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倩 李田田
摘要:目的 分析个性化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BI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结论 个性化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个性化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梗死作为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早期治疗及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个性化优质护理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基础上,基于患者需求提供的个性化護理模式,脑梗死患者进入医院后多采取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监测体征变化,也要评估患者病变情况,不定期向医生反馈患者情况,便于医生了解患者溶栓治疗是否有效,提升疾病治疗的总体效果[2]。本研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1±6.4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9.76±6.87)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满足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CT扫描确诊为脑血管存在梗阻;患者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将患者转运到安静的环境,为患者健康静脉通路,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急性脑梗死情况,评估患者身体状态,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及呼吸、血压等水平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完成应急处理,遵医嘱按时按量指导患者用药。
1.2.2 观察组接受个性化优质护理
(1)病情管理:患者进入医院后,常规为患者实施对症干预,包括吸氧、溶栓等。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病期间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扫,上下午各开窗一次,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新,适当对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整,并预防脑梗死吸入性肺炎。在病情管理过程中,监测患者基础体征指标外,也要观察患者咳嗽、呕吐及流涎等情况,若患者流涎,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以免患者受到呼吸道分泌物影响而窒息。在患者无法主动排痰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使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吸痰时帮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定期翻身,以免长期卧床发生压力性损伤。
(2)个性化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患者,按时让患者口服药物,提醒患者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3]。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若吞咽功能备受影响,则以鼻饲为主,确保患者治疗期保持充足的营养。
(3)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个患者条件不同,抢救后的后遗症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存在差异。针对心理状态差的患者,护理人员询问患者担忧的问题,部分患者担忧自己日后无法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丧失基本的劳动力,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锻炼的意义,早期为患者宣教康复锻炼,使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入锻炼状态,持续改善患肢功能,提升患者康复治疗信心。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说明相关的医疗政策,让患者不必过于担忧,恢复健康最重要,通过护理人员个性化心理疏导,积极调整患者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4)安全管理:在病床侧设置防护栏,以免患者翻身时掉落,在地面需放置防滑带,以免地面湿滑,患者跌倒[4]。患者早期治疗后不能随意下床,需护理人员及家属辅助下床,在下床后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免患者摔伤、跌倒等意外伤害。
(5)康复锻炼: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逐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过语言锻炼患者意识及吞咽能力、活动能力、屈伸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护理满意度以自拟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59分为不满意。(2)采用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共计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高的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相对复杂,发病后可并发口齿不清、偏瘫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风险因素较多,如老年急性脑梗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此类基础性疾病对患者脑血管功能产生影响,甚至影响溶栓效果[5]。对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为患者采取个性化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优质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干净、整洁病房,危重症患者转入重点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在溶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对干预方案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征变化,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通知主治医生抢救,以免发生并发症。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为患者准备抢救药物,训练及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协助患者自主洗漱、如厕等[6]。
针对无法生活自理的患者,应关注患者卫生清洁,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翻身方法,以免因长期卧床发生压力性损伤。在个性化优质护理过程中,将心理护理放在关键位置,心理护理的意义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提升治疗疾病依从性。在饮食管理过程中合理搭配营养,积极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则是预防患者安全事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及下床活动,也能缩减意外拔管率。
针对偏瘫患者,应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改善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并发症[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与孟根花[9]研究基本一致。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患者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比对照组低。说明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周期,促进患者较快康复,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关注患者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康复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培养患者训练方法,使患者参与到主动训练中,不断纠正患者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临床治療效果,加速患者早日出院。若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锻炼时期,可严重影响身体机能的恢复[10]。脑梗死患者后遗症不同,康复锻炼方式也不同,针对语言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发声训练及肢体功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适当使用理疗仪器,注意保护患者患肢,以免发生肢体痉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个性化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医疗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 胡云.急性脑梗死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6):48-49.
[2] 孙大敬.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9):188-190.
[3] 潘桃娣,李欢欢,霍华俏.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6):293-294.
[4] 冯焱.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8):1229-1231.
[5] 樊婷婷.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3):4-5.
[6] 曹永飞.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2):99-100.
[7] 刘丽婷.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36-337.
[8] 谢吉柳.优质护理应用于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3):204-205.
[9] 孟根花.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和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60.
[10] 赵佩.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