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银娟 汪文娟
(1.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室 广东广州 510600;2.上海市杨浦区扬帆学校 上海 200093)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推进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支撑,是为随班就读学生、普通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1,2]在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年)第十六条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的数量、类别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优先在部分普通学校中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及专业人员,指定其招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明确提出了要逐步在普通学校中建立资源教室。[1]教育部基于当前我国资源教室建设累积经验,于2016年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为我国普通中小学资源教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方向性的指导意见,随后我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将其作为当地资源教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3]
目前,基于我国各地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政策背景下,探讨如何创设资源教室环境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为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202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第5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中指出“对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资源教室”。随着国家与地方政策的不断明确,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的急迫性升高。以广东省各地区为例,尚有相当高比例的普通学校尚未达到该标准。
回顾过去研究对资源教室相关讨论,发现总体研究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都已经开始关注“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资源教室的建设、资源教室运作、资源教室的功能与定位、资源教师的角色、资源教室的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议题有一定程度的讨论[4],例如,杨希与徐美贞对资源教室的运作情况进行初步调查[5],范秀辉与邱举标对资源教师的师资有关研究现况进行回顾分析[6]等。但过去研究多聚焦于制度建设层面的探讨,对资源教室空间创设的讨论相当缺乏。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电子资源库,发现仅有杨希洁曾撰文对此进行简短论述,并提出资源教室环境建设要注意4个方面:1.资源教室应以满足学生需求为中心;2.内外部环境及设备以安全实用、经济环保为基本标准;3.软硬件“一起抓”;4.应避免资源教室设备“感觉统合化、康复训练化、心理治疗化”。[7]
当下普通学校对如何创设资源教室的困惑仍然相当凸显[4]。基于对当前广东部分地区资源教室的建设与使用现况的实践考察,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普通学校在规划与创设资源教室过程中缺乏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人员及资源教师的参与。亦有研究指出,大多数已经在普通学校中担任特教老师或资源教师的人员不具有与创设资源教室相关的知识和经验。[6]近年,各地方学校存在不同程度将已建成资源教室“闲置”的现象,花费不菲成本投建的专用场所“不好用、不能用、不可用”,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使得资源教室变成了一堆昂贵器械的摆放场所。[8]
教学空间或教学场地,早先是建筑学议题,关心建筑的造型、容积、采光等问题,仅被视作组织教学的背景。但随着环境蕴含的教育价值逐渐彰显,空间的价值开始得到教育研究者的正视,空间不再仅仅被视为教学活动存在的场地而已。新的观点认为,空间性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属性。教学空间结构直接制约教学的组织形式,影响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制约课程需求与发展,空间本身也是一种隐性课程。[9]在资源教室服务模式下,学校通常要设置具有独立空间的专用教室,通常称之为“分散式资源班”、“资源教室”、“学习支援中心”或“学习辅导中心”等,这个专用空间是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直接教学与辅导工作,为普通教师和家长提供合作与咨询等间接服务,以及执行行政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内容的主要场所。因此,资源教室空间本身制约着随班就读工作。在当前我国积极推动融合教育的政策背景下,针对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专业化不足的现象,有必要将资源教室如何创设这一议题抽离出来,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聚焦该议题,从空间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资源教室创设指引,供实践现场参考。
