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学风建设探索

2022-03-18 00:03黄静雨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风双减班级

黄静雨

(长江大学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当前,国内对学风建设的研究颇为丰富。这类研究的阵地主要集中在高校以及部分职高,鲜有对基础教育阶段学风建设的研究。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学风建设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分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风建设路径至关重要。

一、“双减”政策背景分析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概言之,“双减”政策的主线要求有两方面:其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主要包括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合理调控以及设计作业的结构,让学生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不能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能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等;其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校外培训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面临的难题。政策要求各机构不能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进行学科培训,同时要求学科类教育机构一律不得上市。“双减”政策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调整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既是新时期的一条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项长久且艰巨的现实任务,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分析当前中小学阶段的学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双减”政策的理念和要求,探索学风建设新路径对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有一定的意义。

二、基础教育阶段学风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学风,指的是学生所具备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等学习方面的特征,是学生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示。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风建设有着较为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学生以及家校合作三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学校在学风建设上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学风建设理念模糊,教学监管机制欠缺。学风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学风是一种精神力量,无形之中熏陶着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性教育的重要一环,然而据相关研究发现,不少中小学都在学风规范化建设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倾向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问题就是学风的建设导向理念界定不明确,学风规划建设工作目标框架不完善健全、学风规划建设发展模式与定位目标不明确清晰等。依据“双减”的要求,可以发现当前国内一部分中小学的学风建设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例如,部分学校大力发展应试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过多的考试和测评,并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忽略甚至放弃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娱活动。而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往往会出现监管机制不完善、学习纪律不规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校和班级的学风建设和管理。

第二,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课后指导成效欠佳。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重,学生课业繁重,除了平时去学校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还要参加课外培训。课外辅导班之所以在我国大受欢迎,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学校的教育,在于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指导成效。“当下,中小学的课堂改革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知识训练成为单一目的,明显表现出对象化教学的局限;二是课堂改革的技术主义倾向。许多课堂改革停留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数量的重新分配上以及时间序列的简单先后程序翻转上。”简言之,当前部分中小学课堂趋向于一种低效性教学,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养和专业技能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教师个人的基本教学技能和素质得不到充分提升,这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

课后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新课的预习以及课后实践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后指导。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过滤掉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当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成效差,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度低时,五花八门的课后辅导班便开始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被分散到课后,导致课堂学习的质量逐渐下跌。

2.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迷茫,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步调往往由教师“牵着走”,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老师而学”或“为了家长而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学习漫无目的,对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内容没有规划,更不会关注自身的发展。例如,曾经被称为“高考工厂”的衡水中学,其军事化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零自由,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严格遵照学校和教师的规定来完成,没有自我管理和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说,这样的教育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必然会导致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监管能力的缺失。

3.家庭方面

学风建设进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家庭教育。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家校合作的效益也不够明显。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未来。由于家庭经济实力和父母观念等差异,不同家庭的教育氛围都各有差异。此外,家庭教育在我国仍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许多家庭教育模式和方法尚不成熟,更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

三、“双减”政策下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学风建设问题,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探索学风建设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班风建设必然离不开学风建设。打造一个文明班级的优良学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集体中的集体氛围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当一个班级内部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个体之间奋进团结、互帮互助时,必然会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反之,当一个班级的整体状态散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形之中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其次,“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强化学校教育。而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学校通过学风建设可以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督促校园以及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

最后,打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可以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任课教师会根据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当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低下,学生学习状态散漫时,便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手段。而当班级中的学生学习风气更加积极,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会随之改变,以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水平和状态。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无形中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风建设路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学风建设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视。笔者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探索得出以下新路径:

第一,注重思想教育,以德育促学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教育是系统工作,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做好一切教育或教学等工作至关重要的根基,只有端正了学生的思想态度,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道德信念,才能有机会树立良好的学风。

