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蒲星宇 王 康 陈茉莉 杨晓骥
自2012年“三通两平台”(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以来,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取边建设应用边完善推进的策略,跨越“十二五”和“十三五”,历经近10年探索、发展,各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具备一定规模,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成形,数字资源应用已成为常态。武汉市作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扎实推进教育云试点工作,在建设和推广方面取了阶段性成果,平台资源数量庞大,“共建共享”的初衷基本达成,能进行教育数字资源常规化、规模化应用,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教育教学,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提供新环境、探索新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个性化与智能化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武汉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武汉教育云平台”)为例,浅析现状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划和精神,提出关于武汉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些许思考。
截止2021年11月平台数据显示,武汉教育云平台已有资源191万份,平均周更新约100份,近3年新增资源约5TB,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接入率100%,平均日活量达到12.8万人,年访问总数达1.2亿次,武汉教育云已成为国内应用水平最高的区域性教育云平台之一。
通过多年的平台建设和应用实践,武汉教育云平台对促进武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整合(区、校)分散存储的教育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化分散为集中,破独享为共享,引导本地资源建设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二是面向全对象、全场景、全时空,将教育部门管理者、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等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囊括了教学、管理、教研、娱乐、交流、资源等各类应用工具,成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三是支撑线上备课、上课、练习、评价、教研等一站式教学服务,使得“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了可能,促使区域教育资源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方向探索和发展;四是平台成为教育大数据的蓄水池,其中丰富的应用工具可采集各类教育信息,用于教育评价、质量分析、安全决策等大数据分析,在提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对区域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也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基于用户视角的设计理念还需增强。平台中功能模块数量繁多,主次不够鲜明、定位不够清晰、数量不够精简,很多模块的命名是以活动名字命名的,一线教师并不清楚其中的资源性质,必须深入探索一番才能进行资源浏览,没有真正从用户视角来设计界面,而是以技术和管理者的视觉设计界面。此外还存在细节问题,例如:点击优课专区会出现“此课不存在”“非个人用户无法访问”等弹框提示,须鼠标点击关闭后,然后跳转到国家平台,国家平台出现“县优及以下的课例进行移除”提示,须关闭才能进行后续操作,用户体验感不友好。
2.平台性能还需提高。重量级组件初始化有延迟,以演示文稿、文档预览组件为例,该组件是呈现课件、教案的重要载体,访问频次较高,第一次打开组件所在页面,相较于其他页面要延迟2秒加载完,影响用户体验。
3.检索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平台目前已有学科资源、中考专区、高考专区、优课专区、鱼渔学堂、专题资源等数十类资源,用户检索时只能进入某类资源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搜索,想要检索另一类资源就要进入对应资源,当用户对类型不限定,想跨类型综合检索时,没有对应功能模块满足用户需求。
4.实时动态可视化还需增强。武汉教育云资源模块的右上方显示了资源总数和本周更新资源数,没有呈现本周和最近更新的具体资源,无法体现资源的“流动性”,用户无法浏览最近入库的新资源,上传新资源的作者也没有存在感,不利于资源建设。
1.互联互通还不够彻底。武汉作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市级(武汉)平台已接入国家平台,按照“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方针,省、市两级平台有待联通。此外,个别区的其他云平台中的资源还未通过武汉平台接入国家体系。
2.共享格局还未真正形成。武汉教育云的教师空间的资源目录由教师自己创建,大部分没遵守云数据标准,并且现存的资源由教师自发主动共享的占比极少,目前全市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共建共享”。
3.资源精准推送功能缺乏。由于平台已有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且没有引入资源评价机制,平台不能根据资源质量的优劣排序显示,导致用户无法在海量资源中快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资源,且平台缺乏精准推送资源的能力,教师较多的时间浪费在搜索、浏览和筛选上,大大降低了体验感。四是资源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武汉市教育云平台对现有资源质量的层次划分是进行下一阶段资源建设的前提条件。当前武汉教育云的资源评价很少,用户参与度太低,一个资源平均一年仅有3个左右用户评价,不能起到区分优劣资源的作用。
基于武汉教育云平台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武汉教育云平台应在界面交互、资源检索、资源评价、激励机制、供给模式等五个方面着手改进。这五类问题是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应综合起来考虑,参考策略如下:
1.改进平台显示与操作。优化各功能模块,去掉重复、交叉的功能模块;合并、精简功能模块;使各功能模块特色更凸显,易辨识,增加实用性。从基于程序开发框架的人机交互设计向面向用户的设计转变要加强,应把握3个维度:UI布局要“恰到好处”,美观、简洁、对比统一、强调突出;操作“顺滑”;响应“无痕”。
2.定制综合性检索模块。整合平台中各类资源,开通资源转换通道,制定兼容各类资源且有一定扩展性的检索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定制跨类型的综合性资源检索模块,参照知网检索,打造流量入口。
3.引入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群体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激励机制,例如,增加资源更新的过程性模块,显示本周和最近更新的具体资源及每个资源的出处(区属、学校、作者),让资源成为动态资源;引入积分机制,增加上传资源数作者排行榜,评选年度优秀教师空间、年度优秀资源贡献者等举措。如现阶段教师没有太多需求,激励机制会失败。已有的空间资源可增加“作为校本资源上传,上传后引用至个人空间”选项,要在空间资源和校本资源之间建立转换通道,在增加教师个人资源上传量的同时扩充了校本资源。
4.区分优劣资源。筛选优质资源、淘汰劣质资源以用户反馈为主,以系统评定为辅。系统管理员可直接评定明显劣质的资源,其他资源的区分需要调动用户参与,良好的应用生态是保障,完成质量划分后反过来也能促进应用,区分资源的优劣的维度可以有文字评价、打分评价、投诉举报、下载次数、引用次数等,参照百度文库、CSDN。
5.探索资源与用户的交互新模式。个性化推送模式在各大新闻类APP中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交互模式,该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用户与新闻的交互频次,武汉教育云在保留用户主动寻找资源这一模式的同时,增加个性化推送资源是资源深度应用的可行性尝试,应先期打造流量入口,调动教师需求,当过程性数据能足够密集的采集后方可匹配用户需求和内容特征进行精准推送,该策略最重要的部分是推送算法,既对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也要把用户需求融入进去,有一定难度;其前提条件是流量足够大,教师需求能正常调动,如流量入口打造失败或无法调动教师需求,精准推送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