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红,黄巧盈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20世纪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收录了不少唐五代诗人的诗歌,自其问世以来不断有学者撰文考辨。《全宋诗》误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些诗人由五代入宋,按断代总集编纂的一般原则,可以归属为宋代诗人,但他们早期的一些诗歌创作于入宋之前,从创作时间上考察,这些作品不应归入宋诗的范畴。给《全宋诗》所收早期诗歌编年,弄清楚哪些写于五代,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具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即为《全宋诗》所收的五代诗作编年系地。
1.《全宋诗》卷一收宋太祖《日诗》一首及残句一则。《日诗》云:“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①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此诗辑自陈郁《藏一话腴》,《庚溪诗话》所载第一、三句不同。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上云:“艺祖微时《日诗》云:‘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国史润饰之,乃云:‘未离海峤千山黑,才到天心万国明。’文气卑弱,大不如元作辞意慷慨,规模远大,凛凛乎已有万世帝王气象也。”②[宋]陈郁:《藏一话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39页。按,宋太祖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后汉乾祐元年(948)开始随五代后周开国君主郭威征战,逐渐发迹。《话腴》既云诗乃宋太祖“微时”所作,故可编于乾祐元年(948)前后。此诗虽气象不凡,然用语稚拙,亦可证乃其年轻时所作也。
残句一则云:“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③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陈师道《后山诗话》云:“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之篇,天下传诵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尔,吾不道也。’铉内不服,谓大言无实,可穷也。遂以请。殿上惊惧相目。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道华山下,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铉大惊,殿上称寿。”④[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02页。既云“微时”,故亦可如《日诗》同编于乾祐元年(948)前后。
2.《全宋诗》卷一收朱存诗十六首,总题曰《金陵览古》。⑤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其中前九首《秦淮》《石头城》《段石冈》《北渠》《新亭》《天阙山》《东山》《乌衣巷》《阿育王塔》辑自《舆地纪胜》卷一七《江南东路·建康府》,余七首《乌衣巷》《后湖》《半阳湖》《潮沟》《直渎》《运渎》《凤凰台》辑自《景定建康志》。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九南唐十五云:“朱存,金陵人。保大时,常取吴大帝及六朝兴亡成败之迹,作览古诗二百章,章四句,地志家多援以为证。”①[清]吴任臣撰,徐敏霞、周莹点校:《十国春秋》,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15页。知此十六首诗乃保大年间(943—957)作于金陵。
3.《全宋诗》卷一收释志端《偈》一首残句一则。残句云:“木马走似烟,石人趁不及。”②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辑自普济《五灯会元》卷八。释惠洪《僧宝传》卷十云:“禅师名志端,福州俞氏子。受业于南涧寺。年二十四,谒安国弘瑫禅师。有僧问:‘万象之中,如何独露身?’瑫举一指,其僧惘然而退。端忽契悟,至夜启瑫曰:‘今日见和尚一指,乃知和尚用处。’瑫曰:‘汝见何道理?’端亦举一指,瑫笑令去。寻住林阳,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木马走似烟,石人趁不及。’”③[宋]惠洪著,吕有祥点校:《禅林僧宝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2、73页。曰“寻住林阳”,其住林阳当亦在二十四岁时。《僧宝传》卷十又云:“开宝元年八月作偈曰:‘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爇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道俗皆写记之。越明年正月二十八日,郡人竟入山。……至亥时问众曰:‘世尊灭度时节是何时?’对曰:‘二月十五日。’子时,端曰:‘吾今日子前。’于是泊然而化。阅世七十八。坐六十夏。”④[宋]惠洪著,吕有祥点校:《禅林僧宝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3页。知释志端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则其二十四岁时为后梁乾化五年(915)。知此残句于乾化五年(915)作于福州。
4.《全宋诗》卷一收陈抟诗十六首、残句两则。《俞公岩》云:“万事若在手,百年聊称情。他时南岳去,记得此岩名。”⑤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八五《京西南路·均州》载陈抟此诗。宋建隆元年(960)均州领县武当、郧乡,知此诗作于陈抟隐居武当山时,其时在后唐长兴年间(930—933)之后的二十余年。《宋史》卷四五七《陈抟传》云:“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⑥[元]脱脱等撰:《宋史》第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420页。知诗歌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之后的二十余年间作于武当山。
