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彩曜变建盏的烧制方法*

2022-03-18 01:32黄文勇
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兔毫油滴光晕

黄文勇

(南平市建阳区御窑陶瓷研究所 福建 南平 353000)

宋代烧制瓷器窑系众多,深藏在福建北部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窑口,胎质既不细腻,颜色也不够清雅,却被宋代皇帝青睐,异常喜爱。这个窑口所产的便是当时风靡整个社会,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的建盏。这和宋代的茶文化密不可分。

宋代的点茶斗茶文化十分流行,建盏可以说是为斗茶而生的瓷器,无论是釉色还是器型,极为符合点茶的使用条件,所以备受皇家贵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喜爱。总之,建盏专指产自宋代福建建州府(今福建建阳),胎质灰黑、灰褐,含铁量较高,釉色青黑带夺目斑纹的,高温烧成的茶碗。其之所以迷人,主要是因为结晶釉的窑变花纹。该釉属于古代结晶釉范畴,含铁量较高。在1300℃左右的高温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釉水会变化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这种由于釉水本身的变化,而不是人工通过色釉控制产生的花纹,称之为“窑变”,古人也将其视为窑神赐于的礼物。

建盏的釉色大致可分为五类:黑釉、兔毫釉、油滴釉、曜变釉和杂色釉。“曜变”一词亦来自日本。曜变建盏完整品,全世界共三只,均藏在日本,以静嘉堂所藏的曜变盏最为出名,被称之为“碗中宇宙”。而曜变盏,是存世的宋代建盏中,最高级别的神作,堪称无上神品。

1 曜变建盏的历史地位

曜变就是在油滴和兔毫的基础上,温度和瓷釉反应达到极致的幻变。以“曜变”二字记载建盏,最早见于室町时代成书的《能阿相传集》,曜变(建盏之名)天下稀有之物,釉色如豹皮,建盏中之上上品也。稍早于常被引用的《君台观左右帐记》(成书于1511年)。《君台观左右帐记》是记录足利将军宝库的文献,文中将将军收藏的茶碗分为若干等级,“曜变”首当其冲,被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之神品,为世间所无之物。曜变建盏既是茶文化中的圣物,又是世界陶瓷艺术品中的佼佼者。

2 曜变建盏需具备的条件

(1)曜变应符合铁胎、高温烧成特征。有人怀疑曜变不是建窑烧制的,但根据曜变盏的胎骨特征可以判断,并通过对建窑遗址出土类似标本的鉴定,可以确认,国宝曜变盏确定就是宋代建窑烧制的作品。宋代建盏必须符合铁胎、高温(1300℃甚至更高)两个条件,曜变亦然。

(2)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如图1所示。使用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这是曜变建盏工艺至关重要的一点。

图1 一次烧七彩曜变建盏

为了复原曜变天目技艺,日本已经对其馆藏国宝曜变进行化学分析,从科学角度证明,国宝曜变使用天然矿釉,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瓷釉中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等有害重金属,其多变的辉彩,是安全无毒,且自然形成的。兔毫、油滴都是铁系结晶釉的杰作,是一次上釉、一次烧成,曜变当然不例外。

要在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前提下烧出曜变,对气氛等因素要求极高,在宋代成品率是十万中无一的。这从曜变建盏存世的数量即可证明。

(3)斑核形态以圆形为上、聚落成群。曜变盏斑核形态大部分呈近圆形,聚落成群。曜变斑核乍看上去与油滴、兔毫迥异,但并非毫无关联,通过显微镜观察,曜变与油滴的区别在于,油滴是斑点内有结晶色彩,斑点外全黑。而曜变则相反,斑点内黝黑,就像宇宙中“黑洞”般深邃,斑点外光晕环绕,这种形状称为“斑核”。曜变就是在油滴和兔毫的基础上,温度和瓷釉反应达到极致的幻变。所以要想烧出曜变,必须要先掌握兔毫和油滴的烧制技艺。曜变的斑核并非油滴斑那种均匀分布,而是形成几个大小迥异的群落,宛如宇宙星云,各自集结,相互辉映。不同的曜变盏,聚落形势各自精彩。

(4)随光线、角度变化,改变盏体颜色的彩色光晕。曜变盏的斑核外必然环绕着彩色光晕。光晕会随着光照角度的改变,幻变得七彩斑斓,就像彩色的夜空绚丽多彩。曜变的神奇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变幻莫测的辉彩。它在艺术风格上,不仅兼具点、线、面的多重几何美感,更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神秘多变的辉彩

(5)盏内带有彩色兔毫。曜变和兔毫、油滴技艺之间存在必然且紧密的关系,其就是建立在兔毫、油滴基础之上的工艺。如果一位工艺师兔毫和油滴烧制不好,必然也烧不出曜变。曜变建盏的主要特征,其关键亮点在于斑核、彩色光晕和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简单的说,曜变建盏就是要符合以下特征:一次上釉一次烧成,斑核圆、黑,核内平整,核边有光晕、幻彩,斑核三五成群。这就是曜变建盏。

从以上特征来看,曜变盏在入窑前,胎釉用料都极为讲究;入窑后,需要极好的氛围、极为恰当的时机才能烧出。

3 现代曜变建盏的重要特征

3.1 曜变盏的斑点环

曜变盏的斑点环有二种形式,一是斑点周边显露的金属状的边缘线,二是斑点周边的宽带环。二者都与斑点熔化有关系,边缘线俗称细环,是斑点开始熔化时裸露出的斑点银白色边缘(其实,是肉眼看成的细环线),宽带环是由斑点熔化的斑点熔碎片构成的,有的薄,薄如膜状,有的厚,厚到斑点熔碎片积聚成片状。窑温达到一个临界点,斑点熔化,斑点环开始形成,温度继续升高,斑点环就消熔消失了。

