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茜燕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锦苑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000)
科学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科学活动的种子,使科学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为未来的小学科学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科学活动能指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的理解,目前在很多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均开展了科学活动的学习,这种科学元素的渗透,为现阶段幼儿园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新的学习思路,也能够让幼儿不断自我学习,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然而,从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来看,教师设计的生活化科学活动形式效果并不能达到期望值,这让科学活动的开展进入了困境之中,生活化教育形式的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让生活化科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做好实践工作模式的分析很有必要。
从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状态来看,虽然教师也会进行生活化方面的设计,但具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教师在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开展中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将生活化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来,做好当前教学问题的分析至关重要。
许多幼儿园教师在生活化科学教学时着重偏重生命科学活动,混淆生命科学活动和生存技能的定义,将儿童生存技能的培养视为特定的生命科学活动,更加注重探讨科学活动的现实意义。幼儿的大脑理解力中有一种特定的能力,是对科学知识深入思考的前提。如果在孩子刚接触科学研究的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引导是不正确的,那么会影响儿童后续的科学知识理解能力,而且可能会影响其科学观。混淆生活化的科学知识与生活技能,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将非常困难。但是大多数教师只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一些日常问题,比如,穿衣穿鞋、洗脸刷牙、吃饭和洗快餐盒等,只是简单地把科学原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甚至有一些活动与科学研究的原理并无相关性。
幼儿园小朋友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有限,因此,幼儿园的科研和主题活动应尽可能偏向生活化,孩子们才能把握科研的意义,从浅层次角度理解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过于流于形式,这种科学活动教学方式不适用于现代幼儿园小朋友。由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超标,幼儿教师的解释并不到位,使得“一日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活动并未达到科学教学的目的,不利于儿童的思维健康成长。科学活动应该能营造快乐童年的氛围,但是目前有很多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教学内容单一、老套,经年不变,风格过于固定,紧密联系特定的生活主题,使得孩子们的思维难以融入这些科学活动的主体细节,无法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知识真正产生兴趣,也无法从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感觉。
在当前的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师的工作都是以课堂为基础,课堂上开始,课堂上结束。例如在完成了一项生活化科学活动之后,再没有类似的环境对其予以巩固,这很容易让幼儿出现“体验过了,就忘了”的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幼儿教育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教师不可以用模式化的方式将其困住,而是要以幼儿的需求为基础让教育工作变得丰富、多元,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例如,可以在园区内设置科学园区,其中有幼儿们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只要幼儿想看,他们随时可以看到。又或者,在完成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进行表演,让幼儿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回顾,由此完成对科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的深入记忆,由此实现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有效培养。
生活化科学活动是以科学知识为核心,以生活素材为内容或形式的活动。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自己周围的各种情况和日常遭遇,能够被一些科学知识触动,甚至可以跟家人一起分享普通事物中的科学原理,并在分享过程中提升其思维发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科学主题活动提供基础,唤起幼儿对自然和科学事业的热爱,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采取以生活为基础的科学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以实践为基础的互动机会,这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探究水平。从幼儿的认知角度来看,他们对很多事物都非常的好奇,他们想要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完成对生活现象的探知。然而,家长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往往要求他们“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能干”,这让幼儿失去了用自己双手探究世界的机会。然而,幼儿的好奇心是不能被扼杀的,所以教师可以在做好对幼儿保护的前提下,让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进行生活化科学探究,种植、养殖、生活现象等,只要他们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体验,幼儿因此获得了非常多的探究机会,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从幼儿的认知角度来看,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能够将他们的生活与活动联系到一起,尤其是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较强的探究兴趣和参与性。在此基础上,当幼儿在生活化科学活动进行互动时,他们的思维水平一定会随着活动的进程而产生变化。例如在看到一个科学现象时,他们会先思考,再实践,因为思维活动是一切的根本。所以,在生活化科学活动当中,幼儿不仅可以在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有所提升,同时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都会得到锻炼,这让幼儿的思维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活跃的状态之中,他们的学习、成长会因此变得更有效率。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科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领悟科学知识,实现对他们科学意识的培养,并学会以科学的态度进行问题的探究,这对于学生正确科学观、价值观的构建至关重要。