《赠金励睡诗》二首其一云:“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用。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其二云:“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⑦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此二诗《全宋诗》辑自阮阅《诗话总龟》卷四六:“陈希夷先生每睡则半载或数月,近亦不下月余。《赠金励睡诗》曰(诗略)。”⑧[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40页。陈抟《赠金励睡诗》二首写其睡功,当亦作于其游邛州随何昌一学锁鼻术之时,乃后晋天福二年(937)作于邛州(今四川邛崃)天庆观。见下文陈抟《石刻诗》考证。
《对御歌》云:“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但一觉睡。管什玉兔东升,红轮西坠。”⑨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全宋诗》辑自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七引《谈薮》。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九云:“《谈薮》云:陈抟隐武当山,后居华州云台观,多闭户独卧,或累月不起。周世宗召入禁中,扃户试之,月余始开,抟熟寐如故,尝对御歌此诗云。”①[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9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781页。《宋史》卷四五七列传二一六:“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②[元]脱脱等撰:《宋史》第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420页。知此诗乃显德三年(956)作于开封。
《辞上归进诗》云:“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獐鹿性,何处不称臣。”③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辑自陶岳《五代史补》卷五:“陈抟,陕西人,能为诗。数举不第,慨然有尘外之趣,隐居华山,自是其名大振。世宗之在位也,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拜左拾遗,抟不就,坚乞归山,世宗许之。……初,抟之被召,尝为诗一章云:‘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十年客,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超然居物外,何必使为臣。’好事者欣然,谓之答诏诗。”④[宋]陶岳:《五代史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0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79页。由前《对御歌》一诗考证所引《宋史》可知,周世宗召见陈抟在显德三年,故此诗乃显德三年(956)作于开封。
《石刻诗》:“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⑤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1页。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云:“予游邛州天庆观,有陈希夷诗石刻,云:‘因攀奉县尹尚书,水南小酌回,舍辔特叩松扃谒高公。茶话移时,偶书二十八字。道门弟子图南上。’其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末书太岁丁酉,盖蜀孟昶时,当石晋天福中也。天庆本唐天师观,诗后有文与可跋,大略云:‘高公者,此观都威仪何昌一也,希夷从之学锁鼻术。’”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全宋笔记》第5编第8册,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72、73页。文同《丹渊集》拾遗下《书邛州天庆观希夷先生诗后》曰:“希夷先生陈抟,字图南,后晋天福中来游蜀。闻是州天师观都威仪何昌一有道术,善锁鼻息,飞精漠然,一就枕辄越月始寤。遂留此学,卒能行之。”⑦[宋]文同:《丹渊集》拾遗下,《四部丛刊》景明汲古阁刊本。知后晋天福二年(937)作于邛州(今四川邛崃)天庆观。
《谢赐宫女》云:“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此诗《全宋诗》未收,《全宋诗订补》收录。⑧陈新等订补:《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七云:“后唐明宗闻先生名,亲为手诏,召先生至,长揖人主。明宗待之愈谨,赐先生号清虚处士,仍以宫女三人赐先生。先生为表谢上云:‘赵国名姬,汉庭淑女,行尤婉美,身本良家。一入深宫,久膺富贵,昔居天上,今落人间。臣不敢纳于私家,谨用安之别馆,臣性如麋鹿,迹若萍蓬,飘若从风之云,泛如无缆之舸。臣送彼复归清禁。’及有诗上凂听览,诗云:‘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⑨[元]赵道一:《仙鉴》上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版,第1588、1589页。后唐明宗于后唐天成元年(926)至长兴四年(933)在位,故知诗于此期间作于后唐都城洛阳。按,刘斧《青琐高议》云:“先生多游京索间。僖宗待之愈谨,封先生为清虚处士,仍以宫女三人赐先生。先生为奏谢诗云……”⑩[宋]刘斧撰,施林良校点:《青琐高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系此事于唐僖宗。唐僖宗于乾符元年(874)至光启四年(888)在位,其时陈抟尚未出生,故云唐僖宗当误。
《西峰》云:“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几夜碍新月,半山无夕阳。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辑自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六引《翰府名谈》。“西峰”指华山西峰,诗当作于陈抟隐居华山期间。陈抟曾两隐华山,一在后晋天福年间。《宋史》卷四五七《陈抟传》云:“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①[元]脱脱等撰:《宋史》第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420页。[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言其太平兴国九年(984)已隐居华山四十余年,则知抟最晚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即已隐居华山。一为《邵氏闻见录》卷七所言,其隐居华山始于宋初宋太祖登基时:“常骑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葺唐云台观居之。”②[宋]邵伯温撰,王根林校点:《邵氏闻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今暂编陈抟首次隐居华山时,即后晋天福年间。
