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树红
摘 要:作为“树人”之基,“立德”是学生成才成长的保障,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小学阶段,是“立德”的黄金时期,此时抓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机,创新教学方式,将德育等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现“立德”的目标。本文在对开放性学科活动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明确了其在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基于开放性学科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原则与策略,以期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开放性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145-04
A Probe into the Strategies of the Open Subject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MAO Shuhong (Xue'an Primary School, Dongchen Town, Rugao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s the foundation of "cultivate talents", "moral education" is the guarantee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primary school is the golden age of "moral education". At this time,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teach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to integrate moral education and other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s into course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can be realiz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moral education" goal.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description of open subject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clarifies its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based on open subject activities. Facilitat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an efficient classroom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Primary school; Open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倡导联系学生生活,以活动或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或满足学生自主探究需求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学科特性使得其本身具备了综合性、开放性、游戏化以及生活化等基本特征,这为开放性教学的融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时机。因此,如何有机整合开放性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值得深入探讨。
1.开放性教学概述
开放性教学最早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主要是强调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参与性,打破教学空间因素的束缚,摆脱教材内容的限制,同样不需要提前进行教学方案或计划的设计。与此同时,开放性教学倡导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及智慧,这同当下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基本保持一致。对开放性教学而言,其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基本教学特征:一是互动性。在开放性教学下,无论生生或者师生,它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思维启发更加容易,对教学相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积极的意义。二是探究性。在开放性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时空因素不再受到限制,课程教学氛围灵活多变,均可以结合学生学情及需求和爱好等灵活进行设计,可以有效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觉得课程知识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事情。三是人本性。在开放性教学下,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这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所强调的生本理念,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有积极的意义。
2.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活动开展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以及形成正确道德准则的一门重要综合性课程。在新时期环境下社会环境越发复杂,此时为了夯实小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助力他们成长和成才,就必须切实做好“五育”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强化德育教育,助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养成,提升他们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且依赖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的内容来开展知识讲解,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压抑,学生在听这些道德或法律方面“大道理”的时候常常听得非常迷糊,无法对它们的具体内涵及意义形成深刻认知。此时如果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开放性教学,以开放性学科活动的方式开展授课,那么可以彻底摒弃以往侧重“师讲”的授课模式,真正地突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可以摆脱教学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不再依赖于固有的教学方案与计划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教学。因为开放性教学本身强调学生主动地参与那些能够满足他们自主探究或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辅助学生主动学习及探索的角色,有利于借助开放性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完成自身学习任务基础上高效地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最终可以更加高效地助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养成。
3.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活动开展的原则
(1) 有效引导
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与否,或者其能否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的作用,评价的一个核心指标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量,而是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原动力调动的多少,或者说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的知识量。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特征,如果实际授课中一味地依据“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被动灌输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那么就容易使他们感觉到非常乏味、枯燥,进而会影响他们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学习的效果。此时,如果可以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开放性教学模式,那么可以灵活地设计各种各样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活动,如可以灵活地运用趣味性和直观性比较强的影片、图像或者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绘本等,那么都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兴趣,抬高他们自主学习及探究的效果。但是在整个开放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中,教师必须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及学习地位的过程中,充分强化教师方面的指导及辅助作用。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思维能力不足,尤其是无法自主完成客观事件的独立性评估及分析,此时必须依赖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门指导及点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开放式教学模式顺利融入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当中。
(2)贴近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资料之一。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样依赖于先进、有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支持,因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预习或者复习等环节都依赖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支持。新时期的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此时学生除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外,也可以从多路径和渠道来进行获取及学习,所以如果继续采取常规的“唯教材”授课理念,那么必然会对整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实际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生活化素材本身同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而在开放性学科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同小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联系,通过贴近他们认知的开放性教学更有利于帮助他们高效理解及掌握这些关键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预定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学科教学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中关于“交朋友”“交通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们对应的实例,如果可以深入挖掘这些生活化素材来辅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那么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相关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难度,增加这些知识呈现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最终可以助力学习水平提升。
(3)开放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学科活动的设计建立在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基础上,因为小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平时注意力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及干扰,所以为了保证开放性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有计划地构建开放性教学氛围,保证可以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开放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及活动氛围下进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以及其他一些学习性活动,助力他们学习水平大大提升。基于开放性教学氛围的构建,可以有计划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发问,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使他们可以师生或生生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及开放探究等一系列有效性学习活动来助力他们高效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灵活地设计一些趣味、开放的合作讨论或者共同活动等多樣化的开放性教学氛围,如“交朋友”方面的知识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游戏或者角色扮演和辩论会等多样化的开放性教学氛围,保证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及探索,最终助力他们的学习效果提升。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活动设计中,除了考虑教学及活动氛围的开放性外,还同样需要考虑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证所构建的开放性氛围能够满足学生自学、自思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学习需求,避免开放性教学氛围创设的过于乏味而影响开放性教学效果。
