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五育”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2022-04-15 10:01武汉市弘桥中学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育体验式校本

■ 武汉市弘桥中学 柳 阳

一、研究背景

针对五育失衡问题,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五育并举重要思想,指明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列、并提和并重的重要性。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变通高中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加强课程融合,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二、主要概念

(一)五育课程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全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课程建设为融合的一种手段,是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的发展样态。在学科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五育中的某一个维度为点,有机融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

(二)体验式五育融合课程:以五育并举、全人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方法,对五育课程进行沟通融合,实现课程的综合性、运用性、实践性。

三、主要策略

(一)育人目标融合

破除学科壁垒,从全人教育的角度,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角度,从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角度,围绕育人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新的课程构建、设计与实践。

例如,根据武汉市弘桥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课程素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三种品格,三种能力。品格方面主要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能力方面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

通过五育课程育人,从课程的角度培养五星学生:红星、黄星、绿星、蓝星、紫星。不同的星侧重有所不同。

对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取得五星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评为五星最高级,相应综合素质评价为优秀。

(二)课程资源融合

弘桥中学着力构建五育课程体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转化,开发编写本校特色校本课程,逐步建构、丰富“5体”五育课程体系。

“5体”是五类课程,即体德、体智、体艺(艺术类)、体技、体综五类课程。体德指体验式德育课程,体智指体验式智育课程,体艺指体验式音乐、美术、健美课程,体技指体验式技术课程,体综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在体验式理念指导下,开展情况体验式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将五育进行有机融合。

1.国家课程资源校本化

整合改编,将国家课程校本化。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情出发,对国家课程资源重新进行编排、组合,拓展提升,克服学科学习中的去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感知体验学习的快乐与获得感,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的能力。

2.校本课程综合化、特色化

从营养的角度看问题,校本课程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性,“食材”的安全性,即校本课程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要跨越学科的鸿沟,打破学科的壁垒,实现五育的融合发展。要跨界,要有多维意识。正如手机原来是只打电话的,后来不断跨界发展,功能越来越多,手机也越来越重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老师“跨界”很多,数学、物理老师讲起了历史地理语文,实践了多学科的交叉与触合,尤其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在校本课程中实现了五育融合,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食材的安全性问题。比如不同专业知识背景跨界后,有可能传达不准确不正确的知识,特别是意识形态上不能犯错误。例如,我们学外语不是崇洋,它是交流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我们不应传达“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们可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弘桥中学创编的《竞技健美操》校本课程,填补了湖北省高中阶段竞技健美操教材的空白。在没有现成的国家、地方教材可用的情况下,相关教师凭借本身专业技能,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设计、创编,再实践,修改,再完善,逐步形成特色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项目化

实验做好一个项目,总结经验,形成“模版”,编制活动手册,指导活动开展。

例:高二(1)班班徽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设计班徽,综合运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的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项目合作研学旅行课程

学校与旅行社合作,组织一次研学旅行,在此基础上编写《研学旅行手册》,引导后续项目的开发与开展。

(三)教学方式融合变革

1.教学方式的改变与融合

构建支架式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①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②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③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④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情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流程图

2.线上线下混合式

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起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把学习的难点或重点制作成微课或在线讲解,解决学时有限,场地有限,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

3.家校教育一体化

例如:创建“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体验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

主要途径:在德育课程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学科教学中渗融,在校园文化中的浸润。

(四)学习方法项目化、主题化

1.项目化

例如“班徽设计项目”:学生上网搜集“徽章”的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徽章”,由哪些要素构成徽章?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创意制作一个“徽章”,再利用ppt或者flash,制作一份介绍徽章的简介,接着将这份简介制成精美的说明书形式装订印制出来;最后在班上组织“徽章”成果发布会或评选活动,评选出最具有班级特色的徽章。

2.主题化

通过主题群设计撬动全学科育人。主题课程群是主题引领下的多学科课程综合化,学习情境化,将育人环节、育人学科、育人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实现育人的集成群效应。

例如“中国服饰文化”:以语文学科为支点,与美术、历史、地理、劳动等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以服饰文化为主题,从有关反映中国服饰文化的古诗词入手,收集整理反映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包括邮票上的民族服饰等,了解中国服饰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过程,了解中国民族服饰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调查现代人们着装变化与特点,从服装变化的角度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与文化经济的变化;从美术的角度尝试进行服装设计,从色彩与款式搭配中进行美育。

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服饰中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有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②通过现今人们服饰的调查,让学生学会调查技术,培养调查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③通过服装个性化设计的体验,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培训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

四、五育融合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在评价手段中,尝试融入或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加更多的客观观测、统计,以实现更加客观、公正、便利的目的。

对课程的五维评价:融合目标(课程目标)、融合内容(课程内容)、融合方式、融合过程、融合效果。

总之,从构建体验式五育课程入手,通过对培养目标、课题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评价等方面教育的匹配,达到多方参与和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师生、学校和社会等多方的价值共创。

学校课程应是一个动态过程,生态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为首,智育、体育为基础,劳育、美育为延伸,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学校应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开发、丰富课程供学生选择,并推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变革。

猜你喜欢
五育体验式校本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