《题落帽峰》云:“我爱武当好,将军曾得道。昇举入云霄,高岑名落帽。”此诗《全宋诗》未收,《全宋诗订补》收录。③陈新等订补:《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诗作于陈抟隐居武当时,时在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之后的二十余年间,见文前对陈抟《俞公岩》之考证。
5.《全宋诗》卷一收单氏残句云:“帝王师不得,日月老应难。”④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阮阅《诗话总龟》卷一二《唐宋遗史》云:“成都妓单氏《赠陈希夷》诗云:‘帝王师不得,日月老应难。’名士多称之。”⑤[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此诗当作于陈抟后晋天福年间(936—944)游蜀期间,文同《丹渊集》卷拾遗下云:“希夷先生陈抟,字图南,后晋天福中来游蜀。”⑥[宋]文同:《丹渊集》拾遗下,《四部丛刊》景明汲古阁刊本。
6.《全宋诗》卷三孟宾于《赠颜诩》诗云:“园林萧爽闻来久,欲访因循二十秋。此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⑦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谢旻《江西通志》卷七五:“又宋史谓乾德元年(963),诩卒。”⑧[清]谢旻:《江西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69页。《宋史》卷四五六有《颜诩传》,只云“年七十余卒”,未见有“乾德元年诩卒”之语。设若颜诩四十岁成名,孟宾于欲访之,又“因循”二十年后始得识颜诩,故或作于颜诩六十岁左右。如“年七十余卒”以七十五岁计的话,可编后汉乾祐元年(948)。《宋史》又云其在吉州永新“义居数十年,终日怡愉,家人不见其喜愠”⑨[元]脱脱等撰:《宋史》第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413、13414页。,故诗当作于江西永新。
《献主司》云:“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忆昔故园杨柳岸,全家送上渡头船。”⑩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阮阅《诗话总龟》卷五云:“孟宾于献主司诗云:‘那堪雨后更闻蝉,溪隔重湖路七千。忆昔故园杨栁岸,全家送上渡头船。’主司得诗,自谓得宾于之晚。当年中第。”⑪[元]脱脱等撰:《宋史》第38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420页。[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知此诗作于孟宾于中举之年。王禹偁《小畜集》卷二十《孟水部诗集序》云:“晋天福甲辰岁,礼部侍郎蒙门人也,寻以拜庆就养,归于长沙。”⑫[宋]王禹偁:《小畜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98、199页。《诗话总龟》卷十八亦云:“天福九年,礼部侍郎符蒙下及第。”⑬[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均云其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及第。既是献主司,当作于后晋都城开封。龙衮《江南野史》卷八云其“至明年春,与故李司昉同年擢进士第”,李昉登第在后汉乾祐年间(948),当误。
《第四举》云:“失意从他桃李春,嵩阳经过歇行尘。云僧不见城中事,问是今年第几人。”⑭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阮阅《诗话总龟》卷十八:“孟宾于字国仪,连州辅国乡人。天福中,自福、湘越京、洛应举。远人无援,遂卜命于华山神珓,有如一年乞一珓,凡六掷,得上上大吉。每年下第有诗,今略举一联用表其第:一年云:‘蟾宫空手下,泽国更谁来!’二年云:‘水国二亲应探榜,龙门三月又伤春。’三年云:‘仙岛却回空说梦,清朝未达自嫌身。’第四年云:‘失意从他桃李春,嵩阳经过歇行尘。云僧不见城中事,问是今年第几人。’五年云:‘因逢日者教重应,忍被云僧劝却归。’天福九年礼部侍郎符蒙下及第,果六举。”①[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据徐松撰、孟二冬补正《登科记考补正》可知,后晋天福元年至九年间,除天福四年(939)停举外,余皆有科学考试。②[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登科记考补正》,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1002—1010页。孟宾于凡六考而于天福九年(944)中第,故其第四次科考当在天福七年(942)。
7.《全宋诗》卷三范质《贺李昉》诗曰:“翰苑重求李谪仙,词锋颖利胜龙泉。朝趋建礼霞烘日,夜直承明月印天。圣主重知缘国士,相公多喜为同年。青春才子金门贵,蜀锦袍新夺日鲜。”③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诗话总龟》卷二七云:“李相时为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有北门之召,迁屯田正郎。丞相范质、端明殿学士窦仪俱作诗贺之,曰:‘翰苑重求李谪仙,词锋颖利胜龙泉。朝趋建礼霞烘日,夜直承明月印天。圣主重知缘国士,相公多喜为同年。青春才子金门贵,蜀锦袍新夺日鲜。’此范诗也。”④[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278页。李昉迁屯田正郎在显德四年(957)。《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云:“周显德二年,宰相李穀征淮南,昉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白,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乃昉与扈蒙、崔颂、刘衮、窦俨、赵逢及昉弟载所题,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师还,擢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四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是年冬,世宗南征,从至高邮,会陶谷出使,内署书诏填委,乃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⑤[元]脱脱等撰:《宋史》第26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35页。知诗于周世宗显德四年(957)作于高邮。
