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常青童馨幼儿园 李治芳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备受关注。毕竟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在教师能力要素的构成中,观察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了解儿童,观察先行。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指出,教师“应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观察,是客观、全面了解和评价幼儿的前提。借助观察,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设计实施的课程是否科学合理、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合有效等。借助观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进而通过适宜适时的引导不断推动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多次借助园本教研机会聚焦观察,开展系列有计划、分层次、递进式的主题实践研修活动。自2020年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研发的观察工具《幼儿五大领域关键发展要素》(以下简称《关键发展要素》)出台后,我们更是借助它的指导尝试开展观察评价幼儿的教研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逐渐探索出了符合园所实际的教师观察新路径,让观察和评价成为教师工作的好帮手,助力教师观察能力不断提升。
教研组先后围绕《关键发展要素》中的社会、语言、科学三个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让教师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不过,虽然教师们思想上都认同观察幼儿的价值,但在行为上很多教师仍把观察当作额外的负担,并有畏难情绪。为此,我们收集整理了观察之于教师而言的困惑与难点:一是辛苦而又繁重的工作让教师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开展观察活动,特别是对尚缺乏观察经验的年轻教师,可谓是难上加难;二是部分教师对《关键发展要素》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少困惑;三是在观察幼儿行为时,有些教师难以从众多的事件和现象中捕捉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四是在对幼儿行为进行解读与分析时,教师不知道从何入手。
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是必备的专业素养,是我们专业成长需要着力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如何化解教师的疑难困惑,并调动教师观察幼儿的积极性,养成主动观察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幼儿园管理者认真思考。为此,就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我园保教管理领导和教研组在摸清教师基本情况后采取了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1.时间上的跟进——合理规划,提供保证。为了保证每位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幼儿,充裕的时间是前提。为此,保教室对各班级两位配班教师进行分工,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配班教师可选择在不带班的时间段内(周三至周五上午)对个别幼儿或者某一区域内的多名幼儿进行观察与记录。每周配班教师要保证至少开展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撰写一篇观察记录。
【小贴士】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时间保证,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要在追求观察与记录的质量上下功夫。
2.理论上的跟进——多形式学习、解读要素。一是自主学习。我们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吴航教授作《关键发展要素》解读的视频讲座,让教师在聆听过程中加强了解、加深认识。二是集体学习。在教学园长的带领下,利用大教研时间对《关键发展要素》中主题领域涉及到的等级水平内容再次进行学习、解读。采用击鼓传花、点名点将、小礼品激励等游戏式的学习方式,让教师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来加深自己对《关键发展要素》各等级水平表达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从理论层面学懂、学透。
【小贴士】在观察中使用《关键发展要素》前,教师需要熟悉并理解相应领域所涉及的内容,为后续观察活动时的正确运用做好充分准备。
3.素材上的跟进——提前准备,分头寻找。以年级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根据月研讨主题分头到班级拍摄认为最有价值的观察视频,并写出拍摄理由发至年级组群,大家投票选出1个优秀观察视频供教师参考。在一次次捕捉观察素材和相互分享中,教师逐渐厘清需要关注哪些信息,从而提高了观察的敏锐性和有效性。
【小贴士】在捕捉观察素材前,需要做好两个准备,一是确定观察的目的;二是提前定好观察目标、观察对象、观察地点。
4.观察中的跟进——撰写记录,整理得失。选取拍摄好的观察视频后,教师分头撰写观察记录。在撰写过程中如遇困惑及疑难问题,可以发在年级组QQ群、微信群,也可以用小纸条写下来贴在“公共留言墙”上,在每周二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中大家一起研讨、解决。教师写好观察记录后,可以发至年级组群里。每位教师需要仔细阅读他人的观察记录,提前思考好每篇观察记录的亮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年级组教研活动时同伴间相互交流、碰撞。
【小贴士】用留言、小纸条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反思的平台,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与支持,共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阅读、学习他人的观察记录,能为进一步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供参考,有利于增强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信心,体验观察儿童的价值所在。
5.研讨上的跟进——同伴互助,同思共行。在年级组教研活动时间,小组成员可以围绕观察记录从观察目标、实录、行为赋值、行为分析、下一步建议等方面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一一解析,并在倾听中相互提出改进方法。在一次次的点评、解析中,教师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进,使得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时不仅看得见,还能讲得出,讲得有深度、有高度。
【小贴士】小组研讨能促使教师在倾听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上的不足,逐渐学会该如何利用观察到的信息来分析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并形成适宜的支持策略;当发现《关键发展要素》中已有的等级水平不能满足幼儿行为赋值时,教师可自主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整。
在每月一次的大教研中,教研组会从分享、碰撞、引领三大环节再次集体研学《关键发展要素》。首先,由三个年级组分享各自在本月研学《关键发展要素》中的感悟与收获,各小组在听取经验分享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随后,各年级组提出在小组研讨中遇到的共同困惑,全体教师围绕这些困惑,各抒己见,一起研讨、共同帮扶。最后,保教管理者(园长/教学园长/保教主任)针对诸如“如何优化观察目标”“如何准确赋值”“如何有针对性地分析”等共性问题进行专业引领,帮助教师进一步梳理经验。
一次次的分享、碰撞、引领,使教师在越来越清晰的观察中了解如何借助《关键发展要素》来记录、分析幼儿行为,知道要用哪些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得到了专业的成长。
每月大教研后,保教室会从各年级组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挑选1—2篇优秀观察记录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并分享给所有教师。直观的观察记录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知道了《关键发展要素》在观察记录中是如何运用和如何通过行为赋值来解读幼儿的行为。
对《关键发展要素》有关观察能力培养的专题研修,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注重在抱团研习中开展互助学习、在实践研讨中进行智慧碰撞,就能有效提升日常观察能力,就能在不断审视和修正自身教育行为的过程中与幼儿共进步、共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让观察更有温度,以专业守护童心,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