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双减”政策

2022-03-17 15:28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北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双减知识点作业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北小学 时 玲

伴随着当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更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家长让孩子在课后参加各种补习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长期在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下,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所以为了解决此类教育问题,提出了“双减”政策。关于数学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教育界的热点,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教师认为数学难教,从而导致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更多,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并且贯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方针。

一、“双减”教学的背景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问题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因为数学学科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吃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通常都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增多课后作业的习题数量,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水平。虽然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如此,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水平,会让孩子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辅导班,让孩子在辅导班中去补弱或者强化知识点,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加重。为了给学生一个轻松成长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双减”政策的提出就明确地针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学习负担等问题,提出了清晰的教育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教学发展变化,立足时代的教育精神理念,优化数学课程设计和课后工作改革,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天地。

二、“双减”下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精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速发展,引发了一个教学问题的出现,就是社会上所说的提前教育,即让学生在本阶段提前学习下一个阶段应该学习的内容。本来这个习惯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了基础的学习内容之后进一步地学习和发展,这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大众心理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对提前教育有了一些偏颇的理解,有一些教师会在课堂内容中过多地引入课外的知识或者数学理论。这在学生本该学习的教材内容上又增加了学习内容,导致学生认为学习的知识点过于繁重,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要精化、简化教学内容,注重教材内容的教学,减轻课外知识补充的比重,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基础教学工作上。

例如,在讲“圆的计算面积公式”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师通常都会引入课外的公式推理证明过程在课堂上进行补充,“把一个圆由圆心切开分成n个扇形,将n个扇形拼接成一个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则圆的半径r就作为这个类似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πr则作为类似长方形的长,这个类似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πr*r,也就接近于圆的面积。”这个推理过程虽然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简单介绍数学极限的一些相关推理,但是这个证明过程在教材内容中是不做要求的,所以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课堂的补充内容。如果学生对基本的简单知识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就可以减少此类对数学思维要求更高的补充内容,降低课堂的学习难度,更加注重学生对这个公式的运用。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课程要求,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或者补充,要保证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课外知识点的补充学习,让学生在难度合适的课堂中轻松学习,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打牢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二)重视学生本位,量体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知识内容的教学而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一遍就学会了,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可能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对于班级教学而言,教师会注重教学进度的调控,所以难免会导致学生之间出现学习差距,进而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会存在跟不上的现象出现。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也就是学生不能主动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也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本位,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某一个知识内容的学习而言,都会有难易程度的区分,那么教师在针对这一个数学知识的教学安排和作业布置上,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距进行调整。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几何知识”要点时,教师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课时内就掌握其基本定义和相关的计算公式;而对于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他们多一点的学习时间,或者降低学习要求。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时间运用在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正方形的相关基本概念,以及对计算公式的理解。要保证这一部分学生在将基础知识学扎实之后,才开始培养他们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不能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够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否则会导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基础知识没有学扎实,实际运用效果也不牢固。只有当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已经能够正确理解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使用边长乘以边长,他们才能在实际的计算运用问题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计算公式。让这部分学生学得慢,但是学得扎实,进而才能有效缩短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才能让后进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进步的。

(三)改革数学作业,保证“减量保质”

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存在课后作业多、课后作业难的问题,在课后会耗费过多的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课后休闲时间被侵占,自由成长的空间被减小。大多数教师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多做练习题,通过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点,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因此,大多数教师布置的数学课后作业存在作业量多、作业难度不合适等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业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重视课后作业改革,要保证学生的作业量有效减少,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

1.作业目标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明显

教师不能一昧地搞题海战术,俗话说“漫无目的的奔跑只是消耗时间和精力,永远到不了远方的终点”。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以针对某一个公式的运用,要保证学生做的每一道题目都有它的实际目的,不能让学生认为写作业只是一种任务,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点在作业中的体现。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效知识。那么,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就要注重题目的选择,比如“根据下面的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加深理解条形统计图中的图形表达含义,进一步感受数学统计的魅力。根据一个知识内容做无数道题,不如将一个题目做无数遍,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是明显的,目的运用只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训练知识应用能力。所以,教师还可以根据一道题目举一反三地设计延伸,让学生熟悉通过更少的做题量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有效减少学生不必要的作业数量,让作业有针对性的目标,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2.作业难度有区分,完成质量有保证

数学作业难,是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压力和负担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作业难,所以学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相关作业,那么这个问题就值得引起数学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区分,要将知识点的难易和轻重综合设计到数学作业中,不能让后进生没有一道得心应手的题,也不能让优秀生全做容易的题。例如,小学教材中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是教学难点也是重点。那么,在这一内容的作业设计上,教师就要注重难易的过渡,比如从简单的题目“设一支笔是X元,买了8支笔一共40元,求每支笔的价格”,再到难一点的题目“小明买了红色的皮球和黄色的皮球,已知红色的皮球比黄色的皮球贵五元,红色的皮球有两个,黄色的皮球有三个,一共花费了35元,请问黄色的皮球是多少元?红色皮球是多少元?”从直接根据未知数写出方程,到自己分析题目找出未知数建立方程,这个过程有思维的提升和训练,体现了题目的由易到难。因为作业难度有明显的区分,学生能够先通过简单的题巩固基础,再通过复杂的题训练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当头棒子一堂喝”全是难题而无从下笔,或者全是简单的题而感觉不到提升。教师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难度区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适应作业,进一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3.作业设计有创新,数学思维有提升

由于“双减”政策明显规定,学生的书面作业量要有效地得到减少,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后数学作业也要找到突破点,不能单一地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要让数学作业有创新、有特色、有活力。创新的数学作业也要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要在创新作业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让学生减少了作业负担,更让学生在创新作业中得到了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教材中建立一道桥梁,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带进生活,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例如,在小学教材中会教学生如何计算时间,如果只是利用书面题目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必然会显得单一和枯燥。而时间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一种计量单位,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时间来进行换算。比如,因为地域的不同,中国的时间和外国的时间必然存在一定的时差,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查阅中国与这个国家之间的时差,再选择一个时间换算出另外一个国家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数学创新作业,能够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问题中,让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是无聊的。这种创新作业的形式还可以将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合,进一步做到学科交叉教学的目的。

(四)利用教学评价,减轻学生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和负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因为学习的进度是不断地往后推,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之后又会学习新的知识点,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教师要及时通过教学评价,也就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和考试检测的反馈,及时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问题和能力问题以及学习心理问题上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己解决不了数学学习的问题,而造成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比如,在“分数”学习单元的考试测验中,大多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分数计算通分的困难,也就是学生不能高效、快速地找出两个数之间的公倍数。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在课后的教学准备工作中做出教学内容的改良,在课堂的作业评讲或者课堂讲学中,着重提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再次向学生温习分数通分的相关计算方法和步骤,对学生的短板给予填补,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学习并不是一个完全轻松的过程,特别是数学学习的难度又比较大,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反馈,解决学生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提出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和思考,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有效的教学调整。教师要注重课堂效果的提高,也要注重课后数学作业的科学化设计,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量,让学生拥有难度合适的课后作业,创新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作目标,教师要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觉悟,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让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做辅助。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学好数学!

“双减”教育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倾注苦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从实际的课程标准要求入手,建立高效科学的数学课堂,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讲解,不能让学生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现代教学要求,要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温习和巩固知识点,又要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减负、减压是教学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目标,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能让过重的学业负担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并不难,优化教学方法,简化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效果,“双减”并不遥远。

猜你喜欢
双减知识点作业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想要自由