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彬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中国瓷器的烧造是在东汉时期开始的。磁州窑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民间窑系,在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元青花更是中国瓷器的璀璨明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说法。
元青花的出现让景德镇原有的瓷器装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标志着中国陶瓷“彩绘瓷时代”的开启。在元青花出现之前的景德镇瓷器都以胎体装饰为主,元青花烧制初期景德镇画工们就掌握了较为熟练的釉下彩绘技巧。那么这是否受到了在宋代彩绘技术就已经发展成熟的磁州窑影响呢?笔者将从彩绘工艺、装饰纹样表现形式、装饰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比较磁州窑和景德镇元青花,从而探讨磁州窑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产生的影响。
磁州窑的釉下彩工艺受唐代长沙窑影响和启发而加以进步发展,磁州窑的工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结合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法,创造了“质朴奔放”的陶瓷装饰风格,确立了磁州窑的特色装饰地位,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磁州窑系的彩绘种类很多,除白地绘黑花外,还有白地绘划黑花、褐斑、黑釉剔花等十几种。
釉下彩绘艺术,主要是用笔在坯胎上绘制,这如同在生宣纸上作画一样,绘制时要充分掌握水的浓淡、干湿和笔上含料的多寡以及运笔的快慢,这不但要有相当绘画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是达不到厚薄均匀、浓淡得当、构图严谨、典雅动人的艺术效果的。生产元青花的景德镇窑,没有烧制釉下彩的历史,景德镇窑过去采用的刻、划、印工艺与釉下彩绘的技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只有磁州窑系画工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他们长期从事彩绘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彩绘经验,只有他们才能使元青花产品一开始就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
宋末元初,由于战乱导致北方窑口的工匠们大量南迁,加速南北窑系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对元青花的出现和装饰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元青花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景德镇的工匠们就掌握了较为成熟的釉下彩绘技法,这其中与具有成熟的釉下彩绘传统的磁州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元青花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磁州窑的工匠来到景德镇直接从事元青花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二是景德镇画工们得到来自磁州窑画工的指导和技术传授,运用到元青花的制作中。总的来说,元青花的出现并不是磁州窑釉下彩绘技术的简单运用,而是彩绘工艺与景德镇窑进行融合再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烧制成功的杰作。
1980年,景德镇一处元代的作坊遗迹曾出土一件釉上彩高足杯的残器,残片的釉面上用含铅的红、绿、黄三色潇洒地彩绘着一枝折枝菊。釉上红绿彩绘是宋金时期磁州窑所特有的风格,据此可以推断磁州窑釉上彩绘技术可能已于此时传到了景德镇。磁州窑的工匠们在南迁的过程中来到景德镇,带来了磁州窑的釉上红绿彩绘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磁州窑首创的白底黑花彩也就是釉下黑彩的技术,由此可知元代景德镇与河北磁州窑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磁州窑系以其独创的白地黑花彩深受北方广大人民的喜爱,装饰内容多取材于当时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在磁州窑装饰纹样的初创期,由简单的几何图案、植物和简单的花鸟图案构成。磁州窑画工学习中国书画家用笔在宣纸上作画的方法在瓷器上进行彩绘,磁州窑的瓷器开始向彩绘装饰转变;金元时期是磁州窑纹饰的辉煌期,有发展完善的花鸟禽兽、山水、人物画。花卉题材多见牡丹纹样和莲花纹样;人物多见婴戏图,还有故事居多,磁州窑纹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磁州窑装饰种类丰富,除规整的装饰图案以外,还从各种绘画中吸收借鉴并且重新使用,呈现自由洒脱的艺术趣味,其装饰手段又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实用性与美观性完美统一,充分体现了磁州窑画工们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也为元青花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准备。
