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2022-03-17 20:26王万梅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劳动育人

王万梅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安徽 芜湖 241003;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砂拉越 哥打三马汉拉 94300)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要求广大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同年在第34个教师节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把“四育”提升为“五育”,这些不仅彰显劳动价值,也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培育人的重大问题[1]。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基人黄炎培先生一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他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认为劳动教育是将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实践、课内与校外结合的最有效方式。这体现了黄炎培对劳动教育本质的认识,对当时学校存在的“重书本、轻生活”教育倾向的批评。他倡导职业教育增加实践活动,因此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思潮。他较早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还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华职业学校来传播和实践劳动教育思想。他将“尊重劳动”视为劳动教育起点,倡导职业平等,摒弃“鄙视劳动”的不良风气,这与当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及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谋而合,彰显了职业院校劳动育人体系的价值[2]。

新时代全力发展劳动教育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实践实训、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为教学特色的育人模式是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而劳动教育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发展劳动教育不仅能有效支撑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二、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育人系统设计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劳动教育,并以不同方式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但部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劳动教育方面的培养内容,不同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时间缺乏系统的科学设计。在课程设置上,每个专业都开设专业课、基础课、思政课和实训课,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存在随意性现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劳动教育融入不够,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二)劳动育人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高职院校把劳动教育等同实训课程,或把劳动教育视同专题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工匠进校园活动就认为学生接受了劳动教育。二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非常少,职业院校缺乏支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劳动教育特色教材。三是专业教材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不多,与课程思政相比,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融通劳动育人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劳动育人师资队伍存在差距

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劳动课程不是由教育处负责,而是由学生处负责,劳动课程教学任务基本上由辅导员担任,缺乏专业劳动育人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辅导员成为学生工作和劳动育人“双肩挑”教师,劳动育人的师资队伍存在不足。

(四)劳动育人评价机制不够科学

育人评价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不同专业课程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劳动育人目前还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劳动育人成效评价不够健全。比如劳动课程考试五花八门,有体验课、调查报告,还有的以组织活动次数来代替学生劳动课程学习成绩。当前职业教育推行“1+X”证书制度,“1”代表专业知识,“X”反映不同职业技能,而劳动技能在目前的“1+X”证书制度中还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劳动教育所体现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劳动素养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

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3]高职院校应通过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聚焦短板弱项,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劳动育人是“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三全劳动育人”理念构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建立系统的思维,把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产业和地方政府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多样办学格局,促使不同层次结构、办学结构、规模结构和专业结构纵向融通、横向贯通[4]。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多元化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办学空间和育人环节不断外延,体现了全面的劳动教育融入机制,这是构建“三全劳动育人”的核心理念。

(二)“三全劳动育人”一体化设计

高校的“三全育人”理念覆盖学校办学治校的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应搭建一体化育人平台,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5]。而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开设多少劳动课程、组织多少次工匠精神宣讲报告,更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科学设计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把握育人导向、凸显高职教育的实效[6]。

一方面国家要统筹资源,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等之间,通过项目引导使各个层面劳动育人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学校要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全员劳动育人不仅体现学生劳动教育的全覆盖,还要实现全体教师劳动育人能力培训的全覆盖,让所有教师在教学、实训、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劳动育人。全过程劳动育人是指劳动育人伴随着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劳动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的一体化设计,两者互融互通,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劳动育人是指劳动育人教学空间不仅在学校还在校外实训中,不仅在课堂还在课外。

(三)“三全劳动育人”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可推广并转化到劳动育人中,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一方面把工匠精神、榜样感召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工业流程标准等纳入劳动教育,编写劳动教育统编教材,由专业教师承担;另一方面所有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要体现劳动教育内容,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传授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打造浸润式教育。二是进一步整合劳动教育资源。随着企业订单班、冠名班不断增加,现代学徒制、现代产业学院等多元化人才培养被社会认可。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需要营造更多真实的工程实体、工作环境和流程、职业氛围和岗位模拟等。三是优化劳动教育方式。首先整体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其次强化劳动价值、劳动法律、劳动技能、劳动防护等通识劳动知识体系建设。最后通过企业参观走访、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将劳动获得感转化为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劳动教育内生动力。

(四)“三全劳动育人”科学评价

高职院校建立科学劳动育人评价机制是“三全劳动育人”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群体,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过程和劳动教育结构作为评优评先评奖的考核内容,推荐免试入学的重要参考指标[7]。同时健全对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将劳动教育实施和开展情况纳入其中并作为对学校进行办学治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