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决策: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多种结果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个结果进行讨论;5.交换意见: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换意见,但不必达成协议[1]。
以拼板式任务为例,结合文本,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可以展现为:从《庖丁解牛》中所隐含的治理国家的策略,《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治理国家的基本设想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理解“为国之道”。通过对不同篇目的深入分析,以任务群的形式进行串联联系,让学生真正走进鉴赏的殿堂。
文言文中所涵养的智慧是博大深邃,如何汲取是问题的核心。为了更好去汲取“营养”,就必须懂得如何切入。
因此,为了更好以任务驱动进行串联延伸介入文言文教学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做好量身定做的“切口”,即找好文章的切入点。这就应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懂得学习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
学习任务中涉及的语言学习材料和应用实例、主题和汉语实践情况、口语和书面语篇的基本类型、古今“实用”“文学”和“语篇”。任务组的设计重点是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要考虑到问题导向、跨文化、独立合作、个性化和创造性,语言使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体使用的新特点。
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如何让齐宣王接受他的政治观点,孟子的论辩技巧有何特点;《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如何让“秦师”退,烛之武的论辩智慧是如何体现的;《鸿门宴》中刘邦如何在言语中让项羽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戒备之心;《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六国论》中的论辩技巧,语言逻辑……通过任务群的设置,让学生总结一些基本的辩论技巧,在周测作文中,也针对相关的论证,设置了相关的作文题:1.如何反驳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新冠病毒溯源论;2.面对印度的百般挑衅,为什么在他们国家陷入极大疫情威胁情况下,中国还是第一时间表明支援的态度,如何说服持反对态度的民众,可以参考《与妻书》的论辩思路;3.假如你是范增,如何能让项羽在“鸿门宴”上置刘邦于死地……
通过这些“切口”,对相关文章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让学生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更好以任务驱动进行串联延伸介入文言文教学的第三点要求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做到入于文本之内,又能出乎其外,即文章延伸的点必须对文本的核心思想负责。笔者把它概括为延伸点。
那么如何把握这些延伸点呢?如果掌握不好,极有可能就会让文章的任务无的放矢,让学生在思考时针对性大大减弱。
把握延伸点就是立足于文章本身可以引导的价值倾向。学生在探究古人思想时以新方式来看待问题,跨越学科联结学习尝试,以新的方式来做事。概括来讲,即创造与发明完全人格和价值伦理;涵养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关于担当社会责任和提高实践能力。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曾点的观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应该是儒家追求的政治清明的至高层次,而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为有这样沐浴清化的国泰民安服务的。那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包含的也应该有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追求的远景目标之一,试问其中追求的有何共同之处?
在引导学生理解刘邦在“鸿门宴”上表现出来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行为时,先从“信息差任务”出发,让学生明确“道芷阳间行”的抉择,虽然刘邦逃跑得有些狼狈,但最终他却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道芷阳间行”走的是一条小路,刘邦最后逃脱的就是“道芷阳间行”,因其小所以有独到的妙处,有独到的功效;在授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关于路的若干思考:直线,很难到达梦想时,不如寻找另外一条路。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考虑一下其他路的形式,假如换另外一条直路,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寻找生命的另一个出口,换路是明智的选择,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应使其知道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路可以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你也可以选择“另辟蹊径”,例如:毛泽东提出的著名战略部署,以“农村来包围城市”,最终获得政权,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蹊径延伸出来的也可以理解为小路,小路的特点就是隐蔽、出人意料、容易被人忽略;可以走大路,也可以走蹊径,走小路,同样可以走“曲径”,即走弯路,弯路把路拉长了,虽然弯路也带有一定的贬义,但中国园林里如若没有九曲回廊的曲桥,那么园林就会少了很多雅致;在《病梅馆记》里对于梅花的表述是“梅以曲为美”,《春江花月夜》里是这样表述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河流是不可能直接冲向大海的;世界上成功的人并不占社会的大多数,当无路可走的时候你又怎样去理解呢?《庄子—―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无路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因为无路才有无数的路。正如维纳斯的断臂,才有无数美妙的双臂,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没有路的时候就尽量多走几次,在无路中披荆斩棘,披星戴月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曳尾于涂中”哪怕像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也可以[2]。
同样,在上完《齐桓晋文之事》一课后,针对“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内容,联系《寡人之于国也》,强化孟子的民本思想,同时延伸“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出关于长江禁渔十年的问题,关于“禁海”的问题,也附带理解为什么丹麦人钓鱼的时候要带着尺子?结合《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观点更好去理解。
在上《六国论》时,为了更好地对议论文中的驳论有更深入探讨,同时也为了深化苏洵的中心论点,引导学生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观点加以延伸,补充了英国约翰·多恩《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也补充了鲁迅先生《这也是生活》中提到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在新冠疫情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基于完成任务理念驱动的现代文言文课程教学,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完成任务的具体实现。完成任务者的实现过程需要学生有具体的任务实现过程步骤。通常任课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任务分配到每个年级学生手中,学生可以经过自由思考和自主商讨,能够明白完成任务者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及时采取的一些具体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等。比如:学生虽然可以自由参考现代语文中种这关于文言文的各种表述表达方式,但是不能完全随意抄袭教材的全部内容;或者可以考虑让每个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或者学校图书馆,广泛性地查阅教材资料,培养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学生在成功完成指定任务后,需要将自己完成指定任务的学习结果上报后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会做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
具體一点来说,基于教学任务理念驱动的高一语文综合教学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入手来得到实现:首先,将每个学生同时进行一次分组综合学习,确定每个正在小组学习中的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具体任务,指导广大学生及时阅读、查询学生相关的语文学习材料。其次,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进行实时收集学习材料,并在结合模拟教学环境和结合现实教学环境中同时进行综合学习能力训练,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学生相关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并及时撰写教学任务完成报告。最后,学生将自己撰写的教学任务完成报告及时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作业点评和学习总结,帮助广大学生及时汇总自己学习中的经验,激发和培养鼓励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整体评价,这是基于探索任务导向驱动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对整个探索任务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和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在探索任务导向驱动的学习模式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学习思维能力和文言文基础知识水平进行整体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成果的整体评价,主要侧重于促进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这一点也是文言文教育教学基本任务目标的具体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活动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对一些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或者掌握不准确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深入认识和正确理解文言文,形成深刻的语文印象。
结束语
文言文是学生阅读理解思考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只有学好文言文,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的鉴赏能力,而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爱好培养,需要的就是让学生能不断从文本中汲取智慧,这就需要老师能设置不同的任务群,以任务驱动带动课堂,让学生更有兴趣走进课堂。以任务驱动引导文言文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尝试,只要基于任务点、切入点、延伸点,自然能把握任务,串联文本,把文本有机整合为不同的任务群,让学生阅读时能条分缕析,阅读更有兴趣,同时读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黄娜娜.学习任务群下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17):9-10.
[2]陶庆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设置的问题及技巧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1):14-15.
作者简介:张锐明(1979— ),男,汉族,广东潮州饶平人,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141750051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