4.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活动开展的策略
(1)开放教学内容,突破固定教材束缚
在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活动开展期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将“开放性”这一特性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作为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活动开展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的开放性与否会对后续开放性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极大影响,教材内容实际上就是一个“例子”,而不是绝对、唯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大胆地创编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迎合现阶段教育领域比较火热的“校本课程”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取舍教材内容。因为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本身是立足于宏观层面上设计的“通用型”教材内容,但是实际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不同班级中的小学生群体本身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这些固定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实际实施中并不一定都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打破现有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局限性,立足于围绕学生身边的地域及环境条件等,灵活选择及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事、物等构成教材内容,科学创编教材内容,使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开放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其次,要注意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大概念”“大单元”等全新的单元教学理念,充足现有的教材内容,保证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编排的思维定势,通过合理删减及整合这些课程知识,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高效思考。最后,要注意拓展教材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上做外延处理,保证助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点,保证最大程度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效果。
例如,为了使学生意识到“洪水的无情与危害”,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可以直接联系贴近学生当下生活的一些实例来作为这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内容,如2021年河南地区的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本省内31个县区140个乡镇总计287713人受灾,并且结合这些内容都可以摒弃以往单纯文字的介绍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生动图片配合简短语言描述的方式来作为该部分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学的重要知识。相较于教材中固定内容,这些知识本身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更容易令他们心理受到触动。又如,在学习“美食文化”方面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中,除了教材中固有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整合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家乡地区特色的美食文化,借助这些内容的有效整合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家乡丰富、多彩的文化,对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同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除了专门性挖掘本土民间资源、乡土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来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外,也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大胆地拓展,保证可以借助拓展性或者延伸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来使学生对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有效提高他们整体学习的实效性。比如,针对“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除了教材中红绿灯方面的交通知识外,还可以将常见道路标识以及骑行自行车中的安全事项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拓展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安全出行。
(2)开放教学空间,满足学生参与需求
课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是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场所,但并非是唯一的一个场所。基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可知,活动与游戏是该门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这决定了其本身的课程开放性特征,所以必须在开展开放性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大胆地打破课堂教学空间束缚,从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出发,指导学生可以回归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并且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开放性体验。首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可以大胆地走出教室,亲自到社会大环境中去体验,满足他们户外探索的需求,使他们可以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其次,要注意抓住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灵活利用亲子活动或者其他家庭教育方式来向小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知识,助力和谐家庭环境氛围的构建。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指导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接受良好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熏陶或者感受道德与法治思想的影响等,最终以此来助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种养一种花”或“试种一粒种子”的开放性学科教学活动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或者周边一些可以利用的花圃等来让学生亲自进行种植各自喜欢的种子或者花苗等,在他们体验松土、浇水、除草等的过程中可以认真地记录下这些幼苗的成长历程,最终还可以使他们收获果实。通过这种户外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可以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有付出才有收获”这一价值观念。
(3)开放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教学形式的有效性与否会对最终教学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必须注意在开放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有计划地拓展课程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深刻认知。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则主要体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性,要不拘一格地展现出灵活性,保证可以满足小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教学实践中诞生了许多符合小学生学习特征及学情和学习规律等的全新教法,如角色扮演法、情境创设法、游戏化教学或者微课等,这些多样化的开放性教学方式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对提高他们自身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效果有很大帮助。而无论选择哪一种开放性教学方式或方法,都需要满足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探究及学习的需求,力求更好地助力学生开展高效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彬彬有礼”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期间,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正确态度,如平时注重自己仪表仪容,举止要文明得体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可以巧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彬彬有礼”方面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生动、直观视频,并且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亲身体验和交流,保证可以更好地助力他们高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4)开放教学评价,提高开放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教学策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开放教学效果,还要注意抓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环节的作用,通过灵活地开展一些开放性教学评价活动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或者完善现有的道德与法治开放性学科教学活动开展方案。在开展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强调综合性评价,即要综合考查学生学习的态度、能力与结果等方面,不能够局限于知识层面的终结性考查,否则就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及规定,不利于助力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例如,在开放性教学评价中,除了教师评价外,也可以充分融合学习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构建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如可以有机结合常规的试卷考试结果同学生在家、在校以及户外活动中的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结合,保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彼此共同作用来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在这种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机制下,小学生参与在校评价活动中要力求做到“好学生”,主要是教师从宏观层面来评价学生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在家评价活动中要力争“好孩子”,努力为和谐家庭氛围构建和幸福家庭生活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外參与社会实践互动中要争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借助这种“三好”评价机制来全面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与实效性。
5.结语
总之,开放性学科活动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开展开放性学科活动期间,要注意遵从有效引导、贴近生活和开放氛围几个基本原则基础上,开放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保证全面提高开放性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344350058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