8.《全宋诗》卷三孙光宪《荆台》曰:“百尺荆台草径荒,如何前日谓云阳。古今不尽迁移恨,依旧台边水渺茫。”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底,前蜀亡于后唐,孙光宪沿江出蜀,自此结束了蜀中生活,同光四年(926)受蜀人梁震之荐,入仕荆南高氏,从此寄宦江陵不归,至建隆四年(963)归顺宋朝,前后长达37年,事见《宋史》卷四八三本传及《资治通鉴》卷二七五《后唐纪四》(明宗天成元年)所载⑦[元]脱脱等撰:《宋史》第40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956页。[宋]司马光编,[宋]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28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9221页。。知此诗于同光四年(926)至建隆四年(963)间作于荆台。
9.《全宋诗》卷三窦仪《贺李昉》曰:“厩马牵来哕哕嘶,马蹄随步蹑云梯。新街锦帐达三字,旧制星垣放五题。视草健毫从席选,受降恩诏待公批。仙才已在神仙地,逢见刘晨为指迷。”⑧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七云:“李相时为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有北门之召,迁屯田正郎。丞相范质、端明殿学士窦仪俱作诗贺之,曰(诗略)。”⑨[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页。李昉迁屯田正郎在显德四年(957),见前考证范质《贺李昉》时所引《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此诗当在周世宗显德四年(957)作于高邮。
10.《全宋诗》卷三释印粲《赠徐鼎臣常侍》曰:“不将才名暂时夸,人仰声名遍海涯。月满朝衣听禁漏,更阑分直扫宫花。谏书未上先焚稿,御笔曾传立草麻。见说下朝无一事,小池栽苇学僧家。”⑩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1页。郑文宝《江南余载》卷下云:“徐铉为人忠厚,不以位貌骄人。在海州时,蒯亮为录事参军,铉与往还如僚友。亮授代,铉以诗送之曰:‘昔时闻有蒯先生,二十年来道不行。抵掌曾谈天下事,折腰犹忤俗人情。老还上国风光少,贫裹归装结束轻。迁客临流倍惆怅,晩风黄叶满孤城。’有印粲者,献诗曰:(诗略)。”①[宋]郑文宝:《江南余载》,《全宋笔记》第1编第2册,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所谓“在海州时”,指徐铉于南唐保大七年(949)春至保大九年(951)贬泰州,诗当作于此期。
11.《全宋诗》卷一一许坚《题幽栖观》曰:“仙翁上升去,丹井寄晴壑。山色接天台,湖光照寥廓。玉洞绝无人,老桧犹栖鹤。我欲掣青蛇,他时冲碧落。”②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54页。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三十四南唐二十《许坚传》云:“保大时,以异人召,坚耻其名,不起。常题幽栖观云(诗略)。居数年,至阳羡,人不之识。”③[清]吴任臣撰,徐敏霞、周莹点校:《十国春秋》,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78页。寻绎语气,诗当于保大年间(943—957)作于幽栖观。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一云:“幽栖观,在溧阳州北三十五里。”④[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第2册,南京出版社2010年版,第674页。
12.《全宋诗》卷一一王溥《诗一首》曰:“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白社遽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⑤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162页。阮阅《诗话总龟》卷十四云:“乾祐元年,户部侍郎王仁裕放王溥状元及第。溥不数年拜相。仁裕时为太子少保,有诗贺曰:‘一战文场拔赵旗,便携金鼎赞无为。白麻骤降恩何厚,黄阁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行迟。押班长幸遥相见,亲狎争如未贵时!’溥和曰:‘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白社遽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⑥[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王溥显德元年(954)拜相。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十二云:“显德元年春正月……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35页。知诗于显德元年(954)作于开封。
《诗一首》:“白马金鞍碧玉鞭,红楼十里晚风前。青娥不识中书令,笑问谁家美少年。”此诗《全宋诗》未收,《全宋诗订补》收录。⑧陈新等订补:《全宋诗订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褚人获《坚瓠集》补集卷六云:“又其尊人尝口授王溥所吟诗云:‘白马金鞍碧玉鞭,红楼十里晚风前。青娥不识中书令,笑问谁家美少年。’谓溥入相时年方三十,故其自诧如此。今王集亦不载,乃知诗文刻本中遗漏多矣。”⑨[清]褚人获:《坚瓠集》补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2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点校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影民国十五年柏香书屋校印本俱将“口授王溥”误作“日授王溥”。《宋史》卷二四九《王溥传》云:“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⑩[元]脱脱等撰:《宋史》第25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801页。知其生于后梁龙德二年(922)。据上诗考证可知,王溥拜相在显德元年(954),其时王溥三十三岁,非如此处所云三十。故此诗乃显德元年(954)作于开封。
