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3-19 22:49陈爱玲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文阅读教学

陈爱玲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在落实教学指导时,应以对教材、课标、大纲的深度研读与解析为引领,找到更为贴近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手段与途径,并将其充分践行至课堂问题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互动开展的方方面面,从不同领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阅读体验中感知阅读的魅力,体悟阅读的内涵,获得素质的提升。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的基本途径,更是丰富学生认知体验、夯实学生认知基础、强化学生认知素养的根本保证。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寻有效措施与科学途径,并将有效性阅读课堂打造置于首位,常抓不懈。以借助对新思想、新理念的引进,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源头活水。教师在课堂内应多设计探究性、延展性、开放式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积极开展阅读,在“读”中汲取养分、丰富体验、积累素材、提升能力,掌握一些更为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并践行至自身写作、交际领域,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的增强提供铺垫,借助高效阅读课堂作用的发挥,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诱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源自教师思想观念弊端以及学生认知定位层面的误区,成为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急需改进的关键缺憾所在。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够高效

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很多教师对新课改、新课程、新课标的研究与内化不够充分,课堂教学仍旧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局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并未彻底摆脱灌输模式,导致教学策略不够灵活丰富,教学活动不够形象生动。面对单一、枯燥、乏味的认知束缚,课堂教学的延展性、针对性、实效性自然难以保证。面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良好习惯培养、认知潜能开掘等目标难以实现,以致很多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低效甚至无效状态。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由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展也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层面。反复的字词识记、大量的强化训练、单调的课文背诵等环节,占据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量时间,久而久之,很多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也被消磨殆尽,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有效性无法保证。此外,部分学生受到不良阅读习惯的影响,对语文学习的排斥心理比较严重,阅读自信的建立、认知需要的满足等目标也难以实现。长此以往,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写作、交际、表达等素养的提升,难以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育模式单一

在小学阅读教育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旧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按照“教师朗读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阅读教学。而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吸引,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兴趣引导,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能得到发挥,只能循规蹈矩地听教师领读或自己默读,这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问题及学习感受,不能及时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最终导致学生阅读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与价值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项目,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阅读始终是关键,更是重点。而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且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可切实增强教学设计的精准度

对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且在思维、理解、认知能力上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对阅读教学设计的精度、效度,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认知发展。而有效性阅读教学措施的落实,对教师教学设计的精细化、精准度、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加强对教材、课标、学情的研究与分析,并以此为参考,设计教学目标,构建阅读项目,落实教学指导,以确保达成预设教学目标的深度。

(二)可全面促进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受更为高效、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影响,学生在阅读中的存在感必然会得到切实增强,不仅有助于学生積极阅读态度的培养,而且可使学生在更为丰富、多元、深邃的认知体验中感知阅读魅力,领悟阅读内涵,以实现对学生人文涵养的深度塑造。而且面对源自课内、课外领域各类阅读素材、阅读活动的刺激,学生对阅读之于自身认知发展的认识也会得到逐步转变,能提升阅读自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与途径

阅读教学不充分、不够有效,直接制约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严重影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结合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需要教师在落实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时,以学生的认知实际为基础,做好对丰富阅读素材的开发、多元阅读活动的设计、科学阅读手段的渗透,在不同领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确保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而提供坚实保证。

(一)搭建互动认知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传统思想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内的互动、交流、分享较少,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长期处于低效乃至无效状态。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需不断强化对教学措施的改进与创新及教学模式的革新与优化,以构建出合作互动认知,让学生在自主体验、深度探究、分享研讨中获得认知能力提升,实现对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因此,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应以预设教学目标为统领,科学处理基础知识学习与自主体验探究之间的关系,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看法、提出观点,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合作与分享中获得对阅读内容的强化,达到提升阅读课堂效能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少年闰土》阅读中,教师可以课文内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等事件为辅助,引导学生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作为突破口,在自主收集课文中关于闰土的动作描写基础上,自主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在读、想、评、议的基础上互动协作、探究解析、主动感悟,开展对阅读内容的自主学习,并通过对自己阅读中的疑点、困惑等开展即时交流与互相研讨,构建出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互动协作中获得认知蜕变,达到提高阅读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开掘认知潜能、满足认知需求、提升认知能力。

