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杰 黄平 王丽华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并发症以及对护理服务认可情况。结果 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缺损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同时减轻神经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缺损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多因素所致的脑血管受损引发的局部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如不能及时予以有效控制和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致残、致死,如吞咽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4]。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过CT或MRI确诊;均为初次病发;脑卒中后48 h,生命体征平稳且神志清楚;患者及(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检查结果显示合并有其他器质性、传染性、血液性、免疫性等疾病者;存在精神或意识方面障碍者;同期参与到其他研究中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遵医嘱予以患者药物等,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1.2.2 观察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
(1)制定康复目标。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设定康复目标,并依据康复目标开展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恢复阶段需重点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疏导,同时及时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当前的情况以及后续需要进行的各项康复训练,予以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锻炼,并能够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患者病情已经稳定时,需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2)康复锻炼.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最好能够选择仰卧位,但是要注意对局部受压部位的保护,这样是为了规避压疮的出现,提升患者舒适度。当然,实际修养过程中还是要以患者的舒适度为主,也可以改变为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但是不管如何变动,都要做好局部受压部位的保护工作。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训练,比如上肢肩关节内收、外展操作等,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Bobath握手操作、髋关节外展、屈曲、外旋、内旋及伸展等运动。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且不宜超负荷,要循序渐进,一般每天进行各项训练2次即可,每个动作10 min。此外,还应按摩患者肢体,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日常功能训练,如穿衣服、洗漱、如厕等。在患者能够下床活动时还可进行一些平衡训练,逐渐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头偏向健侧,面向护士颌下铺治疗巾;双侧颞颌关节、双侧咀嚼肌按摩10~20次,并协助颈部活动;蘸棉棒取冰水轻柔快速刺激双侧面颊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并发症以及对护理服务认可情况。(1)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分为上肢和下肢两部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强。(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状态、如厕状况、穿衣情况,以及洗澡情况等,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神经缺损量表(NIHSS)总分0~42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3)护理认可度:总分0~100分,发放问卷全部回收,且均作答有效,回收有效率为100.00%,80分及以上表示十分认可,60~79分表示认可,60分以下表示不认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缺损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护理认可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认可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见表4。
3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需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同时还需要重视对该类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据调查,脑卒中发病后,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各类功能性障碍问题,如运动障碍、吞咽障碍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诸多不便,导致其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有些患者甚至产生悲观、烦躁等情绪,给各类医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最终导致治疗、护理效果不佳[5~6]。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身心不适感,确保患者生存质量,需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及训练所呈现出的整体康复护理训练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关于脑卒中患者相关康复训练的方式越来越多,综合康复护理训练方式被广泛应用到该类患者治疗护理中,并呈现出突出效果[7]。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缺损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護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护理可使康复训练更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且确保了所开展康复护理工作是基于患者实际需求的,使整套康复护理计划都有据可循,细致全面,更符合当前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护理的需求[8]。在施护期间,护理人员可依据制定好的康复护理计划开展相关训练工作,可避免因某些因素影响导致护理事项遗漏问题的出现,能够使得整体护理更加全面[9]。相关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使得整体护理循序渐进,符合脑卒中康复护理需求。将康复护理融入脑卒中日常护理中,使整个护理效果更加突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患者参与性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也会随之增强,进而促进患者康复,实现康复护理[10]。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同时减轻神经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艳.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6):1108-1112.
[2] 蒋雅琴,王彩霞,林江娟.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7):2356-2359.
[3] 张喜连,赵亚.SMART康复目标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42-3746.
[4]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制定工作组,林志诚,薛偕华,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J].康复学报,2019,29(6):6-9,15.
[5] 霍娟娟,刘丽爽,郭亚娟,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0):1521-1526.
[6] 陈丽娜,陆艳芳,周焕芳,等.全科理念下基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4-97.
[7] 吴颖,翟荣夏,俞萍.MOTOmed训练结合运动视觉反馈训练对ICU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3):349-352.
[8] 肖玲.渐进式分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584-3588.
[9] 莫雪梅,刘秀容,代玉玲.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181-3184.
[10] 汤之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自护行为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1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