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中小学班主任要重点突出学风教育。首先,通过班会形式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对学习的正确态度。比如,通过开展励志教育形式的班会,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或者设置“光荣墙”用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树立好学生榜样,教导学生只有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成为别人的学习榜样;其次,通过开展一些常识类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近年来部分学校开展的大百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泛,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喜爱;最后,“教会学生自觉采用一些合理健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就能有所收获。”自主学习一直是历年课程改革中强调的重点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步骤,从而发挥自觉能动性,进一步进行创造性学习。

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基于学生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基本学习特征,为不同年龄阶段或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内容。例如,在新学生刚入学就读时,在学风教育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入学时就建立学习的目标并端正学习的态度;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可以在学风建设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

第二,强化师资队伍,以教风带学风。教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风格。传统的“教书匠”型教师,一味传授书本知识,缺少技能和方法训练,这样的教育理念早已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生态局面。所以,必须组建“新理念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严以律己,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真正做到坚持终身学习和终身实践研究,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班主任更应以身作则,作为接触学生日常生活最多的教师,在思想上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在工作中以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在教学中以丰富知识赢得学生。

“双减”政策指引下的中小学班级,可以通过以班会形式定期开展诸如“雷锋型班主任”评选、“最受学生喜爱老师”评优等一系列主题选拔表彰活动,树立优秀教师典型,鼓励一线教师热爱岗位,同时也能增进班级师生成员之间良好的关系,营造崇尚“以教带学”优良传统的班级氛围,从而促进班级的学风建设。作为“双减”政策的试点基地之一——上海市松江区九亭第四小学,设置了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需要教师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各科知识点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校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社会大课堂,探究饮食文化、博物场馆、历史遗迹、家乡风俗特色等。将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策略延伸到所有学科,融入到每一位师生的教与学中,有助于形成以教风带学风的良好局面。

另外,上海市部分中小学还引入了国内高校中的“导师制”,在全国中小学内率先推行全员导师制,目标是“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规定一名教师负责三名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有效落实了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为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提供了帮助。

第三,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学习氛围。班级文化主要是由班集体形成的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起着主导作用,跟全体学生携手,共同组建富有精神与物质文化的班级氛围。精神文化建设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主要体现了班级的价值观与价值方向,同时还可以约束学生的道德与行为。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地方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主要包括风俗研究、饮食文化、方言特色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将学校资源与地方资源充分结合,进行文化宣传与研究;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下,学校和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开展相关文化教育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此外,班主任要注重学风建设,并将其当作培养目标之一,在学生间成立“学习互助小组”,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此外,校园是学生的活动场所,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一间教室的硬件设施和外观布置,体现着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格。班主任要善于优化教室环境,为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条件。比如,主题“可爱美术家”,主要是在墙壁上将学生的创作灵感生动、惟妙惟肖地体现出来;主题“班级小明星”,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展示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另外,还可以设置信息公告栏,或者绿化角、图书角等,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班主任的精心指导,带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感到骄傲、自豪。

第四,及时与家长沟通,构建家校共育。随着一些新政策和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提出,我国新型家庭教育工作正在迅速步入正轨行列之中。健康的现代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体系的支持。同时,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上不能孤注一掷,而应当结合与学生相关的各方力量,形成合作共育的良好局面。以家长工作繁忙、难以安排子女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为典例,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灵活性,创新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保证学生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家长会、家访、举办专家讲座等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时,注意时间安排,尽量选在非工作时间并控制时长。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探索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式,借助线上平台,采取“互联网+家庭教育”的方式。如建设网络家校合作平台、开辟网络专栏、借助公众平台发布家庭教育科普文章等,使家长可以更加便捷、灵活地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例如,上海市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开展专业资源开发和培训调研指导,并下发了《师生关系指导手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作业命题指导手册》。只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从而达到建设全体性的良好学风的目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教学规划上入手,优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从而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益;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还可以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和地方特色开展多样性课程,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五、结语

优良学风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风建设是办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的学风建设理念亟需改变。重新审视当前基础教育的学风现状,从思想教育、师资组建、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几个方面探索学风建设新路径,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学风双减班级
班级“四小怪”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班级英雄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