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春花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科苑幼儿园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所在的班级墙面环境,包括班级的室内墙面和班级所属室外的走廊墙面环境。从功能上可分为:主题墙、常规墙、活动区域墙、家园信息墙等。墙面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能否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主要在于幼儿能否积极参与墙面环境的创设并与之互动。因此,让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是发挥墙面环境作用的关键。当前,教师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包揽较多,幼儿参与度较低,本文对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幼儿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
在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和使用过程中,应该让幼儿多参与,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不仅能听、看、嗅、尝,而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还能动手操作和记录,从而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实践中,教师仍是环境创设的主角,在环境创设时,教师仍是主导。在幼儿园开学之前,教师已经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布置、装饰班级的墙面环境,等到幼儿来园时,班级的生活常规墙面环境、部分主题墙环境、活动区域墙面等已布置妥当,幼儿没有机会参与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在日常的环境评比中,过分关注班级环境的美观性、精致性、新颖性,教师担心幼儿的参与会使环境缺乏美观性,因此,不敢放手让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教师在自己创设班级墙面环境时往往忽视了幼儿的需要,对墙面内容与当前幼儿年龄特征是否相符、幼儿能否与墙面环境进行有效互动缺乏考虑。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不利于发挥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笔者尝试让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始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师幼对班级墙面格局的大体设想,如班级环境的风格选择、整体颜色的确定、装饰边框的设计等;其次是师幼对部分生活区常规墙面、主题墙、活动区墙面、家园信息墙内容的选择;最后是对墙面内容的不断增添和调整的过程。
班级墙面环境的风格各式各样,有海洋风、森系风、卡通可爱风、原木风等。教师提前找到几种风格的图片,并了解每种风格的元素有哪些以及颜色如何搭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是直接呈现每种风格的图片,以直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每种风格的特点,然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从而共同创设班级墙面环境。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则是让幼儿自己或者和家长一起调查了解各种风格,选出自己喜欢的,大家一起讨论选定的风格需要什么元素、以哪些颜色来搭配最适宜。
幼儿在知晓班级有主题墙、生活常规墙、区域活动墙和互动信息墙等几大墙面的情况下,对每个墙面的内容进行确定,教师让幼儿讨论当前需要在班级环境中呈现哪些内容。如对于小班的生活常规墙面,教师以实际图片呈现洗手、擦嘴、擦汗、喝水、夹点心、喝牛奶等画面,让幼儿选择哪些内容可以放在生活常规墙面;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则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空白网络,让幼儿自己提出当前班级还需要创设哪些生活常规墙的内容,以提示当下生活习惯方面还需要加强之处。中大班幼儿自主服务意识提高,对于是否加入值日生、天气预报、新闻播报等自主服务内容需征得大家的一致意见。
对于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主题是依据二期课改后《学习活动》的主题或结合班级幼儿兴趣生成的班本活动主题,在确定主题后,教师和幼儿首先要设计主题墙面环境方案。方案的形成要在开展相关活动前,教师根据主题组织班级幼儿展开讨论。教师先展示提前收集到的关于主题的相关内容及要求,然后通过集体讨论来了解幼儿的想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美化,最终形成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方案。
区域活动墙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区域活动的内容而定。如班级中开设了游戏区域中的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小舞台等,教师发动幼儿讨论每个游戏区在墙面上展示什么内容能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什么游戏区,对于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可以有哪些,哪些规则可以展示在游戏区的墙面上等。而对于个别化活动区域,墙面的内容也是依据当前开展的个别化活动内容,或结合幼儿一日活动的各项内容进行筛选,提炼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墙面创设。
