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旅行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22-03-19 21:49周丽娟
课外语文·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不断改革下,语文教学迎来了重大转变,相较于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言,教师传授的不再限于书本知识,更加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目前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应更加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开拓,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当今文化的现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充分将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旅行背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7-086-03

【本文著录格式】周丽娟.探析旅行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课外语文,2022,21(07):86-88.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发展观念的第一要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握这一要点,通过实践教学不断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的研学旅行活动,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研学旅行背景下的培养途径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广大教学者提供建议参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即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科与思想教育融会贯通作用下的产物。以部编教材为例,自201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使用部编教材,其中包含了语文、德育以及历史学科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重建语文知识体系,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多以古代文学作为主要内容,相比以往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培养德育素质和文化修养,部编教材更有效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是学校和教师应确立教学的育人主题,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从学知识到学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模式。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变化,从学知识向素质培养转变。中国古代文学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尤其以文言文居多,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在进行类似课堂教学时传授的不只是语法运用,更应该深度讲解文章要体现的思想及文章背后的深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例如在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懂得欣赏别人,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要骄傲自负。不仅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知识点,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识,教师将语文核心素养完美地渗透到课本知识中,提升学生这方面的意识能力。

(二)根據教材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抛出问题。比如,当每次提到菊花时,母亲状态如何?菊花代表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吸引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些课文时,教师要挖掘文章的深度内涵,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开展“诗词朗诵比赛”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巩固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卖油翁》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做调研学习,了解包馄饨、做煎饼等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其他熟能生巧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项研学旅行活动,从生活实践中更好地感悟到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不断锻炼勤学苦练的能力。

相较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严肃、单一性,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其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语文实践学习中的有效途径之一,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群体的活动方式,以城市文化和乡土人情作为研究对象,用轻松自由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获取不同的经验,减轻学生对语文枯燥倦怠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可利用研学旅行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例如,看到夕阳西下、天边鸟儿飞翔的场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构造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语文文学独有的文化魅力。

(一)语言表达未展开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在语文中具有重要性,由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未发生转变,跟不上教学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关注到每名学生的情况。比如,在进行研学旅行过程中害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完美回答而受到批评或被同学取笑,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表现得过于胆怯,不敢表达自己,排斥交流,在语言表达上缺乏足够的自信。

(二)思维发展较局限

研学旅行是一个集体性活动,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对初中学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偏于内向的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异类”,故意迎合别人的想法,按照别人的思维分析判断,压抑了自己的观点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我的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现,长此以往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缺乏审美鉴赏能力

通常举办研学旅行活动,都是学校或者教师提前规划制定好的,教师作为学生内心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决定和见解不敢有二话,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很容易将“教师至上”的观念深埋于心,学生自我的一些观点和行为会受到限制,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跟随教师既定的路线去看、去想,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导致学生对美的理解只是在教师既定方式下产生,而学生并没能从中通过自己的鉴赏能力认识事物的美,缺失审美鉴赏能力。

(一)创设主题,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游览壮丽河山、名胜古迹增加日常人际交往,创设一个主题是为此次研学旅行活动找准定位,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立德树人与旅行教学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冊第二单元《天下国家》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创设与爱国主义相关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让学生意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根据“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等活动组建研学旅行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如探访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学生通过查阅的资料或者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互相讨论,尽情地分享自己的见解感受,学生也在交流过程中积累不同的经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从中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教师可以根据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比如,“双减”政策下作为初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动或者开展辩论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自我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生活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将任务作为研学旅行的驱动力

研学旅行是一场旅行,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的,教师可根据研学活动的主题提前制定好任务。比如,针对上面提到的《天下国家》研学主题活动在探访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时,教师可抛出问题,给出任务:博物馆或纪念馆记录了哪些爱国主义内容;这座雕像是纪念谁,纪念了什么爱国事件;通过此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结合这次研学旅行活动,写下你的感受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资料查找、历史阅读,积极地融入研学旅行活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思维能力

改革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研学旅行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空间顺序、语言描述来体现故宫宏大壮观的。让学生畅想出一个故宫旅行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游览故宫,让学生分享在游览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路线,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四)利用研学旅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研学旅行是旅行,是让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堂课时,学生能从书本里了解到赵州桥的结构、造型、特点,教师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近距离地观察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自己对美的理解,在图纸上设计出学生认为最美的拱桥,并介绍创作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品味,锻炼学生独立的创作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描绘创造属于自己的美,提高了自身审美鉴赏能力。比如在教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春》《雨的四季》等描述景色的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描述景色时的语音修辞手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关于春天的研学旅行,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自我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语文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根据探究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课后参与实践探究,探讨或描写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对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美景进行仿写,通过这种方式将读书与旅行实践相结合,收获更多的知识,在思维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提高合作力

在强调个人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不能忽视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初中语文研学旅行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进行职责划分,通过教师给出的活动主题任务,小组成员可进行内部讨论、共同合作开展。例如,可利用互联网查询主题活动的相关知识,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整合,加入细节上的描述,统一整理成报告,以演讲稿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提高自身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对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语文学习是知识上、心灵上的一种体验,在如今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发展语文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研学旅行的意义,拓宽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途径,在实施具体的研学旅行活动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在旅行途中获取更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者,让学生充分感知语文的魅力,在有意义的旅行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柯德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考试周刊,2021(61).

[2]朱海琴.强化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与途径[J].启迪与智慧(中),2020(7).

[3]周慧琳. 研学旅行下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华东.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以部编版初中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18(29).

[5]王越.如何结合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高考,2018(25).

作者简介:周丽娟,女,1976年生,甘肃兰州永登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3650500316557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