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园园
(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江苏 泗阳 223700)
初中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高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于新鲜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渴望摆脱来自教师和课堂的束缚,展开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在新教学改革体系下,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运用,并且结合个人主观思维和学习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破传统以知识传输为基础的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提高学习能力,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思维探索。
初中地理教学本身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教学科目。地理并不只是一门单一的理论知识,还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和诸多其他学科知识内涵,所以说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就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改革措施。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地理教学的综合性质,让学生能够关注地理学习的综合性发展,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基本状态,体现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记忆和加深印象。其次,还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地理知识,渗透自然社会和生活多个领域,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再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解读理论知识,而是需要让学生对知识拥有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提出的问题,包括环境科学、道德健康等多方面元素,这样才能够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综合实践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多方面加入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将会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独特情感魅力,不断增强个人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合作意识。
1.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经验性的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其主要差异是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知识传输体系,让学生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对现实生活情境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传输反而成为辅助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以个人为中心亲身经历为主导,加强对于知识的应用,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并不只是单纯认识新的知识,更加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探究精神。
2.实践活动基于学生自主实践
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在于学生的自主实践,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理论知识,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达到具体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就脱离了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依赖情绪,学生能够开动自己的脑筋完成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封锁和限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可以让地理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又一契机。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综合实践课堂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课堂对于学生的影响,能够跨过时间和空间,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然认识倾斜,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之间展开联系,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拥有了来自生活的辅助。所以教学活动更加突出生活性,改变学生学习与发展状态。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教学科目,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其他多元教学素材进行总结。但与之同时,学生对于复杂的地理知识往往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发挥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个人实际经验解读知识,增强实际体验和自主认识,从而把地理知识学习作为个人学习兴趣,而非教师布置的强制性学习任务。并且实践活动本身能够调动学生手、脑,让学生在不断自主创作和学习中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可有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初中地理是一门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所以实践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而是更加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灵活性。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知识变为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生学习印象,提高学习质量
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践经历完成知识的探索。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知识,而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事件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学生在脑海中将会生成有关于日常生活案例的辅助记忆内容。这样即可帮助学生加强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初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个人主观思维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能够有效脱离教师对于教学的控制。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广大教师只是为了开展实践活动而设计实践活动,在教学本质上仍然未脱离传统教学模式。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与吩咐完成模仿操作,很少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结合理论知识和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对知识加以运用,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课本层次。与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可以达到在“做中学”的教学目标。但是目前这一教学活动已经变成了教学的形式主义,教师并不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哪些收益和突破,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之后,也不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加以分享。教师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之后,再一次对学生展开传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缺乏实践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大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所以实践活动的时间并不充裕,学生往往刚刚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了部分讨论,就已经被教师打断,重新回归课堂。但实际上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积极性。并且由于教师经常打断学生的讨论和主题实践活动,将会在学习活动中打消学生展开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实践活动完成之后,教师也并未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只是为了赶时间而以教师的总结论述草草收场。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实践能力。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在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教学也就成为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考试内容和考试特点完成实践,这样的实践,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虽然看起来课堂实践活动较热闹,但实际上却无法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并且每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认知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的地理实践活动却以教师的学习认知为基础,所以部分实践活动并不符合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处于最佳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加强主动认知和自主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将所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联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做好整合教学资源的工作。
首先,广大教师需要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具有实践性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割裂了学生学习与生活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整合生活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提高教学作用,在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际探索之后,将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于知识的探索。
其次,教师需要整合课程资源。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课本主要以模块化教学为主,但是每一模块之间却拥有极强的内在联系。教师的模块化教学会导致学生知识与知识之间产生割裂,从而无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实践活动整合所有课内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再次,整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应当选择具有趣味性的话题。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国庆前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抗战纪念馆中,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社会观察,以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增强了学生知识层次的理解。
最后,整合教师所有教学资源。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自主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有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教师的职业素养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教学效果,可以在学校内部组织教学分享大会,每一名教师都可以将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进行分享,形成特色化教学。在综合教学活动中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合作互动,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力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无法完全按照地理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行主观观测,也很难主动理解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则可以刚好为学生提供理论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案例,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有关于地形地貌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如果单纯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给出的地图,将会导致学生获得的知识相对抽象,无法全面理解课文中地形地貌的相关特征。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城市周边的大自然中,在真实的自然中观测地形地貌,并且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知识,绘制出自己城市周边的地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理论知识讲解的地形地貌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对比,这样的教学活动远要优于课堂教学的纸上谈兵。与之同时,学生在实际观测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缺陷,学生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再向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并且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沟通对话,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改变学习方向和教学针对性。
学以致用,才是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构建更多类型的自主实践环节,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地理知识实践能力起到支撑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课内教学内容与周边环境的实际特点组织实际调研活动,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生活观察的方式了解城市建设和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以城市绿化建设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城市周边的绿化建设运用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相对薄弱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类系统性错误。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科学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首先教师应当针对所有学生展开公开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和学习优点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习信心。其次教学评价应当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对于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则应当给予相应的引导性评价,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教师必须要在实践中遵循学生发展原则,创设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以个人为主体加强实践探索,真正让学生把地理知识转变为个人的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