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 鹤
(哈尔滨市宣庆中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审美体验。“双减”之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选拔标准就是以美为媒,美育未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音乐课本身就是综合的审美教育。班级器乐教学不同于课外活动小组,受课时及各方面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慎重考虑乐器的选择。一般应选择相同的乐器,而且音色要优美,简单易学,同时要考虑校情、学情、乐器价格、教法学法、音色特点、演奏方式等因素。满足这些条件的乐器有葫芦丝、竖笛、陶笛、口琴、口风琴等,都比较适合班级器乐教学。
2006年我校曾开展过三年“竖笛进课堂”活动。虽然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但从教学反馈来看,它的音色不适合共同演奏,有一些“刺耳”。于是,2009年我校规划配备了35台电子琴,数量正好满足小班额学生每人一台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六、七年级开展电子琴教学,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基本都能双手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由于电子琴本身拥有丰富的音色且音量可以自动调节,还适合集体演奏,在合奏中甚至可以演奏出管弦乐队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它还可以模仿一些常规乐器无法发出的声音,如合唱声,风雨声,宇宙声等。另外,电子琴在演奏时,还可随意配上类似打击乐音响的节拍伴奏,适合于演奏节奏性较强的音乐,可以表达各种音乐情绪,特别适合初中班级器乐教学。
任何器乐教学都需要通过一定的乐曲练习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循序渐进的教材及内容,同时也必须符合审美教育的要求,不能选择枯燥的技巧练习。课程标准中提到“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由于我校学生都是零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儿童电子琴大教本(2010最新版)》的部分内容。这本书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训练,如掌握乐器的性能,了解演奏技巧,学习乐理知识,以及乐培养感等,并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中外乐曲。我觉得这本教材在指法的运用及标记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惰性,指法标记过于频繁。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部分学生将指法当成简谱不看乐谱,反而影响学生对于五线谱的学习。因此我选择了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编辑,同时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演奏的小型作品,整理成校本教材供学生们使用。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掌握了相关演奏方法,就可以选择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辅助教学,与演唱、欣赏及创编相结合。例如,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DO RE MI》《欢乐颂》、七年级《红河谷》等作品,这些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生之前通过演唱或欣赏已经熟悉乐曲旋律,这时候再用电子琴演奏出来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或乐曲的内容及音乐情绪。还可以利用电子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创编节奏、创编八小节的旋律等,通过自创乐曲所蕴含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琴的兴趣和信心。
五线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读五线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器乐教学是识读乐谱最佳的实践方式之一,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读乐谱的过程。器乐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的演奏出乐谱中的音符,还能通过反复听的过程潜移默化建立音高概念,有效增强识谱能力。学校在六、七年级开展电子琴教学,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边弹奏边唱乐谱。孩子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常见的音符以及节奏都能够掌握。由于电子琴教材在识读乐谱方面是循序渐进的,因而对于学生识谱是非常有益的。
班级器乐教学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学生唱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兴趣转化为动力,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实现了美育功能。学生通过器乐练习和演奏实践,能较快地提高识谱、视奏、视唱、欣赏、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给枯燥的音符注入活力。还可以在听觉上更加有效的建立节奏感,建立“多声部”观念,注重乐曲表现速度、力度的变化,体验乐曲的体裁、风格、形式变化,进而与音乐情感产生共鸣,易于受到音乐美的熏陶。识读乐谱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的音准和节奏基础,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参与,从而提升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一定的音乐审美陶冶,从而走进音乐、感悟音乐。
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音乐教师要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喜欢你和你所讲授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如何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思考的。
第一,利用好教师的“范奏”。良好的示范演奏可以给学生直观、生动的音乐印象,使他们尽快掌握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速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给学生完整的审美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模仿、实践,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演奏水平。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已经学会,有的学生还表现得茫然。对于30多人的班级来说,显然老师一对一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时就要利用学生的“兵教兵”方式,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包括各种水平不同的学生。每节课一定会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先学会,已经掌握的同学带一个稍微弱一点的,达到都掌握的程度;两个人再分别教会另外的同学,达到全都掌握的状态,这样就完成了全班共同学习。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注重器乐齐奏。在班级器乐教学中,无论是比赛还是常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齐”,整齐的参与,整齐的演奏,通过器乐合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培养学生自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平时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更好的进行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想象空间,可以定期举行班级音乐会,给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通过班级器乐教学成果展示,使学生在反复识谱、演奏中习得相应的技巧,在演出中获得成就感。班级器乐教学是一个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学形式,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逻辑,树立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合作品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可以起到鼓励、督促音乐学习的作用,查摆自身不足,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的乐器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进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作品的风格及音乐情绪,感受不同地区及各种风格的作品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音乐中不同旋律和音高的变化,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受到乐曲的韵律;节奏及节拍的变化,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中的美好与快乐;乐曲力度的变化能够让学生感到音乐情绪的变化。这些音乐要素能使学生去理解、感悟、实践作品。
学生是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习得乐器演奏的,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能够用双手演奏的时候,兴趣和自信都会有所提高。学生从“我行吗?”到“我能行!”是一个质的飞跃;从“这太难了”到“我们没问题”,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两年的学习,如今的音乐课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微笑的面孔,学生们享受着演奏多首小型音乐作品的快乐,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信地用双手合奏,提高了视奏能力和自信心。学生在器乐课堂中体验美、享受美、才真正体现出器乐教学的美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