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2-03-17 23:53董琦
关键词:课例语文课程双减

董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落实《“双减”意见》,确保回归校园的学生们在校内“学足学好”,根本之策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加强学习,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发展语文教学实践智慧,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把“双减”精神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落细,实现减负提质。

一、加强学习,准确把握语文育人方向

新时代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等要求,而学习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有关基础教育的文件,对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设计。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旨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的文件《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育部印发的让作业回归学校育人环节的文件《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文件《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等。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聚焦这些“教育大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工作方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厚积卓识,自觉提升语文专业素养

教师必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习者。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教育者先受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当今社会,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的本领与素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1]239-240于漪老师建议,“重要的理论反复学,力求正确理解,学能深入,用能浅出”[1]240,“紧扣一点深入学”[1]243,“拓开视野广泛学”[1]244,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勤读书,拓眼界,增学养,多积淀,不断更新、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才能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改革课堂教学,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三、研读课标,“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四大课程理念,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语文教育绘制了蓝图。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广大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精神,准确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课程设计、实施能力,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

广大语文教师还要关注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合理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依据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设计教学,基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高育人质量。

四、用好教材,提升语文课程实施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2019年9月使用以来,在引领教与学的变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质”,教师必须准确理解统编教材设计的理念、意图和特点,借助新观念、新学法,提升语文课程实施能力,让统编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教材特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强调守正创新。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只有准确把握其突出特点,才能真正抓好教学落实。比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融为一体。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如“祖国之恋”“挚爱亲情”“科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本遵循。“语文要素”是课堂教学需要落实的基本的语文能力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别落实到不同的单元教学之中。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有单元意识,明白单元有哪些教学要求,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承担其中的哪些任务,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每一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做好教学规划。

(二)成为教材“主人”

教材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但使用中有的教师仍囿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依然用旧理念解读统编教材,用固有的教学经验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终导致统编教材使用“陷入搁浅状态”;有的教师抱着传统的“知识权威载体”教材观,不敢越雷池一步,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机械地“教教材”,不能活用教材来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应当允许教师根据学情“改良”。广大语文教师要发挥教材建设者的作用,成为教材的主人,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整,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使教材的设计思想落到实处。

(三)变“教本”为“学本”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材一般应具有信息承载功能、结构呈现功能和学习指导功能。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2]152。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授受式教学,落实统编教材融入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多重对话”“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阅读”等理念,变“教本”为“学本”,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给方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启发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感受和体验,以期举一反三,落实语文素养目标。

五、借鉴课例,发展语文教学实践智慧

教师是实践的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教师就要善于借“外脑”,即借鉴优秀语文教学课例,在观摩和反思中引起思想上的碰撞,不断增强透过教学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智慧。

近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内一些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教师,像余映潮、程翔、黄厚江、邓彤、郑桂华等,他们深厚的教育修养和语文教学功底,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教育智慧,各自鲜明的教学个性和独特的教学艺术,都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学习借鉴。品鉴这些名家的课例,会启发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体悟语文教学规律是怎样被运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这些教学规律有什么作用;会启发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对标这些经典课例,思考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是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最高的赛事,涉及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课文教什么、长文如何短教、浅文如何深教、课改理念如何体现、教学艺术如何创新等问题,同时涉及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侧重点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等问题,尤其是统编教材使用以来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教学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课例,清晰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展示了各地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已结集出版的《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课例鉴赏》,精选了许多能代表河南省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精彩课例,或扎实、本色,或诗意、幽默,异彩纷呈,辅以教者反思或专家名师品评,可以引领教师开阔教学思路,深入思考自己的课堂,在品评好课中加快专业成长。

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收集、借鉴优秀课例,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形成教学智慧。

猜你喜欢
课例语文课程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课例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