磁州窑系中的各类花卉纹、龙凤纹、鱼藻纹、钓鱼图、婴戏图以及文字装饰等均为元青花所继承,如景德镇生产的青花鱼藻盆与磁州窑系花字鱼藻盆纹样非常相近。再比如说景德镇元青花的菊纹与磁州窑的菊纹在构图和风格上都很接近。两者都是绘制单层菊瓣的扁菊,花瓣大多数只勾勒轮廓,还有少数会涂染。花蕊的画法也完全相同,有的是采用斜网格纹式,大多数画工较简单的采用螺旋线式。从时间上来看,磁州窑菊纹对景德镇元青花菊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图1 元青花瓷
在宋代磁州窑的装饰纹样中,竹绘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磁州窑的画工们有意识地将诗文书画的艺术运用在陶瓷的装饰上。以竹纹作为主要装饰图案的装饰手法在磁州窑产品上繁荣于金元时期,并影响了中国瓷器装饰的最终发展趋势。元代景德镇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元青花在装饰方法上广泛的学习磁州窑陶瓷装饰的经验,同时学习纸本绘画的优秀特点,将绘画与瓷器更好的进行结合。他们在工艺技术和装饰风格上的借鉴,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从以上图案对比中可以看出,景德镇元青花在装饰纹样上一定程度的学习和借鉴了磁州窑彩绘,可以这样说,磁州窑釉下彩绘是青花瓷的直接先祖。
在磁州窑的制作技巧中,受毛笔绘画装饰的影响最大。宋代初期少数磁州窑画工尝试着用毛笔在胎体进行彩绘装饰,成功地将中国画技法创造性地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来。以白底黑花装饰工艺为例,运用黑白两色形成强烈的对比:首先,画工们中国画工具和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黑绘彩料替代水墨,形成黑白强烈反差,生动形象地将各种物象描绘在器物造型上。再者,画工们对中国水墨画中所讲究的笔墨趣味加以吸收运用在白地黑花装饰工艺中,在磁州窑发展的繁荣期,画工们能够充分把握毛笔绘旧装饰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利用纹饰变化表现动感。画工们在绘画时并非照搬中国书画的技法使用,会根据彩绘黑料的特性进行运笔方式的改变。另外文人的参与也将新的内容和题材代入其中,使得磁州窑陶瓷的装饰绘画更具诗性的意境。画工们不单单满足于对物象的临摹,而是在绘瓷中加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自我的表达。磁州窑系作为民窑没有官方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多受到世俗的影响,磁州窑在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上,一直在不断与不同民族和文化相碰撞,努力发展。
景德镇元青花在学习磁州窑釉下彩艺术的过程中,没有全盘接受,结合景德镇窑本土进行创新。中国画是以笔墨塑造形象,不靠明暗表现对象。不同性格的笔墨,反映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和思想感情。景德镇元青花是采用写意形式进行装饰的,除用线之外,还善于利用钴料的浓淡散晕的多变色调,使之获得水墨画一样的美感。在白色瓷胎上绘有蓝色图案花纹的青花瓷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具有用墨在白绢或白纸上绘画同样的视觉效果。康熙时期的青花分水技法正是根据国画中的“墨分五彩”而提出的青花“料分五色”。景德镇元青花最大的特色便是它扎根和生长的土壤,一旦背离了他本身的“泥土性”,它就会黯然失色。元代青花瓷绘画艺术是继磁州窑之后中国陶瓷史上彩绘瓷的又一大飞跃,青花绘画气势磅礴,运笔成熟,挥洒自如,呈现出一种浑厚而又雅致的神韵。
本文主要聚焦磁州窑对景德镇元青花的影响这一视角,首先讲述了磁州窑和元青花的历史发展,从彩绘工艺的角度对磁州窑和元青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磁州窑与景德镇元青花之间的继承关系,由此肯定了磁州窑更有可能是景德镇元青花的源头。其次,本文从装饰纹样、艺术风格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元青花釉下彩绘技术的来源得出:磁州窑的釉下彩绘更有可能是景德镇元青花的前身这一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