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惜春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文昌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语文学习方式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接下来,本文探讨如何基于统编版教材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吃透,掌握教材中所需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努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让学生放下写作包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对学生提的基本要求,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巧用教材内所需学生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取舍,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学生提到语文写作就会紧皱眉头,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情绪,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更是长时间憋不出一句话,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恶性循环,难以找到良好的写作突破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并非专制,就是要发挥个人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有差别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个人独到的见解,这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比如课外阅读交流会、故事擂台赛、假如我是导游等,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相互交流合作,敢于发表个人的看法,与其他学生分享个人的想法,才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落实到具体的卷面中。
例如,在学习“推荐一个好地方”写作题目时,笔者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美好风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维深入进行学习。本文写作内容广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历,选择不同的写作素材,描述出个人眼中的好地方。接着,笔者可以组织一场交流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向其他学生分享个人去过或者是经历过的地区,可以是景区,也可以是桂林山水等美景。同时也可以将题目抽象化,将好地方引申为抽象化的地方,可以是个人脑海中想象出来的虚景,也可以是个人抽象出来的拟人化的地方。总之,学生选择任何一种角度,都可以侃侃而谈,这是交流讨论的目的所在,也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教学大纲要求,深入挖掘教材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时应该丰富多彩,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设计实施,但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服务于中心,不要偏离教材大纲要求,可以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但是不要违背本篇文章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方法,找到个人的写作独特之处,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写作风格,这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文写作课堂教学不仅要依照教材要求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水平。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广泛接触多种事物,对不同事物有各人的观点和看法,学生的思想比较与时俱进,而教材内容是根据本阶段学生整体思维以及各方面接受水平综合制定的教材内容,是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而制定的教学大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讲解,这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学生兴趣广泛,对许多事物都有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同样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保持个人的写作热情,将个人能力能够广泛应用于个人写作中去。这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写观察日记》一课时,本篇文章需要学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察日记是一篇写实文章,需要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选择写作素材,运用各种写作修辞手法,完成个人的文章写作。习作前,教师可以广泛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素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跳出个人应试思维的拘束。如,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生长变化等)或者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学生带着目的观察,帮助学生拓展习作内容,从而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积极进步,勇于探索。这样让学生意识到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文章写作,写作素材选择并非难事,防止学生产生选择困难症,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文章立意,从而提升文章的整体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在交流探讨中迸发思维火花,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不断改革推动的现代社会,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着新的渴求和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着新的需求和期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这一心理变化,要与时俱进,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应当有意识地依托文本,唤醒学生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段落,再延伸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按要求分类积累,也可以向学生呈现不同的写作素材以及相关阅读素材,每天背诵一两个好词好句,利用课前三分钟交流分享,学生在交流分享中不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解决习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词汇储备量得到提升,在个人写作过程中就会巧妙地进行应用,从而能够提升个人写作的能力,使得个人的文章更加出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累相关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断提升。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活动》一课写作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教学,给学生播放不同活动方式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实施这项活动。通过具体的游戏活动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游戏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等,不仅为学生文章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助于学生培养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水平,在进行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应用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分别分享个人认为的趣事,在学生侃侃而谈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写作素材立意,选择好写作角度,这是学生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认为有东西可写,只有努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帮助学生积极进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课堂高效有序进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个人的习作能力。
口语表达、习作尽管输出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是经过语言思维的组织而形成,采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述见到的事物或者内心的感受等,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从广义角度上考虑,习作能力也包含了口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活交流情境等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上敢于表达、有话可说,那么进行习作时难度也不会太大。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加强学生口语表达练习。
以《火烧云》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有感情朗读。通过小组之间进行段落接力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描述的语言美、景色美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同学们,大家感觉作者描写的景物美吗?
生:美。
师: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美表达得让人如临其境呢?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能够快速回答出来。
师:同学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美景、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掘、去描述,大家能不能尝试用同样的描写手法说说自己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呢?
经过思考后同学们纷纷学着用一些修辞手法,描述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而且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也能够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够实现学生作文能力提升。
众所周知,写作的过程其实不是单独的孤立过程,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如果能够认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那么从中就会有极大的收获,学生的感受、体验会更加真实,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这一过程也有一定的限制,经费、安全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互联网,将教学内容与图片、多媒体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感受、体会。当条件允许时,最好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直观形象深刻。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内容为例,书中描述了蒲公英种子下落的过程,但是学生由于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蒲公英,所以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教师可以提前下载好相关的视频、图片供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清晰地了解到其过程。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端午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近自然,进行实地观察。教师要设置观察的任务:亲身了解蒲公英散种的全过程,回家后要以“我是小小蒲公英”为题采用拟人手法进行记述。
以《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为例。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相关的自然现象非常贴近生活,那么观察起来就非常方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学生经过观察、感受,就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再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就会有习作的思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大幅提升。
大家都知道,教材中选取的内容通常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不但文字优美,同时情感丰富。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多做研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仿写等。“仿写”也就是模仿学习,当教学的内容中包含有好的句子,或者采用的修辞手法非常好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仿写的过程因为有可以参考的内容,写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传统教学方式下,习作教学就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写作,没有过程的讲解,没有可以参照的内容,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往往不知从何写起。但是,句构成段,段构成文章,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文章—段落—句子”拆分后,引导学生按照句子进行仿写。学生不但不再害怕写作,同时对于写作的抵触心理也会逐渐消除。仿写法的运用下,学生会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以《草原》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引入环节采用《草原之夜》歌曲进行导入,接着进行问题的设置。
师:同学们,这首歌旋律非常优美,有没有同学听出来这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生:草原。
师:大家都非常聪明,那么文中有哪些句子描述出了草原的美呢?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生:能。
生1: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和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小丘非常美。
师:这位同学非常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而且还知道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让我们感受到小丘之美。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也试一下,选我们自己擅长的修辞手法描述下草原的美景。
通过仿说仿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非常高,学生仿写的过程也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学生一旦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在进行实际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写作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在写作领域逐渐树立自信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练习过程中,摸索方法,寻找写作技巧,努力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提高个人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