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
教研组作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最小单位,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组织,可以有效促成学科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共生、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现仅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就初中学校教研组的建设进行深度探讨。
我校是一所县级市直中学,共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理化、地生、电教、体育、艺术10 个教研组,在职教师200 余人。各教研组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前沿阵地的作用,也存在着计划空洞、只教不研、教研活动表里不一等问题,无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促进和提高作用。
在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中,教研组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学校教务处在学年初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组内教师据此制订个人教学计划。个别教研组学习流于形式,在工作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教研目标和翔实的教研措施,组员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另外,个人工作计划的制订,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纸面上一片锦绣的“活动计划”仅停留在理论中。
学校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多少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各教研组实际情况的预判,也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指导分析。这种缺乏横向比较的评比制度,导致教研组之间难以产生良性互动,打消教研组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多集中在听评课活动中。集体备课和集体评课可以集思广益,但是个别教师过于关注自我,参加教研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与教研交流,也会把教研活动当成任务,不愿意发表意见,或敷衍发言。其次,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研究意识,面临教学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不知该如何改变。例如有些教师课堂效率不高,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尽如人意,总是埋怨课时少、学生差,很少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研组教学科研的积极作用,我校在教研组建设工作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学校要在教研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教研组制度的制定,既要依托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要参照学科课程标准,不同的学科教研组在制度上也应有所区分。
1.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研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教研组教研能力,促使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课程建设制度、教科研工作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及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领导分管制度、教研组工作汇报制度、评价及奖励制度等,在各教研组都得到有效落实。
2.教研组内部形成各项工作制度。如,教研组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结对帮带制度、读书分享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这些制度可以上墙,可以开展业务学习,使组内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互通互学,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校加强对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全面的工作部署,完善教研组管理、检查、评比等工作制度,抓好教研组建设,确保教研工作能规范、有序地开展。
2.精选教学任务精湛、组织协调能力佳、具有科研能力、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组织本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工作。
3.学校管理体系网络化。建立领导分管教研组制度,把对教学科研团队的监督、管理作为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教研组制定制度,规范职责,加强对教学科研团队工作的管理和检查。
4.加大教研力度。分管教研组的领导及教务处、科研处定期参加教研组的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跟踪检查材料,才能全面了解各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教研组是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共同组成的。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时,既要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不断发展和优化这支队伍的组成元素。
首先,由学校制订教研组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现有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做好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育推送,加速年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
其次,邀请教研部门、学科教研中心组及教研员等研究团队,深入各教研组培训,加快教研组人才培养和教学能手储备,在听课、赛课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养成集体备课的习惯,从而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
最后,积极构建教师互助合作小组,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教研组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定期讲课,起到帮扶年轻教师的作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等,在共同交流中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合作、共享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层次的同时,有效促进教研组团队精神的形成。
1.学校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研组优势特点,进行有创造性实践研究。致力于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
2.科研处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在深入教研组的过程中要通过听课和参加活动,经常分析研究各学科教学中的主要经验和问题,及时向教研组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
3.教研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在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组内教师立足于自身教学实际,分头开展研究,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促使教研组从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化。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梳理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和反思、提炼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如,由校长主持学校总课题,下设子课题由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研究,本学科教师可根据教研组课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让学校老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成果,从而达到人人受益的效果。
4.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比赛、观摩研讨等活动,同时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将教、研、训有机结合,从多方面促进课题研究更有价值、更有成效。改革以来,我校多名教师获得地区级教学嘉奖,六位教师在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践证明,“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是促进教研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途径。
总之,学校教研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全面系统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教研和教改三位一体,构建高效课堂。让教研组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对打造学校教育改革新特色和新亮点、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