13.《全宋诗》卷一三李昉《赠贾黄中》曰:“七岁神童古所难,贾家门户有衣冠。十人科第排头上,五部经书诵舌端。见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从今稳上青云去,万里谁能测羽翰。”⑪[宋]郑文宝:《江南余载》,《全宋笔记》第1编第2册,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248页。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云:“贾黄中乃唐造《华夷图》丞相耽四世孙。七岁举童子,开头及第,李文正昉以诗赠之:‘七岁神童古所难,贾家门户有衣冠。七人科第排头上,五部经书诵舌端。见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从兹稳上青霄去,万里谁能测羽翰。’”⑫[宋]文莹撰,杨立扬校点:《玉壶清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3页。《宋史》卷二六五《贾黄中传》云:“(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⑬[元]脱脱等撰:《宋史》第26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62页。由至道二年(996)逆推五十六岁,知其生于后晋天福六年(941),七岁时则为天福十二年(947)。天福十二年(947)作于开封。
《寄孟宾于》诗曰:“幼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尘喧洛下,近年诗价满江南。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①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龙衮《江南野史》卷八《孟宾于》云:“及江南攻下湘湖,宾于随马氏归朝,嗣主授以丰城簿,寻迁淦阳令。因黩货以赃罪当死,会昉迁翰林学士,闻其缧绁,以诗寄宾于云:‘幼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昔日声名喧洛下,近年诗价满江南。长为邑吏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后主见诗,贷之,复其官。未几,求致,隐于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②龙衮:《江南野史》,南京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页。知此诗作于李昉迁翰林学士时。《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云:“(周显德)四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是年冬,世宗南征,从至高邮,会陶谷出使,内署书诏填委,乃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③[元]脱脱等撰:《宋史》第26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35页。知此诗于显德四年(957)作于高邮。
14.《全宋诗》卷一九范杲断句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④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云:“艺祖收河东凯旋,范杲叩马进诗曰:‘千里版图来浙右,一声金鼓下河东。’上爱叹不已,增秩,赐章服。”⑤[宋]王辟之撰,韩谷校点:《渑水燕谈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页。《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世宗即位,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⑥[元]脱脱等撰:《宋史》第1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周世宗于954年即位,知诗作于此年。
15.《全宋诗》卷二十一王处厚《游古陌吟》曰:“谁言今古事难穷,大抵荣枯总是空。算得生前随梦蝶,争如云外指冥鸿。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脸上红。惆怅荒原懒回首,暮林萧索起悲风。”⑦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5页。《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引《洞微志》云:“王处厚字元美,益州华阳县人。尝遇一老僧论浮世苦空事。登第后出郭,徘徊古陌,轸怀长吟曰(诗略)。及暮还家,心疾而卒。”⑧[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页。王处厚于五代后蜀广政十九年(956)进士及第。释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二:“有华阳进士王处厚者,乙卯岁于伪蜀落第,则周显德二年也。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缄曰:‘得非王处厚乎?’处厚惊曰:‘未尝相狎,何遽呼耶?’缄曰:‘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止今一百三十余载矣。处厚曰:‘某身迹奚若?’‘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而今而后,事可知矣。’……至春试罢,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后往寺僧堂中问之,已他适矣。乃拆短封视之,但书四句云:‘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为程。’及乎牓出,验之有八士也。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王居一焉。恶其百日为程,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由是荒乱不起,是夜暴亡。”⑨[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6、567页。知诗作于后蜀广政十九年(956)。
据此可知,《全宋诗》所收以上诗歌从时间上看都创作于五代,将它们视为宋诗,似显牵强。今后编纂断代总集时,是否可以考虑将明知不是该朝的作品剔除出去呢?跨代作家可以进入新朝的总集,但是他们的作品需要区别对待,在能够对作品明确编年断代的情况下,应当将创作于旧朝的作品归入旧朝总集,而将写于新朝的作品归入新朝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