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驰 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和实现精准管理,是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可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控,形成固定资产数据信息,通过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简化管理流程和节省资源,避免出现固定资产流程过于冗余,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树立起现代的物资管理理念,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链条管理。通过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管理模式中采用新增、运行、退出和评价内容,实现对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来提升管理水平。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对信息、实物的动态管理,不同管理系统间存在着信息传输不及时,信息与实物不符等问题。采用物联网对固定资产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实时采集和挖掘企业固定资产情况,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管理形成的大数据来制定管理策略,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智能化管理,将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与联系,通过信息调用和资产盘查实现精益化管理,提升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个领域的改变,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新技术来支撑,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事关企业健康发展与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信息化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实现对管理流程的优化,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策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信息化全生命周期开始于规划阶段,该阶段需要对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可以为后续跟踪提供便利条件。不同业务系统与ERP系统间没有实现信息共享,系统间的协同并不顺畅,虽然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过程中会对项目、结构、物料进行编码,但随着管理流程的变化,编码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编码主要有设备码、资产码和废旧物码等,其中设备码是固定资产形成设备台账时形成,会在资产管理系统中生成该码,进入到报废处理阶段会生成废旧物码,上述编码在不同环节或时期内可对资产信息进行记录与存储。部分信息间存在关联,可如果资产发生改变会导致编码间无法关联,新码与原码间不能准确对接。不同编码间的信息关联性不强,进行固定资产信息统计时不能溯源,无法真正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混乱、不连贯,信息化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等现象。不同阶段的编码见图1所示:
图1 不同阶段编码分布图
计划编制是结合采购需求、业务开展、资金状态等,要对固定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对固定资产存量的有效控制,降低闲置固定资产率,降低资产购置成本。但存在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采集不到位的问题,计划规划阶段有效信息不足,缺少固定资产日常运行数据的支持,无法对资产全生命周期建模与分析,缺少对固定资产日常监测,数据中的人为因素较多,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计划规划,信息缺乏时效性会延误采购时期。
相同固定资产具有多项编码,会在不同系统中存在重复录入现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冗余会对数据使用带来影响。很多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产权较为复杂,有的固定资产只具备代管权,却不能进行财务核算,一些资产还没有办理资产转移手续,会在系统维护时形成新编码,使相同编码出现重复与混乱,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多障碍,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也不能为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提供参考。固定资产编码混乱而离散,会使会业无法进行准确的规划计算,导致采购成本攀升,采购准确度也无法得以保证。
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不完整和无法进行有效关联,会使在采购环节中出现差错,购置不同型号设备会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这是由于资产运行数据不准确,不能从当前固定资产数据中进行深度分析,也没有将设备使用效果、维修情况等信息进行关联,导致再次采购使用效果不好的设备,采购阶段没有充分利用好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导致存在盲目采购的问题,没有给更好质量产品引入机会。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信息中将原值、入账时间、使用时间、预期年限等纳入进来,也可以将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信息进行记录。目前,固定资产存在无法与账面数据相对应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资产编码混乱与重复、产权复杂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与账面信息准确对应。一些固定资产虽然在账面上显示,实际已经被调拨至其他部门或组织,或是账面查询时发现同一资产存在多个编码、损坏资产没有体现在账面等现象,不能准确对资产进行清查。
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只对资产初始信息、折旧信息等进行记录,没有准确记录和存储日常运行数据信息,后续的修护工作没有准确的参考信息。备用品类型与库存数据不准确,很多备用件入库后便不再使用,备用件是公司设备正常使用的保障,但存在着备用件没有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维修进度计划等现象,管理人员忽视了精细化管理,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化系统建设时,没有将库存件纳入进来,数据记录过于笼统。
