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恒大城学校 谢 晶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科教学需要达成的育人目标。那么,如何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体现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人美版小学三年级设计·应用课型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生活中提炼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序列化的问题、学生提出的“观念或假设”、创作实践中的问题等创设情境,来引发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转化,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以现实生活为教学起点,在广阔的生活情境中发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引发“矛盾、困惑、质疑”认知冲突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台历的设计”一课中,笔者通过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构建问题导向型的课堂:一是以“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你是怎么知道今天的日期”等问题来提示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台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二是以“许许多多的电子设备都能告诉我们今天的日期,那台历是不是就不被我们需要了”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台历的审美价值,发展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三是以“台历是否被我们需要”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中的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台历设计的艺术特点,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
在生活的情境中发掘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现象,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能促进师生教学关系的转换。“台历是否被我们需要”这个问题引发的思考,很自然地就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探究的内驱力,进而引发美术核心素养的转化。
序列化的问题,是引发并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有效途径。在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抓住序列化的问题创设情境,就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获取、从探究到运用,有效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形成和对美术学科素养的深度理解。
如:在《有趣的蛋壳造型》一课的设计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展示一组李逵、兔子、狮子等不同造型、材质的蛋壳造型作品,以“他们都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为问题核心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美术知识交流“外形、色彩不一样”的话题。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探讨研究后,总结出了蛋壳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由此解决了自己心中的困惑。通过范例作品的展示和探讨,让学生将这些学科知识、技能与美术表现进行链接,锻炼了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运用序列化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欣赏分析,进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即探究“有什么不同呢?”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比、探究、赏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有层次的逻辑思考意识,初步形成逐层分析的能力,从表象问题到美术专业分析,一步一步促进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生成。
教育家杜威提出“反省思维的五个形态”,包括:“暗示”“直接经验的困难”“事实材料的收集”“观念或假设的含义的推演”。利用学生“观念或假设的检验”创设现实问题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实现思维与方法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如:在《卵石动物造型》一课教学难点突破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假设的检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卵石如何巧妙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卵石动物造型各部分设计要素并验证自己的想法,印证自己在大脑中的推演。这就将学生从美术学科本位引向生活本源,从思想到实践、从创意到作品,通过课堂学生生成性的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创作作品,体验动手设计过程中创造的快乐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的“观念或假设的检验”思维,以学生已储备的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石,通过创设美术学科实操中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探究,通过美术活动中拆分、设计、添加等美术表现手法的应用,形成知识、技能正向迁移,促进高级思维和深度理解的实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美术学科兼具技术性、视觉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学生创作实践过程中抓住核心问题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针对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更加有效。
如:在《威武的盾牌》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学生在创作中提出“盾牌的装饰为什么这么凶”的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分析夸张的造型手法,体验其稚拙朴实的色彩搭配,训练学生图像解读能力;以“如何让你的盾牌凶起来”的问题,启发学生感知“威武”的状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形状、色彩的拼摆来表达自己对“威武”的认知,加强学生美术表现的创作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现实案例渗透相关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作品内容内涵的消化与理解,提升创作作品的深度。
创作中教师对作品进行拼摆的设计,有效降低了创作的难度,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设计与制作中间的缓冲区,减轻了学生创作的压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自主建立问题与答案的链接,努力构建创作过程中作品创意与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并能将“美”的成果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学科素养闭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