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22-03-19 23:18周艳勤
家长·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有效性评价

周艳勤

课堂是学生求知的基本形式,知识的传授和吸收都离不开课堂活动。因此,课堂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是近年来教师研讨的主要话题,有效的课堂形式和课堂过程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数学是思维的殿堂,它不仅能锻炼人的数学思维,而且能对人的综合性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学科是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有效形成,需要良好的引导和适当的锻炼。利用数学学科则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小学数学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兴趣是根基”,教师应秉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兴趣出发,实施数学知识教学,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特征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获得提升,思维得到锻炼,并且在课堂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问题产生和问题的处理过程实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对所要讲授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使学生喜欢数学创新教学的互动性和愉悦感,有助于知识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高效课堂的建设是教学的变革,其中数学涵养的培养不再受制于“点”,而是不断靠近整体教学的“面”。数学教学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理论层面的外延,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让数字与图画深入结合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而且,通过数学教学与课堂创新的结合,让学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体验到新形式新变化,能真正发挥数字潜在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几个方面。通过有效的课堂构建,学生不仅更加愿意学习,也积极主动学习,在其中能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科能力的综合提升。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有效性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自主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推动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的是积极主动的思想,而不是繁重过分的压力。这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获得学习乐趣。二是趣味性。数学知识理论性极强,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受。而有效的数学课堂必然是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的课堂,通过契合学生发展特征的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提升学习有效性。三是实践性。数学是生活应用的有效工具,因此,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践,学生获得了知识的深化,也从中学会了如何应用知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与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相契合,是适应教育发展改革态势的。四是综合性。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有实践应用能力,也有全面认知能力,更有对个体的自我评价能力。这样综合性的教学过程,包括了多样的能力培养,是全面且有效的课堂样板。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数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提升。而培养这些能力,需要克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同的因素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未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创新不足,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建立正确的主体观念,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然而当前的教学过程还是以传统讲授方式为主,极少有开展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导致课堂枯燥,学生缺乏动力。其次,未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一刀切现象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而课堂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然而当前的教学过程仍然一刀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完成相同的任务,这使学生容易遭受更大的挫折,无法提升学习积极性。再次,未注重学生的需求性,过于拘泥书本,缺乏实践,使学生应用能力不足。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教的方式要根据学的方式。调整而当前的课堂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更多是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拘泥于书本,拓展和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得不到知识的应用深化,继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不足。最后,未注重学生发展的动态性,缺乏教学评价,无法推动学生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教师应看到这一点,并以此进行动态教学和评价。而现在的课堂缺乏评价,缺乏对学生的动态观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变化,因此无法客观合理地改变教学手段,也就无法帮助学生综合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时代数学教师渴望实现的目标,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认知和思想的影響,使当前的数学课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合理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应对。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未来生活需要数学知识,未来的成长和提升也需要数学技能,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正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构建思维体系的关键渠道。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理解课堂有效性的特征,及时分析和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手段的创新、知识理念的实践、教学评价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从而促成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是构建课堂有效性的基础

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在教学活动中尤其如此。教学活动是群体活动,涉及多个个体,也就意味着更加要注重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建设。小学生追求快乐和趣味,如果教学氛围刻板而沉闷,则会大大减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学习动力,使课堂效率及质量都无法有效提升。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推动课堂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设置灵活生动的教学环境,塑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注,从而推动他们积极地开展学习,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为例,七巧板五颜六色,符合小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教学时营造活跃而生动的课堂氛围,如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播放动态的七巧板变化方式,或由学生出题,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利用七巧板拼搭出对应的图案或形状。通过这样灵活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同时,在自己的适当自主情况下,推动课堂活动的向前发展。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承担辅助和引导的角色,变换后的角色定位能让课堂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气氛是提升课堂有效性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使课堂实施更加有效和高质。

(二)开拓趣味教学手段,是形成课堂有效性的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激发学习的动力元素,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推动,而对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数学知识偏重理论化,教学过程很容易陷入枯燥的灌输和繁重的理解活动中,对课堂的效果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儿童都是倾向于趣味活动的,趣味的内容更易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热情。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必须通过趣味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师可以创新趣味教学方式,通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知识学习,从而推动课堂有效性的落实。而新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元化,对各式各样的教学素材都会有针对性的归纳方法,且获取数据的渠道更多。因此,仅仅收集和存储教学素材是不够的,教师的工作应与新媒体平台整合,在实践中实时应用到数学教学上,实现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合理研发和利用。比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前完成多媒体课件,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大多数小学生都看过卡通《熊出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动画中的人物制作课件。熊大做水果蛋糕,需要和熊二、光头强一起食用。为了保证均匀分蛋糕,熊大提出“每人吃三分之一的蛋糕”,熊二饿得想要更多的蛋糕。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熊二要是吃五分之一的蛋糕,吃多了还是吃少了?之后,利用电脑演示这两种不同的分蛋糕方法,使知识点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新模式引入的新课程所达到的震撼力是不同的。教学手段要提升其趣味性,则必须增强其灵活度。而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项目式学习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较为喜爱的、突破传统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时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内容时,对新接触的知识,学生往往会显得毫无头绪。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動,让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视觉和经验了解“角”是什么,哪里有“角”。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形状和新奇的事物,这让探索的过程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未知就是探索的动力,通过自主的、趣味化的探索,学生不仅能理解角的概念,还能在探索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提升课堂有效性创造最佳条件。

(三)实践夯实知识理念,是促成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数学真理都是数学家在频繁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奥义。探索数学奥秘需要实践的支撑,而学习数学知识同样需要无数次实践探索,才能真正领略知识的内涵,解开数学的神秘之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课堂有效性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利用实践夯实数学知识是促成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理论,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夯实课堂教学成果。

以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为例,这三个概念在表面上较为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则需有非常形象而熟练的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切实地运用这样的理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时结合实践活动,利用实践活动夯实理论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在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会发现水面、镜面所显示的图形,如果通过折叠是可以重合的,而通过旋转却无法重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为了有助于学生判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绘画。这样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还能使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激发,从而逐步实现课堂有效性的拓展和延伸。

(四)多元教学环节评价,是联结课堂有效性的纽带

评价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它不仅包括教师的客观评价,还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等不同主体角度的评价。此外,评价是多元化的,不应局限于学习成果。现时的学习评价应包含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综合性的内容。综合和客观的评价是联结学生课堂与实践的关键纽带,它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让教师更加透彻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欠缺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采取多元教学评价,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给予个体充分而客观的肯定,从而使课堂各环节都能有的放矢。

以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的教学为例,这是一节偏向实际操作活动的课程,涉及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等多重环节。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时,应关注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比如,资料的准备和收集活动、统计以及讨论活动、最终成果展示活动等。学生在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中的分工及角色定位也需要教师关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之一。在每个环节阶段性完成或结束时,教师可以开展阶段性评价,在活动最终展示出成果时,教师可以开展成果评价,而评价的形式也可以多元化,比如,组别之间互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更加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课堂活动开展,提升课堂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能力的提升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思维能力的进阶,还是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效的数学课堂则是保障学生顺利吸收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保障。教师应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通过趣味手段为有效课堂提供必要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夯实有效课堂的知识;而最终通过多元评价,推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联结,从综合性角度实现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实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宋行军)

1274500783216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有效性评价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