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卓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卫生监督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也历经很多改变,本文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政府会计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国家经济与社会体系已基本呈全面崩溃形势,国家赤字问题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1950年政府发布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作为主要代表的一系列有关会计与财政工作的政策,自其实施实行之日起,我国政府的会计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由此,我国预算工作、税务工作也基本走上了较为规范化的道路[1]。
2.政府会计制度初步改革调整与探索时期(1978-1999年)
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一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后,我国政府意识到其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与现实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向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状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也逐渐走向市场导向型模式。
随着对我国经济的不断探索,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得到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势在必行,因此自1993年,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探索得到初步胜利。
3.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改革时期(2000年至今)
21世纪初,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还是以预算会计为主要内容,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预算管理体系也得到了新的调整,并改革创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决算管理方面的一些内容。2010年之后,我国进入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突破时期,随着《预算法》的修订,我国预算管理体系也逐步走向科学化、透明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出现的原因其实有两个,一方面是原先的政府会计体系和现有国家政策、经济制度及社会发展现状的不相匹配,与当前政府工作之间存在很大的不相适应,所以若仍然使用原有的会计体系,那么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完成质量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实需要,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2]。
另一方面,以往的会计制度本身也存在一系列弊端,因此需要进行改革。以往的会计制度在会计记录流程、核算等方面存在问题,因而经常导致工作出现一些偏差,加大了工作难度,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立了更加完备的核算体系、会计管理体系,且具有更加直观化的数据整理和分类方法,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提出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种概念,将二者分类、细化,不仅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而且新《政府会计制度》结构更加独立化,使得政府会计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3]。因此,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非常必要。
以往的会计制度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会计的目标定位,政府的会计工作不但要能够满足地方政府机关及各级人民群众的会计信息服务需求,还应该满足其他领域的会计信息利用者,更好地发挥政府会计制度的价值。
首先,有助实现升级资产配置的优化。通过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可令资产核算工作逐渐变得更加精确化,实现内部资产的合理配置。在现阶段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卫生事业单位可将各种科学手段综合利用起来,合理处置资产变更工作,实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其次,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基于此,预算管理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影响。当前卫生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不足,因此也致使其工作内容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形式化特征。利用政府会计制度,可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降低出现赤字现象的概率,资金使用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这对之后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公共卫生是关乎全国人民健康的公共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同时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治疗;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卫生事业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各级卫生行政单位和其他部门,对象为各类卫生组织及其相关单位、卫生服务提供商和卫生专家,卫生事业治理的宗旨就是尽可能多地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卫生体系的运行与管理,保证全国人民在卫生运营和健康情况上达成共识。
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专门的公共卫生组织和基层诊所为公民提供的医疗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监督性检测、健康体质检查、卫生宣传,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分别开展对于公民健康情况的监测与评析,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改善。
我国对卫生行为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卫生行为的管理、卫生规范的管理与卫生运作的管理,由卫生行为的管理机关负责制定健康管理政策,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保护体系,执行卫生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和为其提供医学药物研究和服务,以及其他必要的监督管理。由卫生规范监督管理单位对医疗健康用品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认证,如医学、医药、器械的技术标准化与操作过程中的建构与实施等;由卫生运输管理机构承担对医药市场的监管,运输企业的经营资质认证,以及市场的监督。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存在覆盖面小的问题,很多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没有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并未完善,仍存在治病难、买药贵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药品的成本价格和出售价格存在明显差价[4]。此种状况下,导致很多人群就医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群体来讲,就医甚至代表着倾家荡产。由此,便需从国家层面出发,根据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针对性地进行制度优化,在不断优化卫生体制完善程度的基础上,让社会当中的各种群体,尤其是特殊群体得到就医保障。
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够,公共卫生制度尚不完善,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的医院等医疗单位均已经推行盈亏自负的分配运营制度,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行政权限与资源也存在明显不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公共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支出和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地区间、城乡间存在不公平现象。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城市和乡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难以得到解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悖。
长期以来,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对于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药品买卖、收费等方面,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而正是由于监管机构的缺乏,往往会导致诸如药品价格过高等问题[5]。而医疗卫生服务是涉及每个家庭的事务,同时公立医疗机构也存在此类问题,结果就会直接降低百姓对于公立机构、国家的信任程度。为了进一步厘清市场当中的医疗机构乱象,便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制,通过体制的优化来明文规定在医疗机构运作发展中需关注的各类重点,为其划定界限、保障百姓的就医权利。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模式仍旧以行政式的科层管理制度为主,缺乏结合现代管理理论体系的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制度,不利于对医疗成本控制的管理。在这种状况下,没有将现代管理手段应用其中,会造成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管理相对滞后,这些问题会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逐渐走向下坡路,甚至会衍生出很多乱象。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覆盖面小的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较为严峻。对于农民群体来讲,所占人口比例较大,只有保障农民的就医权益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的运行。当前要以农村地区的卫生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预算和财务方面进行了完善,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完善公共事业单位部门的决算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体系,有助于建立完备的公共卫生事业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卫生监管机制,制定科学的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大力提高对食品安全、农村生活用水、职业卫生等的监管力度。另外要统筹区域发展,注重薄弱地区的卫生监管工作,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存在差异,同样公共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也存在相应的不平衡,因此,要着重提高对薄弱地区的监管力度[6]。
公共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由政府制定卫生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卫生事业的合规发展,依法管理国家公共卫生事务,依法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依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其次,政府要强化信息建设,逐步完善公共卫生财务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系统,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7]。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有必要优化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通过更加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让从事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工作者获得更为合理的报酬,鼓励医疗人员积极工作,构建合理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概述和公共卫生事业的现状以及分析公共卫生事业改革中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对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如注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素质,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和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监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对于完善公共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与预算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