(一)重视融合教育理念,将其作为创设环境的基础。在资源教室服务模式下,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普通课程以外的特殊需要课程与教学,如社交技巧课程、学习策略课程等,这就需要资源教室具有相应的直接教学空间。再比如,我们期待特殊学生在必要的支持下,尽量多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为此资源教师需与普通教师积极合作,促进学生在原班教室内的有效学习;由此观念出发,资源教室应具有提供教师们互动、合作的空间。
(二)重视以整体性、系统性视角规划资源教室的创设。具体来说,一所资源教室的规划,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方面:“空间环境的规划”、“运作制度规划”以及“校内支持系统的规划”。“空间环境的规划”是指对资源教室物理空间环境的规划,即本文焦点,它是整体规划中的一环和起始点,同时与另外两方面相互作用。换言之,如果在规划资源教室空间环境时,未考虑资源教室的功能、如何运作、校内资源教师的角色与工作内容、服务对象的身心特点等重要议题,将导致已经建成的资源教室与后续的实际使用需求不匹配,出现建成后的资源教室“不好用”“不能用”,造成浪费。
(三)重视组建跨专业的规划团队。谁负责资源教室环境的规划,是在规划资时首先要明确的一项问题。研究者建议,在决定资源教室建设方案之前,校内应先成立一个跨专业的“资源教室规划团队”。团队核心成员构成方面,除了校内或教育部门主管、工程承包人员、校内工程对接人员等,还应将未来该环境的使用者——校内资源教室的运作人员(如专/兼职特教老师、辅导老师等)纳入。再者,规划团队可发展校外咨询专家成员,例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教师、具有无障碍环境规划专长的建筑师或专家、过去曾参与过他校资源教室创建的资源教师等人员,为本校资源教室的规划提供方向与前瞻性的意见。
资源教室空间环境应尽可能满足选址适当、空间布局合理、选用的设施设备符合特殊学生学习需求这三方面的条件,以下具体阐述之。
(一)资源教室的选址。教学空间具有社会性,是一种关系空间,教学场所的人际物理距离影响师生交往的疏密。[9]在资源教室选址时,建议注意以下方面:(1)资源教室服务的学生部分或全部时间在普通班教室就读,因此资源教室应就近设在普通班教室旁边;(2)资源教室服务的学生分散于各个年级的普通班,因此在选址时应考量每个年级学生往返于资源教室的距离和时长,综合选定各年级普通教室与资源教室间距离最短的地方;(3)应尽量远离容易带来听觉、视觉干扰的区域,例如,音乐教室、食堂、操场旁边等;(4)避免造成物理环境上的隔离,不建议选在远离教学区的角落、行动不便学生不易到达的地方、缺乏无障碍配合设施的场所等。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无障碍环境是确保行动不便学生能在资源教室与普通教室以及校园各场所间无障碍行动的前提。目前,普通学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尚不完善,有研究曾在2020年考察江苏全省两万多所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基本现况,发现尚有13.6%的学校教学楼出入口不平整或没有坡道、30.5%的学校教学楼楼梯没有加装双侧扶手,且高达57%的学校没有无障碍厕所或厕位。[10]建议在规划资源教室建设时,将校内无障碍环境改造一并纳入,包括加装或改造协助行动不便者的设施,如,坡道、楼梯扶手、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盥洗室、升降梯或电梯、室外引导通路等;以及增加安全性的设施,例如大型空间和卫生间的地板防滑设计、楼梯踩踏处防滑条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梁柱避免尖角等。[11][12]
(二)资源教室的内部空间构造。《资源教室建设指南》规定,资源教室面积应不少于60平米,可由一个单独的空间或多个房间组成。如何最大化的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是资源教室内部空间规划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此,在对资源教室内部空间进行布局时,可从功能分区规划、动线的规划、设置设备摆放位置的规划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设计。结合本校对资源教室的定位,规划与分析资源教室要发挥怎样的功能,是对资源教室空间布局的核心。资源教室是一个扮演多重角色、实现多种功能的空间。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功能将资源教室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直接教学区域、间接咨询区域、教师办公区域、学习资源区域[2]。其中,直接教学区域是以随班就读学生为对象,进行小组或一对一直接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评估测量等活动的区域。间接咨询区域是融合教育支持团队进行研讨、资源教师为普通教师或家长提供间接咨询的空间。教师办公区域是教师进行课程准备、教学材料编拟、教具制作和资料收集、进行有关行政工作等任务的区域。学习资源区域主要用于存放IEP、评估资料、教具、学具、图书等材料的区域。
