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3-18 01:32周文波
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柴烧兔毫龙窑

周文波

(南平市建阳区福煜堂贸易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千年名窑,黑瓷巅峰。洗尽纤尘,重获新生”,建盏是黑瓷中的典型代表。建盏最早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朝,续于元代,至明中后期趋于衰落,淹没于清朝,复出于今。在建窑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阶段,从兴起到兴盛再到衰败、从炙手可热到灰飞烟灭,这些发展与时代背景有着紧密关联。现代,建盏的文化也需随着时代脚步而有所进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传承,结合当前审美文化精神需求等各项因素综合分析建盏之美,逐步将建盏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建盏匠人致力于进行建盏的发掘、研究以及仿制、创新工作,成果斐然。

1 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1.1 建盏起源

宋代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并得益于前代制瓷技术的积累,在宋代瓷器达到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一时间窑口林立,五大名窑更是举世闻名。斗茶文化是宋代茶艺文化的代表,这段灿烂悠久的古代文化仿佛一块精雕细琢的玉石,弥足珍贵。了解斗茶文化可以让后人理解“诗酒趁年华”和“人间有味是清欢”,理解古人眼中茶的魅力以及斗茶中独特的审美标准。宋时茶色崇尚“白色”,因此需要有色彩关系相对浓重的茶盏来衬托汤色。因此蔡襄在《茶录》中提出了“茶色白,宜黑盏”的观点,徽宗赵佶也在他的专著《大观茶论》中予以了肯定——“盏色贵青黑”[1]。建盏是宋代斗茶中必不可少的器具,在茶文化继承与弘扬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载体作用。建盏为北宋帝皇所赏识,把它作为赐茶的专用茶具,并且为君、臣、文人墨客斗茶所使用。同时建盏也作为普通老百姓日常使用,天子和庶民均可用,外出僧人用以化缘,寺僧们也常用来喝茶,因此,建盏无论贵贱而天下通行,达到了“帝黎同用,僧俗共享”。

建盏由于其配方和烧制方法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斑纹和色彩。建盏最出名为兔毫盏、油滴盏和曜变盏。兔毫盏其釉中有均匀细密的丝状兔毛般结晶,因此名为兔毫盏。兔毫盏又可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等,其使用量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油滴盏釉面上的斑纹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结晶,镜面感强,散射分布,犹如水面上漂浮的油滴,因此名为油滴盏[2]。

曜变盏表面浮现着大小不一的油滴,这些油滴外圈具有红、黄、蓝、绿等彩色光晕,光晕之外是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毫丝,犹如宇宙变幻,浩瀚深邃、耐人寻味,不可捉摸。世界上流传至今的完整曜变建盏仅存三件,均在日本,分别收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和大阪的藤田美术馆,被日本人视为“国宝”。在十六世纪前期,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君台观左右账记》这篇历史著作中针对建盏划分了不同的等级,更是将曜变视为建盏中的神品,视其为世上不可多得的珍宝。曜变建盏整体质地呈现黑色,有面上具有星星一样的斑点,并且这些斑点周围围绕着玉白色光晕,十分美妙神奇。对建盏文化有所了解的人们,通常都知道曜变建盏的珍贵。想要烧得曜变建盏,使得建盏的表面上出现宛若天际彩虹一般的缤纷效果,必须在烧制过程中形成一种非常薄的铁结晶膜,因此曜变建盏十分难得,转瞬即逝,十分珍贵。

建盏通常采用手工拉坯,手工拉坯更具有艺术价值,倾注了匠人们的艺术灵魂。在器型上,建盏的共同特征是足小口大,形如漏斗,一般分为束口、撇口、敛口和敞口四种器型。其中又以束口器型最具特色,为建盏独有的造型。建盏束口造型不仅有助于防止坯体在高温下变形,亦可防止点茶时茶汤溢出,这样的设计匠心独具。束口器型建盏主要特点就是口沿约束、腹部有细微的弧度、腹部下方收敛、有浅浅的圈足,整体呈现“V”字型的造型。通常情况下,在两条线以倾斜的形式存在并行时,会相互抗衡和排斥,但这种“V”字线器型具有强烈的体量关系对比,在建盏口沿位置,具有较大的体量,而这种样式也让口沿位置显得更为立体,相应会使相对较小的圈足显得更为精致,整体器型给人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通过空间虚实对比,束口建盏造型表现为口沿曲折,外缘向内部收敛,并收紧成一圈浅浅的约束槽,在内壁部分,则形成一圈略微的凸起圈。这种样式具有虚实相辅的空间关系,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虚实空间,器形特点更为明显,带来较强的视觉体验。

1.2 建盏的传承

随着宋朝的灭亡,建盏也跟着一起沉寂。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备受青睐的建盏茶具失去了斗茶活动的依托,不再适应社会潮流,与社会需求脱节,风光不再,导致建盏文化出现严重断层。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于1981年3月研制出仿宋兔毫盏,失传600多年的建盏烧制技艺得到恢复发展,重现迷人光彩。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阶段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又重新展现了窑口林立的景象,在现代建盏匠人工作中,完美还原了采料、碎土、淘洗、配料、陈腐、炼泥、制坯、修坯、素烧、上釉、焙烧等多个环节,对古法建盏工艺进行了传承。