班级墙面的布局,教师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大家讨论商定了墙面上需要创设哪些内容后,教师让幼儿决定每个墙面如何布局。小班幼儿主要是说说想把什么版面放在哪个位置;中大班幼儿不但让他们决定每个版面的摆放位置,幼儿还可以根据兴趣分组设计每个版面的大小、版面的形状、内容如何摆放等。幼儿在分组讨论、争辩的过程中为每个版面寻找到了幼儿认为最适合的位置。如中班幼儿对饭后用毛巾擦嘴和运动后擦汗的毛巾使用提示墙面是放在毛巾架旁边还是放在镜子旁边出现了争论,双方各给出了理由,最后在大家协商后认为在擦嘴时为了能看到嘴巴周围是否擦干净,把饭后擦嘴的毛巾使用方法版面放在镜子旁,而运动后擦汗的毛巾使用版面放在毛巾架旁边。幼儿的参与,让班级墙面的布局更适合幼儿观察、操作,墙面创设的高度也与幼儿的视线相适宜,能让幼儿有效地与墙面交流与互动。
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而不是选择绘画能力强的小朋友参与环境创设,而忽略发挥其他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让幼儿参与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幼儿始终都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将设计的权利下放给幼儿,共同策划环境的创设。在对班级墙面格局的大体设想、内容选择、使用的材料、画面布局、墙面的制作等方面都可以发起讨论,让幼儿发表他们的意见,或者让幼儿先通过调查、选择之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小兔乖乖》主题墙面环境的创设,幼儿通过和家长一起完成调查表了解小兔的特征、小兔喜欢的食物,之后幼儿将调查表展示在主题墙上,其他幼儿也能看到别的小朋友的调查结果。关于主题的问题墙,幼儿能将自己的问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墙面,其他幼儿可以进行答疑,或者寻求教师和家长的帮忙,一起寻找答案。幼儿通过对班级墙面环境进行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墙面内容以及喜欢的原因。如小班幼儿通过对班级墙面环境的投票显示很多幼儿喜欢植物角中大蒜的生长情况墙面,原因是幼儿可以每天去观察自己的大蒜生长情况,并在墙面上记录生长高度的标记,这也表明了幼儿更喜欢有互动的墙面。
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需要幼儿准备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分为照片类:幼儿的照片、幼儿的活动照片、幼儿自己调查结果的照片等;作品类:幼儿绘画作品、幼儿手工作品、亲子作品、实践记录等;实物类:如玩具实物、工具实物、植物类实物等;模型类:车子模型、食物模型、工具模型等。在准备这些材料时,幼儿都可以参与,照片材料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所有幼儿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收集班级墙面环境需要的实物或模型类材料。幼儿在看到自己准备的材料呈现在墙面环境中,会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这里的动手操作包含了幼儿制作材料并将作品呈现于班级墙面上和幼儿与班级墙面材料的互动。小班幼儿通过涂色、贴画、拓印等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呈现于墙面上。中大班幼儿能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动手操作,借助各种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如黏土、叶子、杯子、盘子、盖子等材料。中大班幼儿还能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班级墙面环境。如在创设“爸爸本领大”主题墙面时,幼儿将自己调查到的爸爸的信息以图文的方式记录在调查表里,大部分幼儿是以绘画的方式呈现爸爸的画像、爸爸的职业、爸爸的爱好等。通过自己动手将作品上墙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对墙面参与的兴趣,使幼儿更乐于不断丰富墙面环境,更愿意与墙面环境互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电子产品应用于班级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声音录下来,以录音贴纸的方式呈现于墙面,如在图书区墙面展示幼儿看书讲故事的录音贴纸,其他幼儿通过点读笔点一下就能听到故事的内容。对于一些主题活动内容的调查,有的幼儿将调查到的内容用视频拍下来。如在鲸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搜集到了很多关于鲸的本领的视频。教师就将视频生成二维码图片,并将二维码图片展示在墙面上。视频可以是幼儿从网上找到的,也可以是家长拍摄的或教师拍摄的视频,生成二维码图片,都可以丰富墙面环境。幼儿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观看到活动的视频。幼儿参与了录制,在创设后与墙面进行了互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对墙面环境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支持者,和幼儿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充分发挥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