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记忆与教育

2022-03-18 10:54:36高德胜主持
教育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学双重道德教育

高德胜 主持

( 华东师范大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

泱泱中华五千年,虽有道不尽的沧桑与辛酸,但中华魂传承生生不息。洋洋万言西方哲学史,怀特海却说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一连串注脚。人们也经常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我们必须追问“记忆之下的教育承担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可以实现”的问题。教育永远不能丧失对记忆的质询能力。教育既要对抗遗忘,以直面自我与历史的同一性问题;同时又要反思真实,以直面认识与真理的统一性问题。在教育学中,记忆与教育关系的话题需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被激活,并得到持续的关注与讨论。

本专题共有四篇论文,分别从以下四个角度对记忆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学理上的探讨:现代学校教育对记忆何以处置;记忆作为自我同一性的显现与教育之可为;集体记忆何以能够发挥道德教育功能;教育与记忆之间的双重本质关联。高德胜通过分析学校教育对两种记忆类型的选择性失衡,进而提出要重建教育与记忆的关系。在功能上,教育能弥补记忆的自然缺陷。然而在内容上,现代学校区别对待两种不同的记忆类型,即重视命题记忆排斥个人记忆。在后果上,教育对记忆的剪辑将会导致培养出现代人外在化、应试化的“社会性格”和导致个人记忆品质退化。李长伟从教育哲学为何要关注记忆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在反思中显现记忆中自我同一性的可能性,进而指出必须在抵制反思之遗忘的教育中建构记忆中的自我同一性,最后指出教育必须站在未来的立场上,在反思记忆中实现希望。章乐通过对集体记忆的概念辨析和特征描述,分析了集体记忆的作用,接着探讨道德教育之于集体记忆的“实然”与“应然”,最后指出学校是集体记忆塑造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也有责任引导学生审视集体记忆的道德问题,进而实现集体记忆的道德维度。吴元发通过分析记忆的“表”与“里”,指出记忆表面上是个人的、自治的、出于理性的,实质上是被给予的、习俗性的、意见性的。论文由此出发进一步探讨记忆的真理指向问题,指出记忆具有意见与知识的双重面相,具有引导人过道德生活与知识生活的双重功能。在教育中应保持记忆的意见与知识之间的张力,并遵守本体论与知识论的双重承诺,承认教育与记忆的双重本质关联。

猜你喜欢
教育学双重道德教育
自然与成长的双重变奏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2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6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
发明与创新(2015年1期)2015-02-27 10:38:26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