从幼儿的成长角度来看,处在思维发育关键期的他们特别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且能够让自己实践探究的活动、游戏。为此,教师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需求满足,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感知科学的魅力,发现科学在生活当中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构建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教师,都知道幼儿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如果可以在他们想象力最丰富的成长期,为他们提供最佳的引导与教育,那么幼儿的未来发展将不可限量。所以,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科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活动内容,做好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在总结个人教育经验、分析工作不足的基础上对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在落实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地位的基础上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带来助力。
传统的科学活动基本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大部分是教师讲、孩子听。对于面向生活的科学活动,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等地方,正确引导儿童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和训练。根据日常生活或贴近生活的各种更有意义的专题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对科研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难点,能够创造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围绕空气、阳光的科学活动,能让孩子们发现空气的秘密,空气时时刻刻生活在孩子的身边,却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感受到空气和阳光的珍贵,感受到空气特殊的科学特性,教师可以让孩子们首先对空气、阳光有直观的体验,最合适的就是把活动场地放在阳光充足的室外。而当教师带领孩子们到外面找图形、比较图形、玩皮影游戏时,孩子们自然会注意到、关心、观察和感觉到“每个物体都有一个影子”“每个人也都有一个身影”。这种科学观察的实际效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孩子们自己发现了阳光,同时又可以利用吹气球或深呼吸的方式发现空气,从而能把这种观察结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经验。
为了更好地适应儿童的终身学习、培养和发展趋势,儿童创新教育应关注儿童勤学好学的教学目标和使用价值,注重塑造儿童的基本学习兴趣和爱好,发展孩子的持续学习工作能力。如果孩子的学习和培养兴趣以科学研究和教育为导向,孩子就会有终身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他们可以继续应用这种方法积极获得专业性知识,尝试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生活化的科学教学应该有创新意识,生活化的科学知识基础源于日常生活,并最终为日常生活服务。创新教育不仅是让孩子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科研兴趣、研究冲动、解决信息内容的能力,以及在主题活动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科学活动能够使孩子有处理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的勇气和工作能力。在科学活动中,笔者一般遵循日常生活(介绍)——活动实践(分析)——日常生活(回归)的教学程序,正确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回归社会实践的应用。
比如,“电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和体验的一种科学现象,孩子们很好奇,对此有新鲜感,但是爸爸妈妈经常对孩子说电是非常危险的,不允许孩子了解电能,甚至“闻电色变”。幼儿园孩子们对电充满了研究冲动和好奇,其实教师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孩子们真正理解电能的特点和危险的原因,从而更容易保护自己。如教师可以把二极管夹在纽扣电池上,二极管插上就会发出彩色的光,装扮圣诞花环,孩子们就可以共同努力,快速拥有漂亮的装饰。还可以在班级“医院门诊部”儿童游乐区用手电筒检查“病人”的喉咙,在对电能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掌握充电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让电动玩具可以动起来,这是创新日常生活、学习科学知识的典型案例。这些有趣的科学知识能够与幼儿的游戏相结合,引发幼儿对科学原理的关注和兴趣。
科学研究和观察意识本身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到难度不一的科技知识。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中接触有趣事物,让科技知识真正走进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师都要和孩子的家长进行全面沟通,掌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喜好,根据孩子能接触到的广泛事物,以及孩子的社会心理水平加以思考,方便科学知识的备课。比如,孩子们对花、树和各种动物更感兴趣,大部分家庭或多或少都能培育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是孩子们比较亲密的“好朋友”。幼儿园开展生命科学活动时,可专门设置此类区域性活动,应用于科学活动之中。如,当让孩子在幼儿园观察茉莉花时,可以清楚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茉莉花是什么颜色的?茉莉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让孩子从几个角度观察,说出他们的不同点。另外,可以请孩子们为茉莉花和其他植物浇水,精心呵护植物朋友。
另外,科学活动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不一定与基础教育中设置的科学研究课程的内容相同,在日常生活中,要可以看到用于儿童科学活动的话题讨论内容。同时,可以将科学活动的内容与孩子平时的美术绘画、唱歌、表演进行比较,可以丰富孩子对其他科学知识偏好的认知能力。科学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在幼儿园内开展科学活动是生活化的科学类项目,成为幼儿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幼儿通过尝试和探索,赢得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科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之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科学活动从科学学习向生活角度回归。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化的教育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科学活动中展开一系列生活活动,需要家长和教师密切配合,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幼儿理解更多科学知识,使其科学知识的领悟进程加快。科学源自生活,又最终为生活服务,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细节均能够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产生对照关系,教师在平时可以积极探索这些教育教学的内容,并且提升教育能力,从而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生活化的科学知识学习机会,提升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