资产信息化系统的不完善,会使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缺少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多依赖维护经验,修复率和复原率都比较低,存在着过度维护和无谓维护等问题,针对运行状态差的维护次数少,没有对设备运行状态数据信息进行准确采集与分析,凭借经验导致维修计划制定不准确,维修管理频次设置不合理,维护成本较高,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编码混乱而离散,很多数据信息没有进行完善与更新,日常使用状态无法了解,无法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追踪,资产进入报废处置过于随意,会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注重固定资产形成,却没有考虑资产的退役管理,很多报废管理标准与规定流于形式,数据信息记录多凭借管理人员经验,不能准确了解固定资产报废阶段的实际情况。
为了提高物联网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性,应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实现不同部门间的协同,形成唯一设备编码来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可采用RFID技术来对设备形成唯一编码,在不接触情况下进行信息扫描与录入,对资产进行全过程采集与追踪,对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维修记录等信息进行采集并传到管理系统形成统计表,固定资产规划计划时可调用信息进行参考,将完整信息录入到管理平台,有利于产品更新与改进的管理。RFID编码伴随着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环节进行紧密关联,实现对资产的闭环管理,进入到报废阶段将数据调入退役数据库,为成本计算提供数据支持。不同阶段RFID编码关联关系见图2所示。
图2 RFID编码全生命周期闭环示意图
RFID编码来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可以解决资产在规划采购、运维、退役不同阶段的信息无法共享问题,不同阶段、不同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对多个管理系统数据进行融合,可建立起资产信息管理体系。
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并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测,对异常状态进行感知与反馈,对资产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将分析数据传输至管理系统,并结合数据来制定采购计划。对存量数据和报废数据进行分析来形成数据曲线,建立起在线趋势分析表。建立起资产调配传感网络,对每个仓库资产使用和周转情况进行监控,不同仓库间的数据实现共享,确保物资配送的可靠性。传感器将固定资产故障数据传至管理中心,提示维修零件名称、参数和数据,作为采购计划申报数据的参考,可以提升规划准确性。
为提高采购数据精准率,还要求加入ERP系统,设计采购申报流程与程序模块,明确采购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后生成采购计划并上报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进行修改或替换物资后再次审核,在 ERP 系统中完成采购申报,可以提升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程度,还可以保证申报准确率,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需要对固定资产库存量进行分析,结合传感器反馈回来的设备运行状态,制定出满足企业发现需要的规划计划,将资产日常运行数据作为参照,确定科学完整的计划规划流程,具体流程见图3所示。
图3 传感数据为导向的采购计划流程示意图
采用统一的资产编码,合理开放采购权限,避免出现采购成本大、资源浪费等问题。做好RFID编码建设工作,中标供应商将货物信息数据传至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筛选与整理可以形成固定资产码,再反馈至供应商,通过编码标签来对应设备,资产到后通过扫描RFID标签进行录入信息,然后将资产转至资产库,再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进行审核,通过ERP系统审核后再转入付款流程。资产固定编码伴随着整个全生命周期,可避免由于人工录入产生的差错,实现对资产的精益化管理。供应商提供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资产利用率,需要建立起供应商评价管理制度,对供应商报价进行管理,并将资质信息和财产信息进行评估,对合作环节效率、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估,建立起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等级划分。
创建固定资产台账,对故障率、维修率等数据进行记录与评价,将数据信息上传管理平台,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购置同类资产提供参考。资产运行状态信息要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监测资产的运行状态并建立起数据库,可以实时监测并存储设备多种状态信息,分析并判断资产质量是否达标,筛选出具有较高维修率、故障率的资产,避免再次购置同类产品,也可以给质优价廉的产品给予准入机会。通过采集日常管理数据来建立起资产台账,对资产质量和成本进行识别与判断,建立起资产评分管理制度,将评分结果上传至管理系统,可对不良供应商进行剔除,避免再次采购不良资产。
借助RFID技术实现对企业资产的全面清查,对权属不清的固定资产建立管理台账,并录入详细信息,可为后续盘点提供便利条件。新购资产入库前要设置RFID标签,扫码录入并确认信息后才能入库,出库领用固定资产时要扫码登记,资产使用人、管理人等信息要准确变更,备品备件要共同加挂到相同编码库,以便为后续盘查提供准确数据。资产报废还需要扫码,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系统,核销资产后销毁RFID码,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记录固定资产单项维修成本,保障备品数据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资料浪费现象。采购时要确保采购周期的合理性,库存时还要考虑降成本和开展日常维护的需要,对备品备件数据进行在线分析,确定备品补充方案。开展单项资产维护成本管理,是确保维护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建立起维修成本台账,对日常养护相关工作进行准确、全面的记录。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单项成本进行计算,建立起维修成本趋势表,通过单项资产成本计算来实现精益化管理。
采用传感识别技术来对资产退役进行管理,通过精准识别和实时录入,将资产检修信息、运行年限等数据录入管理系统来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估,再将评估信息发送至系统计划模块实施战略规划,这样可以实现对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突破使用年限等因素的限制,按具体情况来评估剩余价值,灵活确定使用年限和报废时间,分析资产剩余价值与残值,可以确定资产能否继续使用或直接报废。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应该结合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哪些环节与实际管理存在脱节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反馈来进行闭环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感知与反馈,形成RFID标签数据,进行资产报废阶段后及时销毁信息,避免出现数据信息混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