因为建盏烧制技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所以对从业匠人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要加从业匠人对瓷器相关知识的全面深入了解,注重匠人瓷器只是建构和专业烧制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建盏烧制技能。在建盏烧制过程中每个建盏都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直接影响到建盏的成品斑纹和色彩,在建盏烧制时通过不同温度及气氛作用,会导致釉面材料分解而生成较多的气泡,这些气泡会在坯体表面漂浮,并与坯体发生持续反应,使坯体中的一些成分快速分解,釉面与坯体所接触的部分相对会形成粗糙的结构,因此能促使坯体和釉面结合得紧密,并且由于建盏材料组分分布不太均匀,大量的铁元素物质能够促进升温的速度和温度显著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建盏的烧制结果。例如在低温环境下液相分离受阻,就无法生成大量的饱和溶液晶体,并且无法析出晶体。因此尽量控制建盏釉面气泡的数量具有重大意义。

在建盏的传统烧制中,主要采用龙窑柴烧,在烧制过程中需要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天气、湿度的影响,掌控难度很高。同时,采用龙窑柴烧效率较低,一个月的时间通常只能烧两三窑,并且每一次烧窑,都需要持续不间断进行三个昼夜,之后再等待三个昼夜,让烧制成的建盏自然降温。在龙窑柴烧烧制过程中,主要采用松木作为燃烧材料,在一次烧窑过程中,所使用的松木总量,达到数吨,消耗了森林资源,并且烧窑产生的烟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即使是这种情况下,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对建盏进行烧制,所带来的成品率也很低,仅仅为10%~30%左右。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延续传统龙窑柴烧的同时,也应用了电窑炉烧制工艺。现阶段,在建阳柴烧龙窑中,也设置了空气过滤净化系统。使用电窑炉烧制建盏,以电作为升温能源,烧制效率明显提升,采用电热窑炉,每天都可以进行烧制,并且可以实现高达50%~80%的成品率,同时也实现了更高的环保性,对环境无污染。随着电窑炉烧制技术逐步普及,为建盏烧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性,对温度的上升的掌控更加容易,并为建盏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烧制途径。相比于龙窑柴烧烧制工艺,使用电热窑炉烧制技术,可以使龙窑柴烧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电烧窑炉可以使建盏获得更为明显的出彩效果,比如牡丹、菊花、彩金等等,这些斑纹呈现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1.3 建盏的发展

建盏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品,没有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就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更谈不上让艺术瑰宝发扬光大,但过度的标新立异又可能会使建盏艺术品庸俗化,失去其宝贵的收藏价值。所以,在整个建盏产业发展阶段,建盏匠人、协会组织、营销团体、政府相关部门需形成共识、求同存异,找准服务定位,这样才能既保障建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又推动了建盏健康发展,提高建盏鉴赏和收藏的价值,切实夯实建盏产业发展的基础[3]。建盏本身有着鲜明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整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其中凝聚着建盏设计者和工匠的巧思和精神财富。研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盏产品,需要对建盏文化产业前景进行多方位的理性思考,这种前瞻性的预测为建盏的后续研究与开发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代匠人可以将自身创意结合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理念和烧制技术(如电烧、气烧),在建盏的器型、斑纹、釉色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从坯料配置、釉料配方、烧制工艺、造型设计上进行突破,烧制出与众不同的建盏斑纹和釉色,传承中国传统美学审美内涵,在展现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浓郁东方艺术气息的基础上开发建盏及建盏衍生品。把过去的建盏文化精髓印于现在,传承于未来。

图1 作者烧制的现代建盏

同时可打破传统单一材质的观念束缚,将建盏与金、银、大漆等材料进行艺术碰撞结合,在审美形式上更具现代风格,如在盏内镀金描银、盏外髹漆作画,新材质、新工艺的介入结合让建盏工艺品耳目一新,更具时代特征,在创作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装饰性更具现代陶瓷的艺术语言,建盏工艺品也由此取得思想观念的衍生拓展,发挥建盏的无限可能性[4]。此外,当地政府需要进一步注重建盏文化产业园的完善发展,鼓励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建盏企业的构建。建盏文化产业园集建盏原料研发、烧制和建盏作品展示于一身,让建盏文化产业链得到进一步拓展,借助产业集群的构建,为建盏文化的进一步良好传承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建盏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2 结语

建盏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得到了众多收藏家的支持。建盏创作既要体现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建盏的烧制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留传承建盏传统制作工艺和材料在经典品类(如金兔毫、银油滴)的应用延伸,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研究新造型、新斑纹及新釉色,制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精品,以使建盏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盏。

猜你喜欢
柴烧兔毫龙窑
兔毫建盏的鉴赏*
柴烧匠人的指尖追求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活着”的龙窑
柴烧志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如果你还爱我
双城市兰陵镇房身泡村出土的宋代兔毫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