现代电窑相对精准提温和持温的功能,是烧制曜变盏斑点环至关重要的设备条件。宋代龙窑烧兔毫盏时曾经烧出曜变盏的斑点环,但那是偶然因素所致,不是有目的的技术因素决定的,现代电窑烧出曜变盏的斑点环是技术发展成熟的有所作为,这是本质的区别。烧制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上电窑精准的控温功能,才能稳定批量地供应市场高质量的曜变盏,满足市场对曜变盏的需求。

3.2 曜变盏的斑点布局和组合

曜变盏斑点布局和组合的形式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通常参照日本国宝曜变天目(宋窑曜变盏)的斑点组合形式,将曜变盏的斑点组合形式约定俗成为单颗带环斑点或数颗带环斑点的组合。当盏面釉水随窑温熔解成液态时,整个盏面条件相同,布满盏面的井口随机出现,液状的析晶随之涌出形成斑点,此时斑点布局形式是全盏面满堂铺的原始状态,但很快就进入此长彼消的分散动态过程,盏面中满堂铺的部分斑点消熔,部分斑点新涌现,形成不断变化的斑点布局。

日本国宝静嘉堂藏曜变天目的斑纹图案就是斑点岛状组合的经典形式。斑点岛状组合不仅要求斑点分散布局,而且要求相邻的斑点宽带环相互连接组合。烧出宽带环斑点是烧制斑点岛状组合的必备条件,宽带环烧宽到与临近斑点的宽带环连接是第二步,如果能烧成厚实的连结,斑点的组合形同漂浮着的岛屿,给人静穆安宁的美感。当然,要烧出整个盏面都是岛形组合的斑纹,还有待时日,有待技术的继续突破。

3.3 曜变盏的斑点环的彩色光晕

曜变盏盏面颜色光有多种,斑点环上的彩色光晕,才是曜变盏最独具特色的价值所在,如图2所示。不同的窑温和烧制条件可烧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建盏盏面多种颜色光的表现状况。曜变盏是黑釉建盏,自然有着建盏颜色光的共性,同其他釉色斑纹的盏一样,曜变盏的盏面能够呈现出黑釉烧出的各种颜色光,但属于曜变盏独具的颜色表现形式是斑点环上的彩色光晕,这是其他釉色斑纹无法拥有的。

图2 七彩曜变建盏的彩色光晕

4 曜变建盏的素坯制备

烧制曜变建盏的主要原料有:红土和高领土、釉矿石和草木灰。红土、高岭土和釉矿石来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烧制中所用到的油柴为富含松脂的松木根,可剧烈燃烧,毛竹为晒干的毛竹,松木为晒干的松木,桦木为晒干的桦木。

首先将28%~36%的红土和62%~70%的高岭土混合粉碎,加水淘洗,过80~120目筛,压滤、炼泥、陈腐,得到坯体原料;将所述坯体原料拉坯和修坯后,在830~870℃下素烧5.5~6.5h,冷却取出,得到坯体;再将50%~56%的毛竹、30%~32%的松木和12%~18%的桦木充分混合,燃烧,收集灰烬,得到草木灰。

将26%~29%的釉矿石、6%~10%的钾长石、16%~17%的重量份石灰石、3%~7%的草木灰和39%~45%的水投入到球磨机中研磨,过80~120目筛,陈腐3.5~4.5d,得到釉浆;将所得到的釉浆施用到素烧好的坯体上,晾干,得到施釉后的坯体,其中施釉厚度为0.45~0.55mm。

5 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

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电窑炉内焙烧,焙烧过程如下:电窑炉温以140~160℃/h的速率,从常温升温至1310~1330℃,然后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9~11min投一次,共投3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1500~160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打开炉门,继续在1310~1330℃保温14~16min;然后关闭炉门,操作电窑炉以110~130℃/h的速率从1310~1330℃降温到1140~1160℃,向电窑炉内投入油柴,每隔4.5~5.5min投一次,共投2次,每次按每立方米电窑炉空间投1150~1250g的量投入油柴,油柴投入完毕后,继续在1140~1160℃下保温9~11min;最后断电停炉,自然降温到280~320℃,将炉门打开为全打开状态,炉温降到180~220℃出炉,降到常温,得到七彩曜变建盏。

6 结语

曜变就是在油滴和兔毫的基础上,温度和瓷釉反应达到极致的幻变。而曜变盏,是存世的宋代建盏中,最高级别的神作,堪称无上神品。使用精密的电窑温控,通过特殊的工艺制备方法,成功烧制出炫目多彩的曜变建盏。此工艺制备的七彩曜变建盏玻璃化程度十分优异,釉面润,无气孔,光滑,色彩炫目,晕彩变幻,光亮,在光照下七彩曜变,光芒万丈,多彩光环,且具有随光线变化的彩晕,建盏的内壁上的釉面上具有聚成群落的圆形或类圆形油滴和毫丝,油滴润泽,具有光晕,毫丝清晰、疏密有致、色彩丰富且有立体感,从而具有优美的外观、收藏和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兔毫油滴光晕
圆形的油滴
兔毫建盏的鉴赏*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圣诞节的灯光
水中油滴的艺术照惊悚如眼
关于高中教材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建议
轴承腔润滑油沉积特征分析
双城市兰陵镇房身泡村出土的宋代兔毫盏
凝固的光
唐代宣笔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