(二)运用多种课堂模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且易被多元、丰富、有趣、鲜活的课堂活动吸引。因此,教师在落实高效阅读课堂构建时,应切实强化对新思想、新理念、新策略的应用,以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延展,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具趣味性、吸引力、生命力,让学生在质疑、思考、探索中得到启发,开掘认知潜能。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创新性、延展性、发散性问题,组织更多体验式、探究性、多元化活动,帮助学生厘清认知脉络,丰富情感体验,拓宽认知视域,真正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开展《卖火柴的小姑娘》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以课文内所营造的大年夜万家喜庆的氛围为铺垫,来分析小女孩孤身一人因寒冷而死,死时却面带微笑的状态,随后设问:小女孩的痛苦是谁给予的呢?来强化学生对沙皇统治下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安徒生对劳动人民苦难的体恤和同情理解。此外,还可结合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忍受寒冷擦燃火柴的描述,让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落实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在切实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能,提升学生认知。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对作者对话中激发情感共鸣,来强化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强化实践应用策略践行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在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时,应切实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性实现对教学措施的变革与改进。一方面,应多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内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课文阅读中,不断丰富阅读指导的形式,提升教学实效。尤其对学生在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应多鼓励、多肯定,增强学生的课堂存在感与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读有所获。而对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新想法、形成的新认识等,教师则需学会俯下身子与学生探讨、判别、分析,让学生在悉心呵护中获得认知强化,实现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多拓宽课堂的指导路径,尽量使与学生认知特性更为贴近的生活素材、网络资源、阅读活动融入教学领域,促使学生在发挥想象与联想,开展探究与体验中获得认知提升,实现对高效阅读课堂的打造。例如,在开展《鹬蚌相争》阅读中,教师以讲故事为主要教学形式,借助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与内容,并组织学生通过模仿、展示等活动,自主编排情景剧,分享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对鹬威胁蚌的话语、蚌毫不示弱的对话进行交流与互动,并将课文内涉及的“针尖麦芒”“针锋相对”等成语融入活动领域,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是让课堂更加丰富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七律·长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关于长征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长征的艰辛历程,回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体会老一辈革命家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远大爱国志向,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七律·长征》一诗中所蕴涵的精神,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合情境教育,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播放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以直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时代背景入手,引出刘备谦虚谨慎,求贤若渴的品德以及诸葛亮深谋远虑,忠君爱国的思想,以此加深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精髓,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充分吸取文章中良好的处世哲学以及思想价值观念,达到在学习中改变自己,树立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目的。

教材中的阅读资料篇幅有限,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阅读的扩展,同样在《三顾茅庐》中,教师可以用短视频的方式来叙述诸葛亮传奇的一生,进而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全本,进而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享,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五)借助课内课外阅读,塑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课内外阅读的整合不仅可切实突破教材编排体系的局限,且更利于学生在不同阅读素材、篇目、资源、文本的辅助下感知阅读的魅力,获得素养的塑造。因此,结合学生认知实际以及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落实课内外阅读整合中,应切实加强对各类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借助与利用。可以课内阅读中课文的作者为串联,如让学生在完成《少年闰土》阅读后,通过对鲁迅先生生平简历的了解,在课外开展鲁迅代表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文章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力。还可以文章体裁为链接点,迁移出与之有关联、相对应的同类作品,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如在完成科普类文章《蝙蝠和雷达》阅读指导后,可以说明文的文体为依托,通过对课文中涉及的描述对象的外形、习性、地域、功能、影响等的分析,将《法布尔昆虫记》《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等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获得认知提升。此外,还可通過亲子阅读、心得交流、阅读分享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结合预设主题、要求、目标等,开展课内外阅读,通过对自身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优化课内外阅读模式,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已成为践行新课改理念、落实新课程要求的必然趋势,且成了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寻的重要议题。而且,由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现状不同,有效性阅读课堂的设计与构建也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课堂研究时,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强化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习惯的培养、认知潜能的开掘,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延展性、多元性,将具体教学内容与辅助阅读活动、生活资源、直观场景等相融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多元素材的驱使下,自主探索、思考、感知、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确保教学目标达成,助力阅读效率提升。

(邱瑞玲)

3625501908296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文阅读教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