为实现上述资源教室的各项功能,规划小组应以有限空间下实现多元功能、空间便于弹性运用为方向规划内部空间。具体做法建议如下:(1)采用可移动的隔板替代固定的墙壁做弹性、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分区。这种做法能因应教学团体人数的变化、分组方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调整教学空间,也可引领协同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选用可以同时适合学生和成人,可组合、方便移动的课桌椅,以适应不同组织形式的教学与咨询活动;(3)通过有效使用立体墙体空间实现资源教室应具备的保存资料、教具的功能等;(4)如果有些学校的资源教室是在普通教室或其它专用教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可能需要拆除原有的讲台、高架地板、门槛等,从而提升空间的可用性。[9,13]
对于功能性教室的设计,如常见的知觉动作教室、感觉统合教室、生活自理训练教室、生活教室/家政训练室等,规划团队同样应基于上述建议,考虑校内是否已有相同功能的空间存在,是否非得在资源教室中特别设置?研究者建议,应优先运用校内功能相似或功能更好的设施或设备;如要纳入规划,该空间同样应满足具有多元功能、能便于教学实施的条件,避免出现资源教室变成单一功能的康复训练场室。[7,8,13]
另外,当前资源教室相当普遍采用软包、全墙面的防撞墙装修,或全教室地垫的设计。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这些构造存在显著的缺点,高度占用教室有限空间,使得墙面无法发挥其他功能,易老化、不耐用,轮椅无法在空间内使用,而且费用高昂。因此,研究者建议学校应结合本校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谨慎思考这种设计是否必要。如确实有特别的安全需求,亦可采用活动地垫或可移动软垫替代,既降低设施成本,也为空间的多元弹性运用提供可能。
(三)设施与设备。设施及教学设备的作用,一是满足特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二是为教师开展相关辅导和支持性服务提供资源与支持。资源教室首先应满足配齐常见设备的条件,包括:现代化科技设备、无障碍设施、教材教具、置物柜、桌椅等。其中现代化科技设备可包括:(1)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荧幕、麦克风、电子白板、录像设备;(2)电化设备,例如教师办公用电脑、打印机、学生自主学习用电脑、教室对讲机等;(3)保全、监控及紧急救难系统,例如校园监视系统、报警系统、紧急通报电话、消防系统等;(4)通风设备,例如空调、吊扇/电扇等。[11]
在选用特殊设施与设备方面,研究者发现有不少学校采购价格高昂的康复仪器、感统设备、心理治疗设备等,并期待这些设备能够代替教师进行高专业度的工作,但实际上却使用率很低。对此,呼吁规划团队应谨慎考虑。对此,建议普通学校在决策是否选用各项设施设备时(尤其是大型、昂贵设备),可通过以下一些问题进行判断:(1)在资源教室要发挥的各项功能中,该设施或设备起到怎样的作用?运用于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服务?(2)该设施设备将来由谁运用?如何运用?如何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3)该设施设备的使用范围?在使用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通用性?(4)在同类型设施设备中,该设备是否是最适合的?
最后,建议以可持续的方式,分阶段、逐步购置与完善设施设备。由于前期建设经费总额可能有限,以及未来资源教室在实际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不断调整的情况;因此在资源教室的初期建设时,优先选择配备必要的设施与设备即可,不必“一次到位”。后续,可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再逐年编列预算,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和耗材。
资源教室作为一个专用空间,是在普通学校环境下实施融合教育、为随班就读儿童提供相关支持的一个重要场所。资源教室不应仅仅被视作一个物理空间或背景,其同时具有社会性,是一种关系的空间。[9]具体来说,资源教室是由资源教师与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教师与家长等角色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编织而成的一种社会空间。空间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空间中上述人际间的交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存在于特地的情境活动,在个体之间的互动中建构产生。因此,如何建构一个促进不同个体互动、让学生乐意逗留、处处支持学生学习的、灵活可变的学习空间,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是资源教室环境创设必须要把握的。[9][12]为此,本研究建议遵循融合教育的理念,以整体性视角、以及组建跨专业团队为原则开始资源教室的规划,并从选址、内部空间构造以及设施设备三个方面系统创设资源教室,从而使得资源教室成为一个实现多元功能、弹性灵活,具有可持续性的有效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